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22张PPT+音频素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22张PPT+音频素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罗贯中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国演义》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知识链接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谁三顾茅庐?
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
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过程是怎样的?
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几句话概括本文故事大意。
标题解读
标题解读
  “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 刘备三顾隆中的茅庐,拜访诸葛亮,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拜访了诸葛亮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见到并与之长谈,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述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整体感知
  本文节选的篇幅不长,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读后与同学讨论:刘备、诸葛亮、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合作探究
  刘备三顾茅庐,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使其被刘备成功地请出山?课文是用哪个字来形容刘备的?
“孔明见其意甚诚。”
  刘备的“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一
(1)语言
刘备叱曰:“……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而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合作探究一
(2)动作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又立了一个时辰。”
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合作探究二
合作探究二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刘备接受了吗?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策略。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比喻
  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诸葛亮的?画出相关句子。
合作探究三
合作探究三
1.从诸葛亮所吟的诗,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此诗刻画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勇的形象。
合作探究三
  短短数语,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表现了他超凡脱俗、飘飘然如同神仙的非凡气质。
2.找出文中对诸葛亮的外貌描写,这些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三
   “美玉”指司马徽和徐庶,“顽石”指诸葛亮自己,这表现了诸葛亮谦虚的特点。
3.“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
合作探究三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了对日后的打算,进一步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4.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淡泊名利。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合作探究四
张飞: 鲁莽、直爽。
  张飞曰:“……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合作探究五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正因刘备尊重人才,才能收获诸葛亮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
课堂小结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阅读拓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