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 电荷素养目标1.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能说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会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了解原子的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实质。4.能说出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措施。学法指导1.先仔细阅读课本,然后填写“预习导学”,时间大约15分钟,注意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和验电器要重点阅读。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的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预习导学】知识点1摩擦起电 1.用塑料笔管与头皮摩擦,然后靠近小纸屑,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 。 【答案】知识点一1.小纸屑被吸起。2.摩擦起电知识点2 两种电荷 3.自然界只有 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答案】知识点二3.两种 正 负4.排斥 吸引知识点3 验电器 5.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它的原理是 。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 。 6.用验电器能不能判断物体带什么电荷 7.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8.摩擦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 为什么 【答案】知识点三5.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越大6.不能。7.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所以物体对外也就不显电性。8.不是。因为摩擦起电只是使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知识点4 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9.现实生活中的“静电除尘”“静电喷涂”和“静电植绒”的原理是什么 10.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下面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 11.建筑物的顶端为什么要安装避雷针 【答案】知识点四9.带电的微小物体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10.因为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会因汽油与罐体的摩擦而产生静电,当电荷积累到一定时会发生火花放电,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用一条铁链接地,可以随时释放摩擦产生的电荷以防止电荷的积累和放电。11.避雷针可以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避免雷电伤人事故的发生。【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小实验: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a)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现象是 ; (b)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现象是 ;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现象是 ;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是 。 (2)两个玻璃棒或两个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 。玻璃棒和橡胶棒靠近时相互吸引的原因是异种电荷相互 。 【答案】任务驱动一1.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1)正电荷 负电荷(2)排斥 吸引任务驱动2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2.小组讨论: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用验电器验证,拿被验证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若 张开,说明物体 ,否则 。 (2)拿被验证的物体和已知带电体靠近,如果 ,说明被验证的物体与已知带电体带 电荷,如果相互吸引,说明被验证的物体可能 也可能 。 (3)拿被验证的物体靠近细纸屑,如果 ,说明被验证的物体 ,否则被验证的物体 。 3.小组讨论:当雷电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安全 【答案】任务驱动二2.(1)金属球 金属箔 带电 不带电(2)相互排斥 同种 带电 不带电(3)吸引 带电 不带电3.(1)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2)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绝对远离输电线。(3)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4)在空旷场地不宜打铁柄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等物品扛在肩上。(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作业,尽快离开水面及其他空旷场地。(6)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7)不要接听或拨打手机。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