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历史专题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历史专题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中国历史真题演练
专题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1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23嘉兴,15,2分)陕西咸阳某遗址出土了一个秤砣,上嵌诏版文字(下图)。文中所指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2023宁波,8,1.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印记”的有(  )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金华,5,2分)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4.(2022湖州,6,1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史书《史记》
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D.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5.(2021湖州,5,1分)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6.(2021宁波,23,3分)(节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籍记载历史】
《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
(1)《史记》记载的这些举措出现在哪一朝代 对国家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考点2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2022湖州,7,1分)《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8.(2022温州,14,2分)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开发了江南地区
C.加强了中外交流  D.削弱了军队实力
9.(2023温州,26,2分)(节选)不同视野下的人口迁徙,映射出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丰富界面。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人口迁徙】
  中国人口的大量迁徙,三千年从未停止。东北森林和北方草原地区的居民,不断进入中原;原居住在中原的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搅入南方的原住居民,使其融入中国多元族群之中。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2分)
考点3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2023杭州,13,2分)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11.(2023绍兴,9,2分)一千多年前绍兴古纤道上的块块青石,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  )
古纤道始建于815年
A.勾践的卧薪尝胆
B.秦始皇东巡会稽
C.隋朝大运河开凿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2022宁波,7,1.5分)唐太宗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出现这一盛况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科举考试
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
13.(2022湖州,11,2分)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2杭州,33,5分)(节选)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3分)
材料三 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
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
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3)材料三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2分)
考点4 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5.(2023丽水,22,10分)亚运之城杭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玉琮、玉璧和玉钺的出现,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 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都城钱塘,今杭州)国王钱镠重视水利建设,疏浚杭州西湖,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下)、
《人·自然·社会》
材料三 临安府户籍上的户口,到南宋末年发展到三十九万户,一百二十四万口,超过了北宋的东京。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在至大二年(1309年),杭州驿站半年接待使客1 200余人。延祐元年(1314年)夏历闰三月,杭州驿站接待的使臣达53批。
——摘自《元史》《经世大典》
(1)良渚文明无可辩驳地实证了中华5 000多年文明史。从材料一中寻找能佐证该观点的证据。(4分)
(2)经济发展是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请任选下列一个问题加以解答。(4分)
问题1: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吴越国钱塘经济发展的原因。
问题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南宋临安府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你能从材料四中得出什么结论 (2分)
16.(2022湖州,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1)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2分)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6分)
考点5 明清:君主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2023台州,17,2分)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18.(2023嘉兴,16,2分)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据此推断该王朝是(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9.(2023宁波,9,1.5分)思维导图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社会制度变革与政权更迭
C.中外多元文明的碰撞
D.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20.(2022宁波,8,1.5分)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
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21.(2022绍兴,7,2分)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22.(2021绍兴,18,2分)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考点6 古代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突出成就
23.(2023宁波,14,1.5分)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下边中国货币演进历程图可知(  )
①科技不断进步  ②经济日益发展
③生活更加便利  ④文艺日趋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23嘉兴,12,2分)舟山有一镇山之宝——杨枝观音碑。它竖于普陀山杨枝禅林大殿中,碑上镌有唐朝某画家所绘观音立像,右上角镌“……普陀圣像,募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下列画作也是由此公所绘的是(  )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
25.(2023金华,19,2分)【探渐学之源】第二组同学到永康五峰书院,了解吕祖谦(1137—1181,进士)、陈亮(1143—1194,状元)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下列与吕祖谦、陈亮同时期的著名词人是(  )
A.吴道子  B.辛弃疾
C.李时珍  D.曹雪芹
26.(2023温州,17,2分)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下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27.(2022湖州,12,2分)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当时(  )
①江浙地区棉布产量增加
②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③丝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④湖州地区蚕桑业兴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2022舟山,22,10分)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 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①司母戊鼎     ②打马球俑
 ③活字印刷铁板     ④甲骨文
 ⑤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⑥金奔巴瓶
展区 名称 夏商周 文明 …… 隋唐 文明 宋元 文明 明清 文明
展品 ④ …… ② ③ ⑥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2分)
【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 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展品⑤: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生动体现了唐代博大开放、中西互通的特点。
……
(2)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4分)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4分)
29.(2022温州,25,8分)(节选)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科举竞流】
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 249 1 096 777
状元 6 5 4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
《温州通史·宋元卷》
(2)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4分)
【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南戏流传到临安后,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
变革与南戏的发生》
(3)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 (4分)
30.(2022杭州,32,5分)(节选)青春是立志、是求索、是奉献、是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喜爱博览医籍,年轻时立志从事医学。……自南朝始,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错漏很多。李时珍有感于此,乃搜书籍800余种,博采细勘,删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27年,三易其稿而成《本草纲目》。
