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九年级上册总复习-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共6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九年级上册总复习-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共63张PPT)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中考一轮复习
专题4:九年级上册总复习
|识记关键词,重点问题必背|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1
思维导图
02
单元精讲
04
中考对接
CONTENTS
你好 新攀登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03
核心必背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1
九年级上册总书——思维导图
1课【经济】:1.1【改革开放】——1.2【共同富裕】-民生问题
2课【创新】:重要性、现状、如何创新(国家、企业、青少年)
教育、知识产权
第3课【民主】:3.1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
3.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途径、增强民主意识)
第4课【法治】:4.1认识法治、全面依法治国
4.2法治政府、厉行法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第5课【精神家园】:5.1中华文化(文化自信)、传统美德
5.2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8课【中国人、中国梦】:
8.1认识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
8.2实现中国梦途径、中国自信根本原因、做自信中国人
第2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7课【中华一家亲】:7.1民族团结、7.2反对分裂、一国两制(港澳台)
第4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6课【美丽中国】:6.1发展挑战-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国策)
6.2环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绿色发展道路
第二部分
单元精讲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2
单元精讲
1单元
富强与创新
1.认识改革开放:时间、促发展、重要性、成就?P4-7
第1课
踏上
强国之路
第2课
创新
驱动发展
1.1坚持
改革开放
1.2走向
共同富裕
2.1创新
改变生活
2.2创新
永无止境
2.认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4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P8
1.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
新时代矛盾需要、新发展阶段、现实挑战、最鲜明特色?
2.共享发展成果(民生问题):原因、如何做?P11-13
1.认识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
2.为什么坚持创新(重要性)?P17-20
1.创新的现状(成就+不足)P20
2.如何建设创新强国?(国家角度)P21-24
3.激发创新活力:原因、做法?P24-28
01
核心必背——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1课——1.1坚持改革开放(1978年)以____工作中心,立国之本____、强国之路___
考点1: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重要性)—-P5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______之路,
②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_______,也是决定_______。
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_______。
考点2:改革开放的成就-P6-8(关联八上10.1国家发展、九下3.2中国国际影响)
中国GDP增长:____、居民收入:________、世界经济占比提高:_____;证明:______
考点3:将改革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P9-11
社会主要矛盾:____、新发展阶段:________、现实挑战:_____;总结:______
考点4:共享发展成果(民生问题)-P11-13
原因:①共同富裕是______。②______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____。
做法:①党和政府坚持______的发展思想,强调____、____、___,共享_____,实现___富裕。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______的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增强人民的____、____、____.
③多谋______,多解______,在发展中_____,促进社会_____,用_____做坚实保障
01
核心必背——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2课——创新 考点1:创新的重要性-P14-20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_____,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国家兴旺发达的___,也是中华民族_____,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____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____
⑤创新驱动是国家___⑥创新是改革开放的_____。
⑦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____(关联九下P14国际竞争的实质)
考点2:如何建设创新强国-P21+24
①:必须坚持_______(3个第1)、深入实施:________(3大战略)、坚持教育___发展,科技______、人才_____,加快建设____、_____、_____(3强国)
②:增强_____能力,坚定不移走_______道路
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______、搭建有利于创新的______,营造有利于创新的_____。
考点3:教育的重要性 P2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_____,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_____。
考点4:企业创新的重要性-P25
企业是______重要力量,是_______生力军,______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要强化企业________地位
04
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
2.我国要实现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
3.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力量/主导力量/决定性因素。( )
4.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
5.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
6我国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依法执政。( )
7.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8.科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
9.我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10.国应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11.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12.创新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
13.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
——经济建设
——共同富裕
—重要力量
——立国之本
——对外开放
——创新
—执政(党)
——科技创新能力
—2050
——增进人类福祉
——教育
—创新
——发展
第三部分
中考对接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3
中考对接
1(2023 安徽)改革有“温度”社会有活力。北京、上海、兰州等城市深化改革,出台政策,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北京等地解禁路边摊(  )
①能活跃经济,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
②将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④能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03
中考对接
2.(2023 泰安)如图表反映了(  )
A.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C.我国经济增速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D.我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
B
03
中考对接
3.(2023 滨州)如图表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
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③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强国富民之路
④我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03
中考对接
4.(2023 辽宁)新时代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保障全方位跃升表明党和政府(   )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②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③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④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03
中考对接
5.(2023 扬州)党中央持续关注“三农”问题,重视农业科技投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实现农民不断增收。如图图表反映我国(  )
①实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③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④加快农村科技创新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6.(2023 滨州)“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这样憧憬未来中国。如今,先辈的梦想照进现实,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因为创新(  )
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
④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03
中考对接
7.(2023 巴中)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强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是因为(  )
A.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C
03
中考对接
8.(2023 阜新)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航天科技集团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表明提升创新能力是(  )
A.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把发展科技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C.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D.推进以教育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C
2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3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国家角度)
3.2参与
民主生活
(公民角度)
4.1夯实
法治基础
4.2凝聚
法治追求
①认识民主:价值要求、实现、走民主道路取决于、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建立的标志?P30+32
②新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P33-35
地位、特点、真谛、形式(特有)、制度保障?
