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
文明的交流
【课程标准】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第2课
一、文明的扩展
思考:回忆早期文明的特点有哪些?
多元性、独立性、分散性
海洋文明
农耕文明
探究: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外扩展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思考点P8】
思考:结合地图,寻找以下三个文明扩张的方向。
一、文明的扩展
扩展原因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扩展原因
①组织能力
②航海技术
③武器
④自然条件的限制
⑤工商业发达
思考:结合原因和文明属性,分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外扩展的彼此需求是什么?
更多的海外市场
需求
扩展方式:武力扩张
扩展方式:移民/海外殖民
一、文明的扩展
思考:比较地图,思考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外扩展方面的有何各自的特点?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被征服地区变为本国统治地,呈面状扩展
沿海岸线建城邦,殖民城邦(子邦)保持独立,不依附母邦,
未形成统一帝国,呈点状扩展
-P9
一、文明的扩展
材料: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思考:材料反映了农耕文明具备何种海洋文明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势: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文明扩展的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一、文明的扩展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 范围
统治 概况
衰亡
公元前6世纪
兴起于伊朗高原,
建立起跨亚非欧三洲
的大帝国。
中央:君主专制制度;
地方:实行行省制;
建立统一税收体系;
改驿站制度,修驿道。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4世纪末
在灭亡波斯帝国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继承波斯帝国制度,
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公元1-2世纪
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①政体:
君主制
共和制
帝制
②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
4世纪末帝国分裂,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梳理三大帝国相关知识。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一)波斯帝国
帝国(Empire)是一庞大的政治单元,往往采取君主制和扩张主义,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在兼并、整合新人群时仍维系区隔、差异和等级制度的政体。
——简·班伯克:《世界帝国史:权利与差异政治》
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统治民族:雅利安人的一支波斯人
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
建立者:居鲁士二世
扩张过程:
公元前546年,小亚细亚、色雷斯
臣服
公元前545年,灭新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征服埃及
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征服印度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北部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政治:继承了西亚文明的君主专制的传统,君主自称沙阿(Shah),意为万王之王。
行政:采用行省制统治辽阔的疆域,行省内由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牵制。
经济:采用统一的货币和税收制度。
宗教:以琐罗亚斯德教(祆教)为国教。
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所立,整篇铭文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巴比伦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
我是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万民之王、此大地之王。
以下诸省:波斯、埃兰、巴比伦、亚述……阿拉霍西亚及马卡,共二十三省,归属于我。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旨意,我成为他们的国王。这些省归属于我,向我缴纳贡赋。我对他们所命令的一切,他们都执行。
(一)波斯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马其顿崛起:公元前五世纪,希波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和希腊城邦双双衰落。
腓力二世改革,马其顿开始扩张。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发动东征,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削弱地方权力,实行军事、财政、民政三权分离。亚历山大主要依靠希腊-马其顿人进行统治,对本地人利用而不重用。当地人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二)亚历山大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随着亚历山大的扩张,希腊文化被带到被征服地区,出现了以东西方文化交融为主要特征的“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也是希腊文化东方化的过程。
犍陀罗艺术: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二)亚历山大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实行由元老院、执政官和罗马会议分权的混合政体。在文化上,罗马深受希腊文明影响。
公元前270年,基本统一意大利。此后通过战争不断扩张,到公元前44年凯撒时期罗马已经地跨三大洲。
公元前27年,盖乌斯·屋大维迫使元老院授予其“元首” 和“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三)罗马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罗马在地方行政上也采取行省制。同时,在全国上下推行以罗马法。
罗马帝国在公元1-2世纪达到鼎盛,随后便迎来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爆发的“三世纪危机”。
公元3世纪末戴克里先进行改革,推行“四帝共治”。
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宣告合法。380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三)罗马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总趋势:交往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领域 表现
技术传播
文化传播
西亚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左为吉尔伽美什,右为赫拉克利斯
赫拉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著名英雄
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两人均为半人半神 ,战胜了许多鬼怪妖孽 ,连两人所立功绩的数目也均为 12。
三、文明的交流
2、文化传播——字母文字的广泛流行
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
字母文字具有书写便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与读音的优点,更有利于记录和进行商业交流。
腓尼基字母
东方
西方
阿拉马字母
发展成
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演化
欧洲字母文字的源头
三、文明的交流
(1)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
(2)罗马帝国时期:
①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
③2世纪,已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新疆出土的罗马丝绸
3、经贸往来
三、文明的交流
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 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 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 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 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2.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B
A
对点训练
3.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4.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 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 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 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D
A
对点训练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推动其形成
促进
扩展的原因:生产力进步,技术发达,社会分工细化;
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强大
扩展的方式:军事扩张(农耕文明);移民殖民(商业文明)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三大帝国的建立及其共性
技术传播
文化传播
经贸往来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