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专题六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选择分层模拟演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专题六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选择分层模拟演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
专题六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选择
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浙江争做碳中和先行者,下图为 2009—2019 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1.(2023杭州余杭一模)2009—2019 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特点是(  )
A.石油的消费量始终最大
B.煤炭消费量 2016 年达到峰值
C.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下降
D.水电、核电消费量波动上升
2.(2023杭州余杭一模)有助于浙江省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低碳生活方式是(  )
A.大吃大喝,追求豪华奢侈
B.追求名牌服饰,引领时尚潮流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
D.出租车出行,快捷到达目的地
3.(2023绍兴新昌模拟)“1亩(1亩=1/15公顷)树林每天能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地球上7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强60%至80%。”以上数据告诉我们(  )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
②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森林
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
④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猪—沼—茶”模式是以发展茶叶为核心,兼有生产沼气和生猪养殖等功能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将种植、养殖和生活三个活动进行组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下图是“猪—沼—茶”循环农业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
4.(2023杭州桐庐模拟)下列地区最适宜发展“猪—沼—茶”循环农业模式的是(  )
A.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B.内蒙古草原地区
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西南青藏高原地区
5.(2023杭州桐庐模拟)实行“猪—沼—茶”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其主要的经济效益有(  )
A.饲料加工养猪,减少生产环节
B.沼气燃烧发电,提高利用效率
C.农业生产多元,增加农村就业
D.沼液沼渣回田,提高土壤肥力
  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海域使用须经我国相关行政部门批准。2022年,我国全年批准用海面积19.00万公顷,较2021年下降16.00%。下图为2022年全国批准用海统计图。回答下题。
6.(2023杭州萧山模拟)目前,我国海洋资源最广泛的用途是(  )
A.填海造陆 B.观光旅游
C.海底通讯 D.养殖捕鱼
7.(2023杭州萧山模拟)2022年我国用海批准面积较2021年下降的原因是(  )
A.保护海洋生态 B.海洋面积下降
C.开发能力低下 D.海洋灾害频发
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乘“风”而上,“能”动世界。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扛起“双碳”大旗。读图,回答下题。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图
1.(2023杭州滨江模拟)下列对于我国风能资源及风电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深受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
B.乙地受地形影响,风能资源匮乏
C.我国风电场的分布大体呈现南多北少
D.我国风电场几乎分布在沿海地区
2.(2023杭州滨江模拟)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风电可采取的发展举措有(  )
①将农田改建成风电场
②用风能全面代替传统能源
③以科技促进风电发展
④逐步增加海上风电场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年3月2日,浙江省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全省人口主要数据,其中杭州市人口数据如下,据表回答下题。
总人口 (万人) 年龄构成占比(%) 城镇化率 (%) 自然增长 率(%)
0— 14岁 15— 59岁 60岁 及以上
2022年 1 237.6 12.9 68.7 18.4 84.0 2.2
对比 上年 +17.2 -0.1 -1.0 +1.1 +0.4 -0.7
3.(2023杭州淳安模拟)表中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市 (  )
①青少年比重略有下降 
②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③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 
④人口总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杭州淳安模拟)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②降低城镇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③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④适当延迟退休,增加劳动力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两会上,有关“双碳”“节能减碳”等议题备受瞩目。读“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下题。
5.(2023杭州西湖模拟)下列关于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石油的消费占比基本稳定
②2020年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天然气的消费占比逐渐下降
④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杭州西湖模拟)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有(  )
①坚持新发展理念
②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③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
④非化石能源开发技术水平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7.(2022温州鹿城一模)粮安天下,随“豫”而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河南省地形图
图2 郑州气候图
材料一 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2021年7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河南等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
材料二 黄河在兰考县河势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目前,兰考县在滩区种植近10万亩
(1亩=1/15公顷)紫花苜蓿。其根系发达,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每亩(1亩=1/15公顷)苜蓿的年产值达3 600元, 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增收。兰考从昔日的风沙滩,变成今天的“紫飘带”。
(1)根据图1,从自然因素角度描述河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2分)
(2)河南小麦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据图和材料一,分析其原因。(写出四个方面) (4分)
(3)结合材料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析兰考县的治理措施。(4分)
5·3基础练
1.D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仔细读图可知,消费量始终最大的是煤,A错误;煤炭消费量一直比较平稳,大概在2010—2011 年达到峰值,B错误;天然气消费量呈平稳上升趋势,C错误;水电、核电消费量局部波动,总体上升,D正确。
2.C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个人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也就是减少碳的排放,提倡绿色出行,节约资源,故选C。