1.行使民主权利:5大途径(区分)P38-40
2.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注意事项)P41
3.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
1.法治:要求、重要性?P44-47
2.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方针P47-49
3.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国家角度:2点)P49-50
1.政府:作用、与人民的关系、依法行政的核心、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公民)P51-53”政务公开“
2.厉行法治如何做 [不同角度]国家、公民、政府、社会P53-55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
01
核心必背——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3课——民主 考点1:国家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P30+32+33-35
①民主在价值上要求____、民主价值的实现靠____、和 ____的建立。走民主道路取决于____p30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__P32
②我国新型民主也叫____民主,本质特征是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p33-35
根本保证是____、真谛是____、民主形式有:____、____、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____、
制度:根本途径:____、少数民族____、协商____、民主政治的基础____、
考点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途径P38-40【政治领域】
投票_____、听证会/草案提建议____、村民参加村委会议____、向有关部门反映____
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
①首先,公民要自觉______,始终按照______参与民主生活。
②其次,公民要不断_______,形成__________的民主态度
③最后,公民要通过___参与公共生活,在______中逐步_______。
01
核心必背——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4课——法治 考点1:认识法治-P45-47
①法治要求:实行____、实行_____
②走法治道路的原因:A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_____,建立起_____,保障各个领域享有_____,使人们______地生活。A2法治是______的核心,是发展______的基本保障,是解决__的有效方式,A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____的必然选择。
③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_______
考点2:认识“全面依法治国”P48-50
①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和______。
②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______ 思想; ③总目标:___________P49,
④建设法治中国:A坚持16字方针【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P49
B坚定不移走______道路、坚持____、_____、_____统一P50
考点3:法治政府建设P51-53
①政府作用:___、__;与人民的关系:__;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__,依法行政的核心__。②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A政府做法:_______,必须________;B公民也要:_____[+八下6.3P88]
考点4:如何厉行法治?(不同角度:全体要求、国家、公民、政府、社会)P53-55
全体要求:___;国家做法:__P53+50+55;公民:___;政府:___;社会(德治宣传)__
考点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
教化作用:___、规范作用:____;促进作用是:____、支撑作用是:____,二者:__P55
04
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1.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公民当家作主。(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3.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
5.法治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核心( )
6.我国政府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
7.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
8.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扩大了政府权力( )
9.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
10.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召开听证会)体现民主监督( )
——人民当家作主
——根本政治制度
—间接参与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政治文明的核心
——民主决策
—执政(党);政府-行政
——不仅要有良法,还需要善治
—法治比德治
——错误表述:扩大...权利
第三部分
中考对接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3
中考对接
1.(2023 湘潭)房产证难办怎么办?噪声污染严重找谁管?就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超过300万件群众意见建议获得回复办理。一块留言板,成为倾听心声、了解困难、吸纳建议的沟通平台,促成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生动展现了(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网络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不断提升
④我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03
中考对接
2.(2023 福建)从人民大会堂内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到在家门口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网上公开征集法律草案意见建议……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这说明我国(  )
①公民的立法权得到切实保障
②公民履行义务,参与民主决策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发扬人民民主,推进科学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3.(2023 菏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推出2023年度“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诚邀各界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普通百姓关注关心的住房、食品、就业以及看病就医、养老托幼等,不论是建议还是希望,都可以通过留言征集活动充分表达。该活动(  )
①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表明公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④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03
中考对接
4.(2023 鄂州)中国式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而跳动。对下列事例解读正确的是(  )
A.某市召开调整公共交通票价听证会——民主决策
B.选民理性、公平、公正地参与投票——民主监督
C.某中学建议相关部门在学校门前增设红绿灯——协商民主
D.某地区推行“互联网+政务公开”模式——基层民主
A
03
中考对接
5.(2023 黑龙江)近年来,“我向总理说句话”“市长热线”等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问”的途径不断增多,例如:从主要依靠论坛、留言板到使用博客、手机客户端再到通过微博、微信和视频等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  )
A.拓宽了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渠道
B.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C.为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提供了新的平台
D.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A
03
中考对接
