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
1.把握青春,追求“至善” 的人生境界。
2.明善恶、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培养做到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道德修养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要求。
政治认同


01
什么是行己有耻
0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03
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04
什么是止于至善
0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06
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PART 1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1. “行己有耻”的含义?
校园欺凌
随着电影《少年的你》上映,“校园暴力”这一议题再次引起公众热议。
家庭暴力
“天外来物”
抓拍你的美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行己有耻
作弊是羞耻的
考试之前
考试之中
考试之后
我不能作弊
我作弊了吗
我没有作弊
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反思效果影响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羞恶之心”有什么的作用?
你怎么看待此事件?
这一事件曝光后打人者被全网谴责,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分享:2022年6月10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情境一:放学后小林和小刚结伴回家,途中他们路过一个网吧,网吧老板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面对老板的热情招徕,小刚和小林犹豫了,究竟要不要进去玩一把呢,就一把。
情境二:今天,小亮班里实行无人监考,考完后要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一会儿,小亮遇到一道难题,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就想抄袭他的,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
情境三:小晨最近发现,电子烟越来越受欢迎。电子烟仿佛成为了时尚社交工具,电子烟看起来漂亮又好玩,而且电子烟还可以添加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等,这让电子烟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身边的人还说电子烟不会像卷烟一样对人造成伤害,小晨很想去尝试一下。
④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问题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P29①②③④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第二目:止于至善
文学知识:《大学》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是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正确认识“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阅读30页“微尘”回答问题:
为什么奉献爱心要留名“微尘”?
材料分析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阅读30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材料分析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榜样的作用?
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柳公权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材料分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列传》
材料分析
他们两人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代名家?
自省 慎独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探究与分享
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坚毅、关爱他人、爱国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一广阔的胸襟、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任何困境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的稳。
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修身为本
报国为重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相关链接
“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青春不可辜负
课堂小结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3、如何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的含义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3、榜样的作用?
课堂练习
1.“慎独”的意思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这要求我们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敞开心扉,开放自我,广交朋友 ③检视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 ④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C
拓展延伸,迁移思维
2.“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做人守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
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②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待人
③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④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A.①② B.②③④
C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迁移思维
3.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
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
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D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迁移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