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义乌卷)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历史部分解析【综评】这份历史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立足主干知识,重视能力培养,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这种命题风格对中学历史课改起到了正确的导向和推进作用,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历史素质的提高。这份试卷亮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趋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尤其是非选择题部分,试题着意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学以致用,胸怀祖国和天下。5、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答案】C【命题思路】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认知能力。难度一般。【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古代雅典”、“公民”以及做法判断,可知是陶片放逐法,通过这种方式,雅典公民得以参加民主政治生活,故C项准确;A项贵族统治,这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历史特征;B项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历史特征;D项是春秋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与雅典无关。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径济带”的重要通道.阅读下图,回答6-7题.6、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旨在考查了解历史事实,分析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分析备选项可知,秦始皇时期,边患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一带,他采取的措施是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汉武帝时期,通过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尤其是前121年,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故B项准确;C项中唐朝的边患主要是突厥;D项时期的边患主要是契丹民族。8.有人歌颂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把共和国变成帝国C.颁布了《人权宜言》 D.制定《拿破仑法典)【答案】D【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旨在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难度中等。【解析】根据材料观点可知,作者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推动者,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得以巩固,其最重要的措施是《拿破仑法典》的制定,故选D项。9.亨利·福特至今仍被美国公众奉为“最伟大的企业家”。20世纪初,他的一项创举成为20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这项创举是指A.工厂中采用燕汽动力 B.建立工厂和工厂制度C.成功研制第一辆汽车 D.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答案】D【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准确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亨利.福特”“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可知,这时期生产规模扩大啊,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分析备选项可知,A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瓦特有关;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普遍建立的生产方式;C项成就属于德国发明家卡尔本次;D项是福特的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10.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A【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根据材料的关键词“李鸿章”“上海”“设局仿造”可知,当时地主阶级中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西方器物的先进性,准备仿造西方器物,根据所学知识,这场运动就是19世纪6070年代掀起的以李鸿章等地方官员发起的洋务运动,学习目的为西方的先进技术,故A项说法正确;B项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C项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领导者是康有为、梁启超;D项时间也是19世纪年代,代表阶级是资产阶级。11.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既展示了周恩来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更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A.“另起护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一国两制”【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考查万隆会议。旨在考查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概念的能力。难度中等。【分析】分析备选项可知,A项是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B项是周恩来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C项是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D项是国家处理港澳台地区的大政方针。23.(10分)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阅读下列家书(片断),回答问题.(1)列举史实解释诗人陆游“悲”的原因.(2分)(2)根据资料链接,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国际背景.并分析其历史贡献。(6分)【资料桩接】1942年初,找安润率折钾万余人赴东南亚场句参战。在东瓜裸卫战前,他留给妾子上迷遗书.在战争中,找安润钾击党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徽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3)家书折射家风。三封家书中彭显的共同家风是什么?请为倡导这一家风编写一则宜传短信.(2分)23.【答案】【命题思路】本题借新闻热点考查家国情怀。旨在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难度较难。【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物可以判断,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结合南宋建国初期的历史背景可知,1127年“靖康之役”后,当时国家分裂、广大北方地区被金国占领,这就是陆游“悲”的原因所在;第(2)问第一问,根据时间线索“1942年”和材料中的“赴东南亚缅甸作战”可知,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南亚;“掩护英军”可知,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战争取得的胜利、牺牲精神等方面总结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从“以保国家养育”“为国尽忠”中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根据爱国奉献、社会责任等方面围绕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