6.(2023 荆州)最近,AI(人工智能)翻唱在网络上爆红,最火的莫过于“AI孙燕姿”。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AI孙燕姿”是否侵权?“AI孙燕姿”的作品有著作权吗?等等。随着AI盛行,如何尽快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应规则并不断完善,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要求在AI领域(  )
A.强调严格执法,做到公正司法
B.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
C.加强行业自律,做到全民守法
D.践行公序良俗,做到良法善治
B
03
中考对接
7.(2023 巴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行使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03
中考对接
8.(2023 成都)某地组建了一支由62名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调解队,他们活跃于田间地头和街道社区,有效化解纠纷,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努力实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这一举措旨在(  )
①扩大公民权利,深化社会治理
②调节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
③强化道德建设,凸显德治价值
④创新服务形式,保障人民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5.1延续
文化血脉
5.2凝聚
价值追求
6.1正视
发展挑战
6.2共筑生命家园
“环保”
①构成、特点P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②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民族精神:①内容、特点②为什么弘扬③如何弘扬?P67-69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72(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①内容:国家、社会、公民 ②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
1.人口问题:特点、国策?
2.资源问题:现状
3.环境问题:现状、危害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生态文明:
①为什么、②如何做?P81-84
2.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两山理论”P85
3.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4.环保问题如何做(不同角度:国家、社会、企业、青少年)P119
1.中华文化:
P59-62
③如何坚定文化自信?P62
2.传统美德:特点、地位、如何弘扬?P62-65
P75-79
如何正视发展挑战?
P74+80
01
核心必背——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 考点1: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P59-62
①中华文化的特点:_____;薪火相传的原因: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_____
②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A.____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B中华文化积淀中华民族__,代表中华民族_____;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_____;C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内心深处的___;D.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______;对自身_____,是____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______的力量;E.坚定文化自信,事关____的传承与发展。
③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____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继承___,发展____;不忘___、____、____,不断铸就_____。
考点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3
_____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特点是____、____、
考点3:民族精神P67-69——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___、____、____、____
①内涵______,②核心是____,其本质________,③品格/特点:_____ ④重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____;伟大民族精神是强大的___,牢固的___,不竭的_____
考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72
①_____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__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内涵:公民层面_____;社会层面:_____;国家层面:______
01
核心必背——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6课——美丽中国 考点1:发展挑战(人口、资源、环境)-P74-80
①重视人口问题:A1原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____、也得影响___的关键变量。人口发展关系______;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_____、_____、_____。A2:国策是:_____
A3人口发展新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视资源问题:现状:_____,但_____;资源开发利用____、____,依靠______现象突出,资源形势______
③重视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总体___,但生态环境形势____。____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④正视发展挑战的举措:P74_______;P80_________
考点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共建生态文明P81-84
①关系:人与自然_____,______;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_______。
②如何做:要以_____为基础;以____为准则;以______为目标;
坚持____国策;贯彻_____新发展理念。
考点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5-87
①处理好______关系;②坚持___,坚持___;
③走_____发展之路;坚持______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_______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严守_____、____、_____(3线);⑤建设____、____(两型社会)
考点4:青少年如何践行低碳环保行动P87
04
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创新( )
2.中华文化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优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 )
3.全面继承/全盘吸收传统文化 。( )
4.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
5.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民族精神。( )
6.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7.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 )
8.我们应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
9.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应顺从自然/征服自然。( )
10.我国把治理环境作为国家的工作中心( )
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
12.三孩政策意味着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说明计划生育过时了( )
——文化
—文化不分优劣,
一律平等
—优秀传统文化
——尊重、理解、包容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经济建设
—中华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遵循自然规律
——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合理开发
——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第三部分
