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填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填空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填空
班级 姓名
(一)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海陆位置:中国位于 东部,东部濒临 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是一个 的国家。
2.半球位置:从经度看,中国位于 半球;从纬度看,中国位于 半球。根据纬度位置可知,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填热量带)、 (填纬度带)。
3.领土四至:我国的领土最南端在 , 最北端在 ,最西端在 ,最东端在 。
4.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 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 位。
5.邻国:在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是 ,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中,隔黄海的是 ,隔东海的是 ,隔南海的是 、文莱、马来西亚、 。中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 ,南到 ,全长1.8万多千米。
6.读图填空。
(1)海洋:① ;② ;③ ;④ 。
(2)岛屿: ⑤ ; ⑥ 。
(3)邻国:A ;B ;C ;D 。
7.行政区划:基本实行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 ;省、自治区分为 ;县、自治县分为 。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 。
8.省级行政区域:全国共 个,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1.中国地形的特点: ; ; 。
2.中国气候的特点: ; 。
3.季风气候的特点: ; 。
4.影响中国的夏季风发源于 ,风向 ,性质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发源于 ,风向 ,性质 。
5.写出《中国地形图》(图1)中各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P N 0 M
其中属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填写字母)
6.中国地形之最
(1)海拔最高的高原是① ,被称为 “ ”。
(2)最崎岖的高原是② 。(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高原是③ 。
(4)海拔最高的盆地是④ 。(5)纬度最高的盆地是⑤ 。
(6)面积最大的盆地是⑥ 。(7)面积最大的平原是⑦ 。
7.北京所处的地形区是⑧ ,气候类型是 。
8 浙江省位于第 阶梯,地形以 为主,大部分所处的地形区为⑨ ,北部所处的地形区为⑩ ,气候类型是 。
9.将第6-8题中所填的地形区的序号标注在图1《中国地形图》的相应位置。
10.根据图2填写气候类型的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1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 雪峰,是中国第 大河,注入 海。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位于长江 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12.黄河:发源于 北麓,是中国第 长河,注入 海。黄河下游出现“ ”的景观。黄河第一坝是 大坝,“塞上江南”是 。
13.长江和黄河的共同点: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 ,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 都具有 、 等功能,都是 的发祥地之一。
14.请用“。”在下图中标注出两大河流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位置,并注明其地名。
15.中国人口以 线为界,该线以东人口 ;该线以西人口 。
16.中国各民族呈现“ 、 、 ”的分布格局。
17.中华民族共同体: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情感上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 。
(三)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分别为:A 、B 、C 、D 。B和C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 ,秦岭在图中标注的字母是 。这条分界线也是1月均温 等温线和年降水量 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交流与互补: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目的是: 、 、 。
3.北方地区
(1)小兴安岭:位于 省中北部,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 原始森林, 业发达。随着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该地模仿森林的 过程来采伐森林;坚持 ,开发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等。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因素是黄土土质 、地表 ,夏季降水 ,人为因素是 开发,使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民居是 ,艺术形式有 、 等。
(3)北京:是全国的 和 中心、 中心和 中心。
4.南方地区
(1)太湖流域:位于 南缘,是 之乡,民居往往 建屋;“太湖三白”、同里的 、周庄的 无不体现了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 和 产区。 成都平原有着“ ”的美誉,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 基地,有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位于 的中游。 和 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3)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 热量十分 , 降水极为 , 农作物 都能生长。 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基地、 基地和 基地。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 批发市场。凭借毗邻 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 的前沿阵地,这里是亚洲乃至世界的 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誉为“世界 ”。
(4)上海:地处 之滨,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 ,扼长江 ,具有发展 航运和 运输的优越条件。是中国最大的 中心、重要的 基地和世界著名的 城市。 金融贸易区是国际金融中心;高科技中心在 高科技园区; 工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 的试飞成功,大型客机即将成为上海新的“名片”;上海港正向国际 中心的目标迈进。
(5)台湾:台湾省包括 和 、 、赤尾屿等众多小岛。地理位置独特,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和交通作用。地形多样,气候 ,动植物 ,农作物 。
5.西北地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 部,深处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可用“ ”来概括。这里气候为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人们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 来发展绿洲农业。这里农产品好的原因:夏季气温 ,晴天多,光照 ,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夏季昼夜温差 ,有利于瓜果糖分的 , 因此这里瓜果特别甜。
(2)乌鲁木齐:是我国 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别是 全线贯通后,其作用更加明显。 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3)内蒙古自治区: 业和 业发达。牧民曾经过着 的生活,穿 ,住 ,每年七八月举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是 大会。
6.青藏地区
(1)青藏高原:被称为“ ”。 业是支柱产业。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原因: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于牧草中 的合成;昼夜温差 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寒气候,植株茎秆少而 大。牧民穿 ,住 。主要畜种有 (被称为“高原之舟”)、 、 藏山羊。
(2)拉萨:年日照时间长,有“ ”之称。标志性建筑是 。
(四)社会调查
1.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是 ,其一般步骤是: -拟订提纲-实施调查- 。
2.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有 、 、 、 。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多时使用 。
3.中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 、提高 。
(2)有利于把 结合起来,帮助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等。
(五)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的概况:总趋势在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有 的。
(2)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人口与 、 、 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
②人口增长过缓甚至负增长:出现 社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2.我国人口现状及应对措施
人口现状 应对措施
①从数量上看: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明显减弱_ 坚持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生育政策_____
②从质量上看: 大幅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 优先发展___________,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年龄结构上看: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_________程度不断加深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如增强综合国力,完善________制度,完善_________政策等
