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6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6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3.1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
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公民权利
基本权利
宪法
宪法和法律
公民权利与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公民: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01
政治权利




1. 政治权利的内涵、内容和重要性 P35-36
★2.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地位。P35
3. 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4. 监督权的内容、要求、意义和途径。P36
阅读课本34-36页正文部分,将下列各题答案找到并将问题写在课本相应位置,重点词语进行圈点。
(补充)
(1)内涵: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2)内容
①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②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1. 政治权利的内涵、内容和重要性
(3)重要性: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地说:“参加选举时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认真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
1.小岩是公民吗?为什么没有选民资格?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何重要意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
① 条件★
A.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B.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C.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② 意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
不是每一个公民都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14岁的初二学生
美籍在华留学生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0岁的大学生
学校的老师
壮族的老奶奶
×



×
×
出版一本新书
出版自由
各地群众举行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
集会自由
网友小美和朋友组成协会并备案注册
在微博留言区评论
参与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
他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言论自由
结社自由
游行、示威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1)内容:
(2)意义:
政治自由
绝对自由
3.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
自由的界限:
法律
道德
注意: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给国家机关提意见
检举揭发
参加听证会
公民拥有监督权。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监督对象
思考: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
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①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依法行使监督权,如实反映,实事求是
③不得张贴大字报、非法聚众闹事
④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1)内容
(2)要求(注意事项)
4. 监督权的内容、要求、意义和途径
①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和社会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③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②③在相关链接)
(3)重要性(意义)
(4)途径(补充)
①向人民代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大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和骨关部门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大大众媒体进行监督。
④通过互联网在线交流形式反映等。
小结: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02
人身自由




1. 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地位。P37
2.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因、表现。P37
3.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因、★内容。P38
4. 住宅不受侵犯的原因。P38
5.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原因。P38
阅读课本37-38页正文部分,将下列各题答案找到并将问题写在课本相应位置,重点词语进行圈点。
结合视频,说说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1)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
(3)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 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地位
周末时,小秦和几个同学去商场购物过程中,保安怀疑他有偷盗嫌疑。当小秦要离开商场时,被保安拦住要求他到保安室进行搜身。
请评析情境中保安的行为?
保安的做法属于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侵犯了小秦的人身自由。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原因: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表现: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禁止非法拘禁
禁止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什么情况下不算侵权?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2.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因、表现
到了学校,小秦和同学小张发生了争执,放学后小张在微信朋友圈辱骂诋毁小秦在超市偷东西被警察抓了。
思考:小张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同学小张辱骂小秦并在背后诋毁小秦的做法有损小秦的的名誉,侵犯了小秦的人格尊严权。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
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因、★内容
(1)原因: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侵权表现: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权利 侵权表现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侮辱、诽谤、报道的严重失实、评论严重不当。
剥夺、侵占、诋毁、侵害荣誉权人应得的物质利益。
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不营利而展示公开陈列、侮辱性行为 。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盗用、冒用姓名等。
未经许可公开姓名肖像,非法侵入搜查住宅,跟踪监视等。
名誉权:
区分
荣誉权:
人人都有。(侮辱、诽谤、损害他人名誉)
不是人人都有,
只有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后才有。
知识拓展
说说下列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1.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他人。
2. 照相馆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在橱窗展出。
3. 某同学偷阅他人信件。
4. 小李假冒小强的姓名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5. 小敏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小明私自领取了小敏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占为己有。
活学活用
隐私权
肖像权
名誉权
姓名权
荣誉权
这对你有何启示?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P38相关链接
一天,物业公司的保安未经同意闯进小秦家里,于是小秦爸妈把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损失。
思考:为什么小秦父母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呢?
依据宪法规定,物业公司的保安深夜闯入小秦家住宅属于违法行为,应由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 住宅不受侵犯的原因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三层含义: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入;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
公民的住宅不得任意查封。
(1)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案例的私人空间。
小秦把最近遇到的烦恼写了一封信准备递给在在北京上学的表哥,但同桌趁小秦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拆看他的信件,还在班里当众念了出来取笑他。
小秦同桌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规定
检查条件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
除非因国家安全或者因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
5.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原因
概念区分: 隐私权和通信秘密的区别
隐私权包含但不限于通讯秘密不受侵犯。
小结: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0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 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P39-41
2. 财产权、劳动权的重要性、宪法规定。P39
3. 物质帮助权的宪法规定、措施。P39
4. 受教育权的含义、重要性、国家政策。P40
5. 文化权利的内容、国家政策(措施)。P41
阅读课本38-42页正文部分,将下列各题答案找到并将问题写在课本相应位置,重点词语进行圈点。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1 . 社会经济权利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一名在北京站偷手机的男子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由北京开往长春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京站第六站台,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涌向车门上车。在12号车厢门口,一名男子尾随一名女士,趁该女士上车进入车厢不备,将其放在上衣左侧衣兜内的一部白色手机偷走。
材料中偷手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财 产 权
(1)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拥有它
用途
获得利益(租)
事实上:自己(吃掉、用掉)
法律上:赠给、送给、卖给他人
2 . 财产权的重要性、宪法规定
王某在市区用合法收入买了一栋临街商业楼,装修后自己做生意,后因生意惨淡,无奈将楼房出租,几年后该市房价上涨,王某决意将楼房卖出。王某依次对自己的合法财产行使了( ) A.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 B.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处分权 C.收益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 D.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活学活用
D
下列图片体现公民哪一基本权利?
劳动权
(1)重要性: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2)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 . 劳动权的重要性、宪法规定
权利
义务
劳动
以下图片显示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物质帮助权
3 . 物质帮助权的宪法规定、措施
(1)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思考:上述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一个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在家帮忙吧!
受教育权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国家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制度保障),国家制定资助政策(物质保障)
4 . 受教育权的含义、意义、国家政策
权利
义务
受教育
2024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材料属于公民的什么权利?
文化权利
(1)内容: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5 . 文化权利的内容、国家政策
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地位: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政策:义务教育制度、资助政策。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措施: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课堂小结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1.平等权
2.宗教信自由
3.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随堂检测
1.下列几组对应关系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B.财产权——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处分权的权利
C.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监督权
D.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
不是义务
2.在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 )
A.监督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
D.言论自由
B
无关
3.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有( )
①捡到他人日记,把其中内容公开
②妈妈私自扣留同学给小华的信件
③未经本人同意影楼将照片拿去宣传
④企业进行招聘,限制男女性别和年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C
侵犯的是小华的通信自由权
体现的是侵犯了平等权
4.全国两会前后,人大代表纷纷开通微博,“晒”建议、听民意、做网络调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议政问政方式,体现公民行使(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
C.监督权
D.文化权利
B
无关
无关
无关
5.情景一:近段时间小海发现学校门口有一地摊在向学生卖口袋书,内容不太健康,涉黄涉暴,于是小海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学校周围的地摊被有关部门依法取缔了。
情景二:县乡人大代表法定选举日到了。一大清早,小海看到19岁的表姐小美高兴地拿着选民证,到所在的街道中心选区参加了选举大会,投上了地神圣的一票。
(1)小海和小美分别行使了哪项政治权利
(2)小海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地摊问题 你是否和小美一样参加了所在地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为什么
【答案】(1)小海行使了监督权(批评建议权);小美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①小海也可以向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或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反映,还可以通过写信、发电子邮件向有关职能部门举报。
②没有参加。因为未满十八周岁,没有法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