中考对接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3
中考对接
1.(2023 湖北)随着中华文化在消费领域崛起,中国品牌蕴含的传统元素逐渐释放出历久弥新的品质:传承古老工艺,象征奥运五环的“五色小杯”一一北京冬奥紫砂壶“冬的套壶”系列产品爆火;中华文化瑰宝中医药成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亮点;充满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淄博烧烤”火遍全国……这启示我们要(  )
A.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并全部转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品牌
B.继承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C.抵制外来文化,挖掘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气度、神韵
D.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
03
中考对接
2.(2023 营口)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下列古语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3.(2023 湘潭)五年来,央视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了《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系列精品文化节目,叫好又叫座,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可见(  )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技术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03
中考对接
4.(2023 哈尔滨)下列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爱国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敬业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强
C
03
中考对接
5.(2023 泸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党的二十大强调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  )
①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力
③是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的鲜明的政治品格
④是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6.(2023 北京)雷锋,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当“雷锋日记”写到2023年——
以上“雷锋日记”体现了(  )
①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②热爱本职工作,珍惜劳动成果
③汲取榜样力量,平凡造就伟大
④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家乡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03
中考对接
3.小军同学学习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后,归纳下列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公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
03
中考对接
7.(2023 浙江)舟山有一“红色根脉”——蚂蚁岛精神。上世纪50年代以来,蚂蚁岛人民依靠“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改天换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一精神(  )
①是激励舟山人民奋进新征程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是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③有利于增添舟山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④将成为当代舟山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03
中考对接
8.(2023 金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减少731万人。这些数据体现了我国(  )
A.人口基数变小,可以取消计划生育
B.人口压力减小,人口问题彻底解决
C.人口增速趋缓,首次出现负增长
D.城镇人口增多,城乡发展实现平衡
C
03
中考对接
9.(2023 大连)《“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持续推进声环境质量改善。这要求公民(  )
①制定地方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②加大相关噪声污染法的宣传普及力度
③不得在室内发出严重干扰他人的噪声
④不得用发出高大声响的方法招揽顾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10.(2023 岳阳)请你为以下这组“岳阳成就”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充分发挥岳阳区位优势,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B.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力现代化新岳阳建设
C.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助推岳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D.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C
03
中考对接
11.(2022 青岛)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青岛市计划2022﹣2024年构建“12131”系统工程,即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格,建设200处公园绿地,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  )
①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②有利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符合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④目的在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03
中考对接
12.(2022 武汉)碳中和要求人们通过种植树木、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为此,武汉市政府将嵩阳山、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据测算,这两片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约3万吨碳排放。这体现了(  )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④建设生态文明,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7课
中华
一家亲
第8课
中国人 中国梦
7.1促进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
7.2维护祖国统一
(港澳台:一国两制)
8.1我们的梦想
(中国梦、新时代)
8.2共圆中国梦
(如何做)
1.民族方针、民族制度、民族关系、民族最高利益?P91-92
2.维护民族团结:①原因?②青少年如何做?P92+96
3.促进民族发展/繁荣举措:A经济、B民生、C文化、D制度?P94-95
1.反对分裂:①原因、②如何做?P97-99、国家安全P99
2.港澳台—“一国两制”内容,____自治P99-103
①如何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
②解决台湾问题:原因、如何做?(最佳方式/政治基础/精神纽带)
1.认识中国梦:①含义、②原因?P105-107
2.新时代:成就概况、地位、三个意味、指导思想P107-109
3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P110
1.如何实现中国梦:“四个必须”?P114-115
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根本所在”-四个自信?P116
3.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P117-118
4.青少年如何创造精彩人生、实现中国梦?P119
01
核心必背——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7课:中华一家亲 考点1:促进”民族团结“
①认识民族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___,制度:___,民族关系___P91、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___P9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___P93