知识拓展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含义
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指的是与某一主体相关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为二氧化碳吸收量相持平的状态。
3.B 本题考查资源问题与人地和谐。题干数据显示,“1亩(1亩=1/15公顷)树林每天能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说明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①正确;“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地球上7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说明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而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②错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没有在数据中体现,③排除。所有的数据都警示人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正确。故选B。
4.C 由于“猪—沼—茶”循环农业模式中的茶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符合条件,故选C。
5.B 本题考查生产模式对经济的影响。饲料加工养猪主要讲生产环节,增加农村就业是这种模式的社会效益,土壤肥力的提高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改善,都与题意不符;把沼气当做一种能源来发电,提高利用效率,是对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故选B。
6.D 本题考查资源利用和读图能力。读柱状图,横坐标显示用海项目,纵坐标显示用海比例,据此可看出渔业用海的比例最大,因此海洋资源最广泛的用途应该是养殖捕鱼,故选D。
7.A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用海批准面积下降意味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生态的保护,A正确;海洋面积下降不符合实际,B错误;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C错误;海洋灾害频发与用海批准面积下降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5·3提升练
1.B 本题考查利用地理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读图,甲地位于西北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A错误;乙地为四川盆地,受到地形影响,风能资源匮乏,B正确;读图可知,我国风电场分布大体呈南少北多,C错误。除沿海地区外部分风电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D错误。
2.D 根据所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①破坏了农业发展,②风能全面代替传统能源不科学,且短期内无法实现;依靠科技发展风电,利用海洋上空风能资源建海上风电场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③④正确。故选D。
3.A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比重比上年下降了0.1%,略有下降,①正确;60岁及以上人口比上年上涨1.1%,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②正确;15—59岁人口占比虽有下降,但比重仍然比较大,③错误;人口总量比上年上升17.2%,④错误。故选A。
知识拓展
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常用统计图是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增长曲线的形状特征(起伏、陡缓)能够反映人口增长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如:
①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数或人口增长率。可能有双纵坐标轴(一纵轴表示人口数,另一纵轴表示人口增长率)。注意题目中问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还是人口数量。
②看线条,明趋势。递减段表示纵轴与横轴所反映内容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从曲线各段斜率看变化速度。
③看阶段,明规律。变化曲线可能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极值可以将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规律。
4.C 本题考查缓解人口问题的措施。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从政策渠道鼓励生育,增加人口,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增加劳动力资源,①④符合题意;为缓解老龄化问题,可以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符合题意;降低城镇化水平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人口问题的缓解,②错误。故选C。
5.B 本题考查资源、环境问题及读图能力。先看图例和注记,再据横纵坐标数据来进行判断。从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2010—2030年(含预测)石油消费基本控制在每年20%左右,保持稳定,①正确;2020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大部分,②正确;天然气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③错误;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④正确。故选B。
6.B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读图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年我们坚持新的发展理念,随着新能源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节能减排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在逐年增长,故①②④正确;资源分布不均衡不是非化石能源消费上升的原因,③错误。故选B。
7.答案 (1)地跨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或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平原开阔,耕地面积大;河湖多,灌溉水源充足;国家政策支持。
(3)兰考县种植紫花苜蓿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且紫花苜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兰考县的治理措施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是地理综合题,考查了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1)要求从自然因素角度描述河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自然要素有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等。根据图1可知,河南南部的淮河,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从地形地势看,河南的东部是华北平原,西部有海拔较高的山地,西北方有太行山,所以河南又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2)河南小麦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要求根据图和材料一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来全面分析。从自然因素看,由郑州气候图可知,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生长;降水较多,河湖灌溉水源充足;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文因素方面,材料一提到了国务院的意见,表明有国家政策支持。(3)要求结合材料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析兰考县的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有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个维度,可以从兰考县紫花苜蓿的种植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三方面的影响,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最后结论:该治理措施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指导
  可持续发展类的题目必须从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个维度分析,结合材料,逐个分析,开头或者结尾要有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