(六)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2.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办法: “ ”与“ ”是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在此过程中,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和种类,增加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还能提高资源的 。
3.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
(1)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
(2)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①为了改变一些地区的资源短缺状况,我国实施了自然资源的 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
②立足自身的 ,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
③“ ”:依靠科技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能源。“ ”:建立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1.世界各国应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具有 和 的特点。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 、 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 。
2.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1)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和 。
(2)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 、 及 。
3.我国环境问题的危害:不仅危害 ,制约了我国的 ,影响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4.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1)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把对环境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目前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并把 列为基本国策。
(2)依靠科技,加大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 建设。
(3)加强宣传教育,树立 、 、 的生态文明理念,把 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加强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 的生态体系,共建 的世界。
(八)发展的选择
1.PRED问题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 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 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五大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动力, 发展是方法; 发展是方向, 发展是战略, 发展是归宿。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坚持 、 、 、 、 的新发展理念,树立“ ”的意识,坚持 发展,坚定走 、 、 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 型、 型社会,形成 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动 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5.(1)四大地区:全国划分为 、 、 、 四大地区。划分依据: 根据全国各地的 、 、 和对外开放程度。
(2)四大地理区域: 、 、 、 。划分依据: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综合 、 、 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6.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 。
7.向贫困宣战:贫困是很多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这又会严重阻碍这些地区的发展。因此, 既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目标。贫困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所面临的挑战。只有在 新理念下,推动世界各国从 、 、 等方面作出努力,全球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如今,我国的 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九)区域的变化
1.区域变化的表现: 、 、资源的调配,经济的发展等。
2.区分事实与观点:事情的真实情况属于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属于 。
答案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亚欧大陆;太平;海陆兼备。 2.东;北;北温带;中纬度。 3.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4.960多万;欧;三。 5.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鸭绿江口;北仑河口。 6.(1)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海南岛;台湾岛。 (3)俄罗斯;蒙古;朝鲜;缅甸。 7.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特别行政区。 8.34;23;5;4;2。
(二)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 3.雨热同期;不稳定性。 4.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温暖湿润;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偏北;寒冷干燥。 5.A阿尔泰山脉;B天山山脉;C昆仑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E祁连山脉;F横断山脉;G大兴安岭;H长白山脉;I阴山山脉;J太行山脉;K秦岭;L巫山;M雪峰山;N南岭;O武夷山脉;P台湾山脉;GJLM。 6.(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2)云贵高原。 (3)黄土高原。 (4)柴达木盆地。 (5)准噶尔盆地。 (6)塔里木盆地。 (7)东北平原。 7.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8.三;丘陵、山地;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9.略。 10.①温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高原山地气候。 11.各拉丹冬;一;东;宜宾;上。 12.巴颜喀拉山;二;渤;地上河;龙羊峡;宁夏平原。 13.青藏高原;青海省;四川省;发电;灌溉;中华文明。 14.略。 15.黑河—腾冲;稠密;稀疏。 16.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17.相互交错;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相互亲近;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淮河;F;0℃;800毫米。 2.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3.(1)黑龙江;红松;林;自然发育;创新发展。 (2)水土流失;疏松;裸露;集中;过度;窑洞;信天游;腰鼓。 (3)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 4.(1)长江三角洲;鱼米;临河;过三桥;摇快船。 (2)水稻;油菜籽;天府之国;商品粮;都江堰;岷江;川剧;川菜。 (3)充足;丰沛;全年;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鲜花;港澳;改革开放;信息产品;工厂。 (4)东海;中枢;入海口;内河;海上;经济;工业;港口;陆家嘴;张江;汽车;大飞机;航运。 (5)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温暖湿润;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5.(1)西北;三山夹两盆;温带大陆性气候;坎儿井;高;充足;大;积累。 (2)向西开放;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巴扎。 (3)畜牧;毛纺织;逐水草而居;蒙古袍;蒙古包;那达慕。 6.(1)世界屋脊;畜牧;蛋白质;大;叶量;藏袍;帐篷;牦牛;藏绵羊。(2)日光城;布达拉宫。
(四)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确定主题;撰写调查报告。 2.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3.(1)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五)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
1.(1)不断增长;差异。 (2)①资源;环境;发展。②老龄化。 2.①人口总量大;增长势头;计划生育。 ②人口素质;教育事业。③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生育。
(六)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2.开源;节流;科学技术;利用效率。 3.(1)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①跨区域调配。②自然特点和优势。③开源;清洁;节流。
(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1.区域性;全球性;政治;经济;安全;通力合作。 2.(1)荒漠化;水土流失。 (2)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 3.人们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4.(1)环境保护;保护环境。 (2)环保投入;生态环境。 (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4)国际合作;尊崇自然、绿色发展;清洁美丽。
(八)发展的选择
1.发展;生态环境;错综复杂。 2.生态;经济;社会。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丽中国。 5.(1)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2)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6.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7.消除贫困;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格局;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脱贫攻坚战。
(九)区域的变化
1.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 2.事实;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