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专题六 理解权利义务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01040302课标考情分析构建思维导图必背核心观点目 录CONTENTS05中考实战演练中考知识梳理01课标考情分析课程解读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考点 考情分析1.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3. 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法治观念: 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义务的考查,多联系图表、漫画、生活场景、热点问题、典型事件、法律案例,以生活情境辨析、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设问多为启示、警示、感悟或认识、理解类,关联考点多为情绪、预防违法犯罪、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等。公民义务02构建思维导图理解权利义务公民权利内容构成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公民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履行义务公民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维护权利。思维导图03必背核心观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2.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4.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5.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6.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7.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必背核心观点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9.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10.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1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13.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14.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必背核心观点04中考知识梳理(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等自由;③监督权。(2)人身自由。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文化权利。(4)其他权利。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精讲P143)★★★★★(1)满足条件: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精讲P143)★★★★★小结: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言论、出版等自由的内容:(精讲P143)★★★★★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侮辱、诽谤、诬告陷害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4.人身自由的地位和重要性?(精讲P143)★★★★★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重要性: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政策:义务教育制度、资助政策。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措施: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内容 含义 表现占有权 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拥有自己的财务;拥有自己的专利等使用权 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 购买的房屋用于居住、开超市收益权 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如出租自己的房屋、汽车获得的租金处分权 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 事实上的处分(如吃掉、用掉)和法律上的处分(如财产赠给、送给、卖给他人)5.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精讲P145)★★★★★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④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6.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精讲P146)★★★★★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 ④依法纳税⑤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7.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精讲P147)★★★★★8.怎样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求公民怎样做?(精讲P147)★★★★★①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9.怎样履行法定义务?(精讲P148)★★★★★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05中考实战演练1.[2022 淄博]下面漫画中的法律保护了公民的( )A.政治自由B. 物质帮助权C.文化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山东中考D2.[2022 聊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该法的实施( )①为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设置了法律红线②将终止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的行力③有助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④有利于增强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A. ①②③B. ①②④С.①③④D. ②③④山东中考C3.[2022 济宁]对下列微行为的微评价,你赞同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山东中考C4.[2023 临沂]下列对公民的权利或义务判断错误的是( )A. 樊锦诗捐款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行使财产权B.沈忠芳为国造导弹隐姓埋名60余载——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C. 某脱口秀演员发表侮辱军人的言论——行使言论自由D.蔡旭哲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享有人格尊严权山东中考C5.[2022 日照]“轰隆,轰隆 ”一楼装修的“咆哮”声又来了,家住九楼的刘某又一次从午休中惊醒!已多次与一楼业主交涉未果的他愤怒了,拿起哑铃从家中推窗砸向一楼业主的豪华轿车,造成车辆损失2万多元。事后刘某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本案警示我们( )①依照法定程序,正确维护自身权利②依法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③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维护居民权益④违反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山东中考B6.[2022 枣庄][履行义务 健康成长]我国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的推行,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此,初中学生小欣和小宸发表了以下看法。请任意选择小欣或小宸其中一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简要评析。山东中考答案:选择小欣的看法:(1)遵守法律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守法。(2)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未满16 周岁的我们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学,否则就是违法行力,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后果严重的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选择小宸的看法:(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2)“双减”意见的推行是为了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意味着不用学习了,受教育依然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仍要努力学习7. [2022 溜川区一模]情境现场题[全面了解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2021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计划》)。下面是同学们学习《计划》后的发言记录。(1)小亮的发言中谈到,“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请写出两项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山东中考答案: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叔、受教育权、文化权利。(2)小华在发言中提到的“提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我国,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山东中考答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听着小亮和小华发言,班长小雯说:“在我国,公民行使这些权利不是随心所欲的,是有界限的、有范围的!”请谈谈你对这种“界限”或“范围”的认识。答案: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④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案、步骤和过程进行。1.[2023 山西]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它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下是小郑同学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其中有关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A. 获得山西省信息科技大赛一等奖B. 向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校门口长期交通混乱的情况C. 放学路上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并摆放整齐D. 每天按时上学,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全国中考B2.[2023 苏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B.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C. 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隐私权和财产权D. 人格尊严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全国中考B3.[2023 重庆B卷]随着自媒体、短视频逐渐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随手拍摄各种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以下是在以“随手拍摄有关他人的照片或视频侵权/不侵权”为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四辩的部分观点。如果你是点评专家,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随意拍摄他人,不构成侵权B.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若拍摄损害了他人合法权利则会造成侵权C. 未经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对他人进行拍摄,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D.按照法律要求,拍摄他人的违法行为并实名上传至合法平台,不构成侵权全国中考A4. [2023 安徽]民法典记载了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种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如果不被权利人行使或者积极主张,那么民法典也不过是一张写满了权利的“废纸”。这启示我们( )A.只要守程序就能维护权利B. 行使权利不需要有界限C. 享受权利而不必承担义务D.要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全国中考D5.[2023 南充]观察漫画,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②权利与义务是一样的,没有轻重之分③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④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A. ①②B. ①④C.②③D. ③④全国中考B6.[2023 连云港]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下列属于我们“必须去做”的是( )①获得劳动报酬②选举人大代表③爱护公共财产④遵守交通规则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全国中考D7.[2023 怀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对此,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应先履行义务后行使权利B. 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C.公民在享有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D. 放弃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全国中考C8.「2023 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某在小区微信群中,对不文明养犬人进行了评论。林某对李某的言论感到不适,在群里制止李某并呼吁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李某情绪失控,随后在群里发表了林某就是不文明养犬人的不实言论,并使用侮辱性语言贬损林某,导致争论升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林某在与各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将李某起诉至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在小区微信群向林某赔礼道歉。经过执行法官审定,李某在小区微信群向林某赔礼道歉。至此,小区微信群里的风波平息。(1)指出林某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哪一权利。全国中考答案: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2)请运用法律常识解释李某的赔礼道歉。全国中考答案:公民行使权利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李某侮辱林某,侵害了林某合法权利。(3)上述案例对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①依法维护自身权利。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④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⑤行己有耻,止于至善。8.「2023 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某在小区微信群中,对不文明养犬人进行了评论。林某对李某的言论感到不适,在群里制止李某并呼吁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李某情绪失控,随后在群里发表了林某就是不文明养犬人的不实言论,并使用侮辱性语言贬损林某,导致争论升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林某在与各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将李某起诉至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在小区微信群向林某赔礼道歉。经过执行法官审定,李某在小区微信群向林某赔礼道歉。至此,小区微信群里的风波平息。(1)指出林某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哪一权利。全国中考答案: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9.[2023 常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在生活中,作公民,我们依法享有和行使权利。同时,我们又应该依法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材料一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期待。2023年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2022年,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13项“清朗”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见下图),有力维护了网民合法权益。(1)“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和处置的问题,本质上都属于一些侵权现象。那么,在你学习《依法行使权利》之后,你想对一些网站或平台的主管以及博主或网民说点什么呢?全国中考答案:①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栽和诉讼等材料二为了让我市的“清朗 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市网信办4月6日发布广泛征集“自媒体”乱象有关问题线索的通告。内容包括“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自媒体”违规营利行 三个方面的9种典型问题。欢迎广大网民举报与上述问题有关的自媒体账号名称、自媒体账号所属平台或者网站域名以及违规违法例证方面的内容。(2)作为网民,在我市的“清朗 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中,你应该怎么做?全国中考答案: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