②促进民族繁荣的举措:经济上________。民生上________,文化上______.-P94-95
考点2: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98-99 ②做法:_____、_____、_____P97-99
考点3:“一国两制”【港澳台】
①_____自治,成功实践地方:_____P99
②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方针_______、全面管制权____,原则_______P100
③台湾问题: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___________P102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______;政治基础____;精神纽带_____P102
01
核心必背——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8课:中国人 中国梦 考点1:认识”中国梦“
①中国梦的含义:实现________,本质_________。-P105-106
②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反映了_____,揭示了,_______,指明了_____,体现了____,是____的梦,_____的梦,_____的梦-P106-107
③如何实现中国梦?P114-115
A1必须坚持________;统筹推进_________建设;协调推进______;贯彻_____新发展理念
A2必须走______。 A3必须弘扬________,内涵____________
A4必须凝聚________,内涵_____________
考点2:实现中国梦时间表
考点3:做自信中国人
①中国自信的根本原因:开辟了___,形成了_____,确立了____,发展了___。
重要原因:在____领导下,取得新的___,国家____,民族____让中国人更自信P116
②如何做自信中国人?表现_____,_____,_____;培育_____心态;
既要___又要_____,既要____又要_____。坚定__________(四个自信)-P117-119
1.新的历史方位_______;新征程______。P10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_________P109
3.中国式现代化5大特征_______________P110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____P111
04
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
2.港澳台问题属于民族问题。( )
3.帮助少数民族脱贫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差距。( )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具有高度自治权 ( )
5.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
6.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8.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发展。( )
9.我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迈进。( )
—民族方针
—祖国统一问题
—缩小差距
——区域自治
—民族根本利益
—新征程-2035现代化
—一个中国原则
——从1978年开始,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关键在党
第三部分
中考对接
“告别旧的辉煌 创造新的奇迹”
2024
你好 新攀登
03
中考对接
1.(2023 福建)国家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一批批医疗人员接力进藏,为雪域高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并培养大批医疗骨干,带动了西藏医疗水平提升。这有助于(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提升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③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平均化
④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03
中考对接
2.(2023 遂宁)2023年4月12日,云南德宏数万名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互送“祝福”,欢度泼水节。消防员们还热情邀请市民进院内取水补充“弹药”。这有利于(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
②消除各区域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
③落实“一国两制”,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
④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03
中考对接
3.(2023 南充)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加快消除高速公路“孤岛”,进一步改善抵达地区、牧区交通条件,打通西藏运输通道。这有利于(  )
A.①促进西藏地区共同繁荣 ⑤增进西藏地区民生福祉
B.②提高城镇化水平 ⑤促进西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C.③西藏地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⑤实现同步富裕
D.④扩大西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权 ⑤巩固民族团结
A
03
中考对接
4.(2023 呼和浩特)一名中国台湾地区跆拳道选手登上国际赛事领奖台,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作为爱国青年,他一直在为推动两岸交流不懈努力。这启示青少年(  )
①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合作添活力
②要携手两岸同胞共同推进祖国统一
③将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相结合
④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03
中考对接
5.(2023 恩施州)2023年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他此次来大陆除祭祖、参访、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还到访了南京、武汉、长沙、重庆等地。这说明(  )
A.“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B.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C.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
B
03
中考对接
6.(2023 淮安)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往返于海峡两岸的身影多了起来,许多台胞踏上寻根谒祖之旅。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这样的血脉相连,是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割断的,这源于(  )
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
②威胁和平、阻碍人类发展的因素已经不存在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03
中考对接
7.(2022 潍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下列诗句能体现激励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是(  )
①横空出世莽昆仑,砥柱人间是此峰
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④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03
中考对接
8.(2022 兰州)请将如图中对应的时间和重大事件依次填写在括号内,完全正确的是(  )
A.1945年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035年
B.1949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C.1949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0年
D.1949年 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2030年
B
03
中考对接
9.(2021 泰州)妈妈帮小红买了一款网红小白T恤,它是用新疆棉制造的,妈妈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支持新疆棉。”妈妈的言行说明(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的基本权利
②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传递美好情感
③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正在形成
④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