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兴起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基本特征;
2.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的演变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
4.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格局发展的总体趋势。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 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爆发的背景:
(1)美苏两国的 存在严重冲突, 也尖锐对立。
(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3. 冷战爆发的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1947年3月,“ 主义” 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年6月,“ 计划” 1949年1月, 委员会
军事 1949年8月,成立“ ” 1955年5月,成立“华约”
地缘政治 1949年9月,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正式形成。
5.两极格局的特点: 和不完全,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 、 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 。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 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②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 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3)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1955年, 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4)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的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表现
20世纪70年代 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 ”
1985年以后 走向缓和 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 解体。
(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重点探究】
1、阅读教材内容,梳理冷战发生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相关史实。
1947.3 1947.9 1948 1949 1955.5
2、观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呈现出的特征。
(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实践的前途”
——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3、阅读材料,指出以下材料的史料类型,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随堂练习】
1.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
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 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
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 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
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欧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对苏联的恐惧大大减弱。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据此推知,古巴导弹危机
A.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 B.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加强了欧共体国家的政治联合 D.导致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3.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做出的估计是: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际共产主义声东击西的战术,目的是要把西方的力量牵制在远东,然后在西欧发动总攻。据此可知,美国出兵朝鲜的战略意图是
A.壮大自己的海外势力 B.遏制苏联的势力膨胀
C.获取在东亚的战略点 D.防止东亚共产主义化
4.1957年,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前夕,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传∶"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他甚至还表示∶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欧洲合众国的诞生。这表明
A.欧洲经济一体化促使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 B.欧共体的建立促使美国承认美欧平等地位
C.联合的西欧符合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需求 D.美国自身实力的衰弱促使其调整对欧政策
5.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大量的苏联文学艺术作品传入我国。下图是一幅《美国用这样的方法解放日本》漫画,该漫画反映
A.美国扶持日本反苏反华 B.日本战败美国占领日本
C.美国对日本作民主改造 D.美国要清除法西斯势力
6.(14分)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5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随堂演练:
1.【答案】C英国自知实力有限的背景下,意图拉拢美国完成柏林空运,以争取在对苏外交谈判的主动权,C项正确;英国利用美国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外交意图,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联邦德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国和美国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古巴导弹危机后,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发展经贸关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欧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A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无法体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排除B项;1967年欧共体成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欧同盟关系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做出的估计是: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际共产主义声东击西的战术”等信息可知,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对外扩张战略的组成部分,为了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美国才出兵朝鲜,说明美国出兵朝鲜的战略意图是遏制苏联的势力膨胀,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苏联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际共产主义声东击西的战术,因此美国出兵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即遏制苏联的势力膨胀,而不是壮大自己的海外势力,排除A项;美国认为朝鲜战争的目的是苏联要把西方的力量牵制在远东,然后在西欧发动总攻,因此美国出兵苏联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势力膨胀,而不是为获取在东亚的战略点,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势力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因此美国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为遏制苏联势力的膨胀,而不是防止东亚共产主义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支持欧洲走向联合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希望欧洲一体化来为美国的霸权服务,进而抗衡苏联,C正确;当时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头号强国,D说法错误。故选C。
5.【答案】A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美国将日本军国主义化,根据美苏关系和日本的地理位置,可知美国将日本军国主义化是为了反苏反华,A项正确;B项没有体现出漫画的本质,排除;CD项都与“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不符,排除。故选A项。
6.(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2分)
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
(2)论点: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也受部分削弱(2分)
论据:(1)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通过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3分)
(2)霸权地位受部分削弱。美苏长期对抗,也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