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水平二 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体育水平二 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小篮球的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学校名称: xx小学 适用年级:四年级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2.初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3.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4.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策略
1 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1.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2.初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3.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4.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手指控制球时的部位与运球方向,按拍球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教学难点:跑动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在教学中,可先在规定距离内,由走着运球,逐渐过渡到慢跑直线运球。根据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的情况,再进行高低、直线、曲线等各种路线的慢速、较快速度的行进间运球。教师要重视学生左、右手均街练习,体验用不同的手进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感觉。
2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1.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2.初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3.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4.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投篮时两手均匀用力,两臂充分伸展。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两臂屈肘于胸前,手指自然分开,两拇指成“八”字形,掌心空出的动作方法,持球模仿、体会投篮动作。
第1课时 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本课时隶属于第六章—球类活动。本课时主要学习原地和行进间运球。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初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2.教材分析
(1)本课时是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2)教材内容价值
小篮球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体能,提高对球体的感知能力以及人与球体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等能力,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3)教材内容设计思路
根据水平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水平二阶段小篮球的教材内容以原地运球、原地双手传接球和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为主,各种小篮球能力练习和篮球游戏为辅,将小篮球活动能力练习、小篮球游戏与小篮球的基本技术有机地结合,以促进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提高。本册教材编写的小篮球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教师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择需选用。
3.学情分析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认知特点: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有着广泛的兴趣,自信心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合作精神。五年级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力较差。2、模仿能力强,3、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他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
在水平一基础上,身体素质有了一定基础
(3)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年龄小,自制力差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
3.体能目标: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
4.情感目标: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指控制球时的部位与运球方向,按拍球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跑动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四、评价任务
1、能够说出小篮球的动作名称及术语。
2、步掌握小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并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对球体的感知能力。
3、表现出对小篮球学习、游戏及比赛的兴趣,能够在练习、游戏及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规则,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要求:写明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及设计意图)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 热身活动 激发运动兴趣 发展体能
环节二 原地和行进间运球讲解示范 领悟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 发展技能
环节三 学生练习、小组互评,教师巡视 掌握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发展技能、体能
环节四 挑战游戏 团队积极团结进行游戏 发展技能与体能
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1.集合整理队伍2.报告人数3.安排见习生二.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
三.提出要求
热身活动:1.头部运动2.体转运动3.扩胸运动4.腹背运动5.弓步压腿6.活动手腕和脚裸关节(4X8拍)
基本部分
1.原地运球
动作要领:两腿弯曲,上体稍微前倾,五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手指根部控制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上下摆动,当触球时候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然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进行。
2.行进间运球
动作要领:两腿弯曲,上体稍微前倾,抬头,眼看前方或侧方;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手指根部控制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上下摆动。
(1)教师讲述练习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A:我们的手要怎么来指挥球呢?—强调手控制球的能力。
B:为什么拍球的时候球会不听话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强调手型。
C:行进间运球时,球要落在人的哪边呢?-强调 落点。
D:为什么身体往前走了,手拍到的球还在原地?-强调手拍球的部位。
游戏“运球接力”做法:把学生平均分成四组,球场另外一端摆放折返标志,运球前行,必须绕过标志,方能返回,一直到本组最后一个同学运完。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1)使用录音机放音乐进行深呼吸放松。 (2)随着音乐进行缓慢的上肢伸展活动。
2.小结今天所学课的内容。
3.针对学生技能掌握和学习态度进行总结
4.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