注:摘编自朱绍侯、齐涛、
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本草纲目》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并分析李时珍能写成这部巨著的原因。(5分)
考点7 古代中外交往
31.(2021台州,19,2分)观察下列一组图片,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32.(2023台州,25,8分)(节选)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玄奘 鉴真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4分)
33.(2023嘉兴,22,3分)(节选)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宋朝,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表现。(3分)
34.(2021温州,24,2分)(节选)元代青花瓷,于中西互动间演绎世界的中国符号。
元代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
(1)据上图,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2分)
考点1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A 本题考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根据题干所示地点“咸阳”,出土文物关键词“尽并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嬴政,他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自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A正确。
2.B 本题考查秦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秦朝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货币与度量衡制度,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千百年来持久影响着中国社会,所以①④正确。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开始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正确。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清朝设伊犁将军,B、C、D不符合题意。
4.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研究秦朝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其史料价值最高,故选A。《阿房宫赋》和《大秦帝国》是艺术作品,“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传说,B、C、D的史料价值有限,均排除。
5.A 如图所示,这两种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左图钱币上铸刻着“半两”,此即秦国使用的“秦半两”;右图钱币上铸刻着“五铢”,此即汉武帝时铸造的货币“五铢钱”,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6.答案 (1)秦朝。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解析 (1)材料涉及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据此回答其朝代及重要意义即可。
考点2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C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曹操以舟师伐孙权……败于乌林、赤壁”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正确。公元208年是公元3世纪初,A错误;383年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败,之后前秦统治很快土崩瓦解,B错误;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歼灭袁绍军主力,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D不符合题意。
8.A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材料“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可知,北魏孝文帝自认为鲜卑族与中原汉族“同源共祖”,此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而不是中外交流,A符合题意,C错误;开发了江南地区和削弱了军队实力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B、D。
9.答案 (1)增进民族交融,加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解析 (1)本题考查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东北森林和北方草原地区的居民……进入中原……中原的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搅入南方的原住居民,使其融入中国多元族群之中”可见,中华大地上的居民随着人口迁移不断交融,加快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考点3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C 本题考查唐朝民族交往交融与开放的社会风气。根据题目关键信息可知,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自北朝传入,流行于唐朝。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广泛的对外交流,使得中外之间的交流交融频繁,唐朝社会风气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C符合题意。“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朝鲜半岛位于唐朝东北方向,杂剧是元代的戏剧,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图片文字“古纤道始建于815年”表明古纤道建于唐朝时期,唐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了南移,故古纤道见证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勾践是春秋时期人,秦始皇与隋朝大运河都在唐之前,排除A、B、C三项。
12.B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故B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崇文抑武是北宋的政策,排除C;“八股取士”是明朝科举考试的新变化,排除D。
13.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于唐朝,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选A。“康乾盛世”出现于清朝,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14.答案 (2)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仍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3)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认识史事。
解析 (2)根据材料二关键句“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并结合所学,概括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即可。(3)分析材料三两则书摘,两则书摘都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在隋朝弊大于利,但对后世利大于弊,因此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认识史事。
考点4 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5.答案 (1)距今5 300—4 300年,良渚古城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当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实证了中华5 000多年的文明史。
(2)问题1: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水利建设;吴越国地处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问题2:两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都城设在临安(今杭州)。
(3)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杭州是当时中外交往的重要城市;元朝时期采用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 (1)设问要求从材料一中找到能佐证“良渚文明无可辩驳地实证了中华5 000多年文明史”的史料。材料一关键信息“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说明,距今5 300—4 300年的良渚先民已经能够建造城市,具备国家的雏形;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出现,说明当时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这些共同证明了良渚先民已开始逐渐进入文明社会,实证了中华5 000多年文明史。
(2)设问要求任选一题回答吴越国钱塘经济发展的原因或南宋临安府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这两题都考查南方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寻找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加以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五代十国”“国王钱镠重视水利建设”并联系所学可知,南方政局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南宋末年……超过了北宋的东京”并联系所学可知,金兵侵扰导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临安是南宋都城等。
(3)设问要求从材料四中得出结论。阅读材料四,正文与出处都可找出关键信息,从出处《元史》可知材料四描述的是元代的史事,正文“杭州驿站半年接待使客1 200余人……闰三月……接待的使臣达53批”说明元代中外交往频繁,杭州是当时中外交往的重要城市,以及元代实施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归纳总结
  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16.答案 (1)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北宋垦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解析 (1)设问要求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由宋代瓦子示意图可知,北宋市民能够出入文化娱乐场所;从《清明上河图》(局部)可见市井生活繁华;由文献资料可知,有优异品行的商人及其子弟也可以被选送参加科举,据此概括回答即可。(2)资料1表明北宋全国垦田数量不断上升,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资料2提到楼宇轩昂,商业交易动辄千万,说明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资料3表明辽与宋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的局面,民族交融,社会稳定。这些都是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考点5 明清:君主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D 戚继光是明代抗击倭寇的伟大民族英雄。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D正确。
