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单元解读课件(共32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备课系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单元解读课件(共32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备课系列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单元解读






热点链接
每年3月我国进入“两会时间”你知道“两会”吗
热点链接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
目录
第 一 部 分
单元整体说明
第 二 部 分
重点难点分析与处理
第 三 部 分
教学策略建议
第 一 部 分
单元整体说明
(一)课标解读
(二)教材解读
(三)单元目标
(四)内容分析
(一)课标解读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课标要求(2022) 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
5.1 根本政治制度
5.2 基本政治制度
5.3 基本经济制度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基层民主制度
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法治观念:认识国家基本制度。
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课标解读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课标要求(2022) 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
6.1 国家权力机关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6.3国家行政机关
6.4国家监察机关
6.5国家司法机关
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法治观念:认识国家机构。
了解我国国家机构;
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职权、地位和作用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职权
了解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职权,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了解监察机关的性质、职责,理解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职权
(二)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讲授了我国宪法确立的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的相关知识。
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线索,一方面以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以国家机构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从而实现和捍卫人民利益。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了解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职责,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三)单元目的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着重介绍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八年级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他们了解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有利于增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养成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合格的公民莫定基础。
基于此,教材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引导学生明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保证,也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我国国家机构有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还有国家主席等不同国家机构通过行使各自职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内容分析
单元思维导图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性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
国家行政机关
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要求:依法行政
国家监察机关
性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
职责:监督、调查、处置
国家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意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和完善:“四个必须”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共设三框,即“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三课时)
 第一框:根本政治制度(1课时)
  本框设两目,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基本政治制度(1课时)
  本框设三目,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框:基本经济制度(1课时)
本框设三目,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人大代表的职权和职责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 思维导图
  本课共设五框,即“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五课时)
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1课时)
  本框设两目,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二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课时)
  本框共设两目,即“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和“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第三框:国家行政机关(1课时)
  本框设两目,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职权”。
第四框:国家监察机关(1课时)
  本框共设两目,即“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和“监察机关的职责”。
第五框:国家司法机关(1课时)
  本框共设两目,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第六课 思维导图
第六课
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监察机关
产生、性质和分类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性质和地位;产生、任职条件和任期
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
性质、含义和分类;监察对象;与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职责:监督、调查、处置
国家司法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性质、含义和分类;与权力机关、人民的关系
职权:主要管理国家行政工作
如何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的分类
人民法院(检察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和如何行使职权
第 二 部 分
重点难点分析与处理
(一)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
(二)基本政治制度;
(三)基本经济制度;
(四)我国国家机构;
核心知识点梳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P63)
2.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是什么 (P63)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和要求。(P65)
4.我国的政党制度。(P67)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P68)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内容和优越性是什么 (P69~P70)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71)
8.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P73)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是什么 (P74~P76)
10.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及构成。(P79)
11.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 (P83~P84)
1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及内容。(P80~P82)
13.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 (P83~P84)
14.行政机关的性质和职权。(P85~P87)
15.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职权。(P90)
16.人民法院的性质、组成和职权。(P94~P95)
17.人民检察院的性质、组成和职权。(P95~P96)
核心知识点背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
5.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8.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核心知识点背诵
9.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据主导地位。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11.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的职权。
1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14.行政机关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5.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16.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8.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
国家机关必背知识
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 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 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原因 (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蓬勃生机活力。②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要求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意义/优越性:①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优越性: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求:①地方自治机关根据自己的特点行使自治权。②地方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服从中央的领导。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意义/优越性: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因素: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③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多种分配:①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地位: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作用(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我国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五年】
职权: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②任免权。③外事权。④授予荣誉权。
国家行政机关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职权: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主要职权P87: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监察机关 性质: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监察机关)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职责:①监督职责(首要职责)②调查职责(经常性工作)③处置职责。
国家司法机关 组织体系(构成):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
第 三 部 分
(一)讨论法;
(二)任务驱动法;
(三)情境教学法。
(一)讨论法
以下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审查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 )》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中,你能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材料信息中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上年度国家决算和下年度预算,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等等,从而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操作建议
1.设计问题群组。将教材问题进行拆解,设计一组问题,如,你所了解的我国中国家机关有哪些 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意味着什么 你是否知道国家预算和决算 全国人大审查和批准上年度国家决算和下年度国家预算意味着什么 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意味着什么 从上述议程中,你能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内容
2.释疑解惑归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释疑解惑,从上述议程中可以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最后归结根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任务驱动法
关于我国的自治区,你了解多少?
◇请查阅资料,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向同学介绍。
自治区 成立时间 我了解到的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治区,增进民族了解,促进民族团结。
操作建议
1.提前预习,收集信息。五个自治区成立时间和特色各不相同,建议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收集相关信息。
2.多样呈现,激发兴趣。回答“我了解到的资料”这个内容时,建议多样呈现,即资料的多样性,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3.引导追问,探究特色。学生介绍完资料后,可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角度探讨各自治区的特色,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三)情境教学法
图1
图2
图3
图中制服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由若干部门组成,体会到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行使职权,做到为人民服务。
操作建议
1.读图判断。让学生读图,通过图中有关人员的制服、文字、徽章等信息判断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部门。
2.及时点评。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评,让他们明白图中工作人员的所属部门:图1中的人物是交通警察,属于公安部门;图2中的人物是税务人员,属于税务部门;图3中的人物是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3.拓展探究。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人员所属政府部门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其他政府部门,强化他们对政府的认识。
加油
少年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