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5物态变化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才发生,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发生时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蒸发汽化吸热任何温度下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汽化吸热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无考点1 温度【例1】(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实验室有一只刻度均匀的不准确温度计,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当实际温度为时,此温度计的对应读数是 A. B. C. D.【答案】【分析】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沸水的温度是.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示数对应的实际温度是。由于到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则可求出当实际温度为时,此温度计的对应的读数。【解答】解:当实际温度为时,对应的温度为。故选:。1.(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答案】【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不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解:.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故错误;.西安昼夜温差一般不超过,故错误;.人体正常体温约为,洗澡水的温度约左右较合适,故正确;.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故错误。故选:。2.(2023秋 鼓楼区校级月考)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有关三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人体温都是B.甲的体温一定是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D.三个人中有至少两人体温是【答案】【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低于甲的体温,故正确。故选:。3.(2023秋 雁塔区校级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答案】【分析】结合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结构和使用上的区别分析。【解答】解:.体温计的量程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的温度,故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不能,故错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故正确;.体温计有独特的缩口设计,离开被测物体后液柱不会下降,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可以,故错误;.体温计因为液柱不会自动缩回去,所以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将内部的水银甩回液泡中,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必,故错误。故选:。考点2 熔化和凝固【例2】(2023 阜新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白霜的形成 C.铁水变铁块 D.湿衣服变干【答案】【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铁水变铁块,是凝固现象,故符合题意;、湖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2023秋 二道区校级月考)严寒冬季,当路上结冰时,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凝固点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C.盐与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点D.盐与冰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答案】【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熔点的概念,知道物体的熔点越低,越容易熔化。【解答】解:在严寒冬季当桥面结冰时,我们会看到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撒盐,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盐和冰雪混合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选:。2.(2023秋 南明区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像反映的是晶体熔化的图像B.到时刻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D.时刻的内能比时刻的内能小【答案】【分析】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温度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这反映的是晶体凝固的现象,故错误;、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热,到时刻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故错误;、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不变,故错误;、这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放热,内能减小,所以时刻的内能比时刻内能小,故正确。故选:。3.(2023 广东模拟)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古老智慧尽显大国浪漫。下列古诗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冬去枝疏花未绽,冰河初解气氤氲B.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C.一夜轻霜披菊蕊,凌寒独立傲残秋D.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答案】【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冬去枝疏花未绽,冰河初解气氤氲,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正确;、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错误;、一夜轻霜披菊蕊,凌寒独立傲残秋,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错误;、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错误;故选:。考点3 汽化和液化【例3】(2023 德州)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答案】【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错误;、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正确;、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错误;、千里冰封,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故选:。1.(2023秋 灞桥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比水的沸点低B.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持续升高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液化现象D.火锅上方白气缭绕,其中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2)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据此分析;(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4)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解答】解:.红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上减少了热量的散失,红油锅先沸腾,并不是油比水的沸点低,故错误;.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汤汁沸腾后,要使汤汁持续沸腾,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持续加热,但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错误;.是由于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所以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故错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为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白气”,故正确。故选:。2.(2023 凉山州)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答案】【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存在温度差。【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和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给烧杯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中吸热而沸腾,且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试管中酒精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酒精能继续吸热,所以酒精能继续沸腾,故正确。故选:。3.(2023 成都)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答案】【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解答】解:.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不符合题意;.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不符合题意;.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是给树苗补充水分,与蒸发无关,故不符合题意;.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符合题意。故选:。考点4 升华和凝华【例4】(2023 灌云县校级模拟)我国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许多古诗词描述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关。“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与下列举例相同的是 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 B.夏季,草叶上的露珠C.秋季,迷漫的大雾 D.冬季,满树的雾凇【答案】【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为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据此做出解答。【解答】解:“霜”的形成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春季,冰雪熔化为水时,属于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露”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秋季,迷漫的大雾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冬季,满树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符合题意。故选:。1.(2023 丹东一模)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该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升华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C.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水蒸气就会凝固成小冰珠D.小冰珠下落过程中汽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答案】【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解答】解:、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错误;、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故正确;、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水蒸气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故错误;、小冰珠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故错误。故选:。2.(2023 常州二模)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答案】【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小华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小明同学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正确;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错误。故选:。3.(2023春 江阴市期中)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过程【答案】【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由题图可知,物质由丙甲乙,都是放热,则丙是气态、甲是液体、乙是固态。.冰雪消融是固态熔化为液态的过程,是乙到甲的过程,故错误;.露珠消失是液态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是甲到丙的过程,故错误;.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丙到甲的过程,故正确;.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是丙到乙的过程,故错误。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