18.D 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由题目示意图中的“军机处”可以直接判断该王朝是清朝,D正确。
19.D 本题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思维导图第二级四件史事共同指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相关内容,D符合题意。早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思维导图所示时间不符,A不符合题意;题干四件史事没有涉及社会制度变革和政权更迭,B不符合题意;这四件史事都是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交流交往,C不符合题意。
2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可以佐证清代康熙朝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金奔巴瓶可以佐证清代通过金瓶掣签制度确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驻藏大臣令牌可以佐证清代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故C项正确。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理,A项错误;明清的“改土归流”主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B项错误;题干内容与历代印刷术的演变无关,排除D项。
21.D 从题干信息“1686年”“康熙”“俄军”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雅克萨之战,战后双方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D正确。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不符合题意;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B不符合题意;1686年清朝已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C排除。
22.B 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理。元朝设立宣政院,负责对藏族地区的行政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A说法有误;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说法正确,C与史实不符;西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D错误。
考点6 古代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突出成就
23.A 本题考查货币发展史。第一张图表明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了六国币制,促进了经济发展;第二张图是北宋纸币(交子)铜版拓片,佐证了宋朝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长,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第三张图是现代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借助于数字经济、现代科技手段,使生活更便捷。这三种形式的货币反映了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更加便利,但不能得出“文艺日趋繁荣”,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24.A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艺术成就。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唐朝某画家所绘观音立像……阎公……百代钦崇”可知,该画家为阎立本,阎立本的人物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步辇图》也是他所画,A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B、C、D不符题意。
25.B 本题考查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从题干关键时间可知吕祖谦、陈亮是宋代的历史文化名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是宋词,著名词人是辛弃疾,B正确。吴道子是唐代画家,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A、C、D不符合题意。
26.C 读图可见,房屋鳞次栉比,沿河街道上店铺林立,店家做着各种买卖,街上人来人往,河中有许多装满货物或游客的船只,它们共同见证了商品经济的繁华,C正确。唐代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财政危机加剧与土地兼并严重在图中并没有呈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D 根据关键信息“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可以增加丝绸产量,说明当时湖州地区丝织业生产工具进步、蚕桑业兴盛,③④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丝织业工具的改进,与棉纺织业无关,排除①;明代并未废除重农抑商政策,②错误。故选D项。
28.答案 (1)①夏商周文明;⑤隋唐文明。
(2)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古代文明。
(1)考查古代典型文明成果的时期。展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六张图片,明确这六项展品的时期,就可以知道其属于哪个展区。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①对应的展区名称应是“夏商周文明”;文成公主入藏壁画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⑤对应的展区名称应是“隋唐文明”。
(2)从两则例子可知,解说词包括展品的时期(或者发明者),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意义、特点、作用等方面,由此进行解说即可。
(3)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明成果历史悠久,可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这些成果有中华各民族交融的痕迹,说明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些文明成果也有中外交流互鉴的痕迹,说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29.答案 (2)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温州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宋朝崇文抑武,重视科举,扩充太学,加之南宋太学设于临安,为温州籍学子入学提供了便利;温州州县学发达,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温州学者热心讲学,促进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4 分,答出两点即可)
(3)多元文化交融;城镇文化蓬勃发展;娱乐文化发展反映市民需求;等。(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只需答出两点)
解析 (2)表格数据显示温州科举及第人数居全国前列。根据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北方及福建移民流入温州,逐渐在温州形成了耕读传家、重视教育和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宋朝实施崇文抑武政策,重视科举,不断扩充太学,且南宋设太学于临安,这为温州学子提供了便利;温州率先建立州学,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温州学者聚徒讲学,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3)根据材料可知,南戏是“北方杂剧”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说明多元文化交融;两宋时期温州城市人口激增,南戏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说明城镇文化蓬勃发展;娱乐文化反映了市民的需求。
30.答案 (1)《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年轻时立志从事医学。他博览群书,敢于质疑,重视实践,严谨科学,执着追求,终成巨著。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药物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明朝的社会发展情况和他本人的学术追求展开。一方面,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据材料一可知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立志从医,博览群书,敢于质疑,重视实践,执着追求,这些个性因素也成就了他的理想。
考点7 古代中外交往
31.B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华文化;马可·波罗向欧洲人展示了自己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传播了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三个人物的事迹共同反映了中外交往的主题,B符合题意。
32.答案 (1)玄奘西行 日本 都为佛教的传播作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闭关锁国。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1)按设问要求,写出表格中A、B、C三处内容。读图,根据其他项的提示可知,A是玄奘西行,B是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他们两人都为佛教传播作出贡献,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本问考查清朝的对外政策。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关键词“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第二小问要求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说明是要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从材料二关键信息“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可知,这一政策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3.答案 (2)对外贸易量大;海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
解析 (2)设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表现,可以直接从材料二中筛选关键信息得出:“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对外贸易量大,“海上商道……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海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也可根据材料二直接得出。
34.答案 (1)元代青花瓷风靡亚、非、欧三大洲;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青花瓷基本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的,且亚、非、欧三大洲均有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这说明元代青花瓷曾风靡亚、非、欧三大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