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 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别与联系 影响因素音调响度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 生活实例①声音的“粗”、“细”;②男高音、女高音;③管乐器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④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⑤声音越尖细,音调越高等①声音的“大”、“小”;②打击乐器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③调整收音机音量,响度变化;④“声振林木”、“歌声嘹亮”、“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等①“闻其声知其人”;②声纹锁;③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等区别①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2023秋 九龙坡区校级月考)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答案】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能看到,有的振动看不到,通过转换法体现。
【解答】解:.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声源,故正确;
.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正在发声,是声源,故不正确;
.空中飞行的蜜蜂正在发声,是声源,故不正确;
.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是声源,故不正确。
故选:。
1.(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下列实验中,主要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B.放在玻璃罩的手机,随着抽气,听到铃声变小
C.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
【答案】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不符合题意;
、放在玻璃罩的手机,随着抽气,听到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不符合题意;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故不符合题意;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就停止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
2.(2023秋 二道区校级月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成功,这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他们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主要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C.太空上声音传播速度太慢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因为飞船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他们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错误,正确。
故选:。
3.(2022秋 海兴县期末)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打电话时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回复声
【答案】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是通过固体进行传播的,故错误;
、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进行传播,故正确;
、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错误;
、打电话时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回复声,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播的,故错误。
故选:。
考点2 声速
【例2】(2023秋 雁塔区校级月考)秋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读数为13.49秒。若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计时成绩可能是  
A.13.78秒 B.13.68秒 C.13.20秒 D.13.49秒
【答案】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
【解答】解:声音从起点传播到百米终点需要的时间为:;若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计时成绩为:,故正确,错误。
故选:。
1.(2023秋 兴化市月考)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水中快
【答案】
【分析】(1)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声速不变。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大。
(4)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大。
【解答】解:、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不变,故错误;
、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错误;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故错误;
、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水中快,故正确。
故选:。
2.(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如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气温 0 10 20 30
声音速度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A.气温为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
B.在西安,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长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答案】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声音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当气温为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应该大于,故错误,正确;
.气温每升高,声速增大,随着的增大,将增大,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所以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短,故错误;
.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但是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错误。
故选:。
3.(2023秋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根据数据,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1 煤油 1324 冰 3230
空气 340 水(常温) 1500 铜(棒 3750
软木 500 海水 1531 大理石
A.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
B.声速的大小不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
【答案】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次之,气体中最小。
【解答】解:、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故正确;
、声速的大小不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故正确;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故正确;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故错误。
故选:。
考点3 声音的特性
【例3】(2023 阜新模拟)如图所示,是两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筝时的情景,表演者动作优美,琴声婉转悠扬。关于古筝在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琴声的响度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
B.弹奏时,手指越用力,琴声的音调越高
C.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D.拨动不同的琴弦,琴声的音色不同
【答案】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错误;
、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错误;
、古筝发出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拨动不同的琴弦,琴声的音调不同,琴声的音色相同,故错误。
故选:。
1.(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不需要介质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根据音调辨别出来的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答案】
【分析】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即声音的音量大,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正确;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鸟叫声传入人耳需要空气作为介质,故错误;
.笛声是根据音色辨别出来的,故错误;
.由于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乡音无改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故错误。
故选:。
2.(2023秋 九龙坡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震耳欲聋”——音调高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声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
【分析】(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2)隔墙有耳,是怕墙另一侧的人听到说话声,从物理学角度要分析声音是通过什么传过去的。
【解答】解:.“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错误;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由于声音在山谷间来回反射形成的回声,故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正确;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因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据此可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故正确。
故选:。
3.(2023秋 广饶县校级月考)济南龙门山喊泉,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喷出高低起伏的水柱,控制喷泉水柱高度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响度
【答案】
【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解:喷泉会跟随声音的大小,喷出高低起伏的水柱,所以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控制该喷泉水柱高度,故错误,正确。
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