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节 坚持依宪治国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标·要求 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素养·导航 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尊崇宪法和法律课前预习思维导图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 我国宪法的构成: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知识梳理2. 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是党和 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宪法具有 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人民意志 至高无上 依宪治国 (4)任何 、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 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 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公民 宪法 宪法和法律 二、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 、 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 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 。全局性 根本性 一般性 立法依据 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更加严格 基础 核心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异同。宪法 其他法律不 同 点 规定内容 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法律效力 最高的法律效力 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 其他法律制定和修 改程序 更加严格:①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②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严格:①制定和修改依一般程序。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宪法 其他法律法律地位 “母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子法”,是宪法的具体化相同点 ①二者都是行为规范,都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它们的特权,违者要被依法追责关系 ①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②宪法的具体落实需要通过其他法律来完成,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通过宪法予以根本确认,而且需要其他法律来实现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根本的活动准则( C )1. 右图是我国宪法内容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CA. 人民代表大会B. 社会主义制度C. 国家机构D. 中国共产党课堂检测( C )2.(教材素材改编)现行宪法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全民讨论,经过多次修改后诞生的。宪法公布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这主要表明A. 我国宪法具有不稳定性B.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任务C.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D. 我国宪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制定的C( D )3.2023年12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宪法保障”座谈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示是因为A. 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B.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C.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宪行政D.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利益D( B )4.(2023威海改编、素养题)2023年3月10日,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面向全体代表,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了庄严宣誓,其他国家机构的领导同志在当选和决定任命后,也相继进行了宪法宣誓。进行宪法宣誓的理由有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④坚持依宪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 D )5.(素养题)小钦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所以中国共产党可以不遵守宪法。对此,你会对小钦说A. 正确,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B. 正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C. 错误,中国共产党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D. 错误,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D知识点二 最高的法律效力( C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你认为以下内容不.应.该.被写入宪法的是选项 内容A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 禁止学生带“萝卜刀”进入校园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 D )7.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A. 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宪法同等重要,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B. 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C. 宪法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D.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D( B )8.在右边我国法律体系示意图中,由上至下依次填写的法律文件应该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②《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A. ①②③ B. ③①②C. ①③② D. ②①③( B )9.(教材素材改编)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这表明A. 宪法的修改能够满足所有公民的需求B.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C. 其他法律可以随意制定或修改D. 其他法律修改不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B( A )10.(2023岳阳改编)2023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实施41周年。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5次对这部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了必要的修改,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材料表明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②加强合宪性审查是制定修改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宪法只有通过不断修改,才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A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宪法的“双重性”】宪法有两种经典功能,在法学界被概括为“公法”和“母法”。一是从公共权力的角度出发,它的法律范围涉及对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二是从宪法在法律系统的定位来看,它应该作为其他法律的源头和标准,一同构成完整的法律体系。(1)结合【宪法的“双重性”】,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宪法如何体现“公法”和“母法”的“双重性”。(8分)体现“公法”:①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③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4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体现“母法”: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②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4分,每点2分)【宪法的“亲民性”】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泛征集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序言指出,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受教育权、平等权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为贯彻实施宪法,国家推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等工程,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完善配套法律,保障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利;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负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有人说:“宪法太高大上,与我们老百姓无关。”请你结合【宪法的“亲民性”】,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6分)①“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泛征集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法”说明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②“宪法序言指出,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受教育权、平等权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利”说明宪法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④“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负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说明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的活动准则。(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一、常考材料归纳1. 法律条文材料解读:此类材料一般会呈现新制定和新修改的法律中某些法律条文内容,一般是第一条规定,让学生认识到该法律与宪法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课后小结(2023天津、素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促进体育事业,弘扬中华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B )A.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 体育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性的问题D. 体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B点拨 本题考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体育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体育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性的问题,C项说法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D项说法错误。故选B。2. 关系图材料解读:此类题目一般会以各种图形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能通过关系图来表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跨学科·数学、素养题)下列关于宪法与立法法关系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C )C点拨 本题考查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C项描述正确;宪法不包括立法法,A项描述错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立法法的立法基础,两者不是并列关系,B项描述错误;宪法与立法法不是交叉关系,D项描述错误。故选C。二、直击易错易混1. 宪法是党和人民(不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所有问题、具体问题、某一方面问题。3.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是唯一活动准则)。4.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能说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也不能说宪法与其他法律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重要,其他法律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023台州)下图是某部法律的目录。据此判断,这部法律( A )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AA. 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 着重规范公民的民事活动C. 是惩治犯罪强有力的武器D.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基础提能2. (素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维护宪法权威”。“八五”普法规划提出:“突出宣传宪法”。如此崇尚宪法是因为宪法( B )A.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B.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C.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总和D. 确认了我国公民的所有权利和义务B3. (素养题)小杰在学习“坚持依宪治国”一节后做了一个关于宪法的思维导图。下列对宪法地位作出正确解释的有( D )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要坚持依宪治国②宪法不得与其他法律相抵触,否则会无效③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交集④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D4. (2023天门改编)立法法是“管立法”之法。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完善了依宪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近期,《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颁布,有人提出将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写入宪法。对此,你应该告诉他( B )①不可,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可以,立法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可以,热点难点问题写入宪法有助于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④不可,其他法律规定的才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规定B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5. (跨学科·数学)下列示意图中,对宪法和其他法律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C )A. B.C. D.C6. (2023自贡、跨学科·语文、素养题)“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表明我国宪法( B )①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②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国家意志③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的一切行为准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7. 坚持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依宪执政,因为( C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C8. (素养题)某县人民检察院开展“送宪进校园,法律伴成长”主题讲座。检察官告诉学生:“如果把咱们国家的法律体系比喻为一棵大树,宪法就是大树的树根……”这句话反映出的宪法的一个特征是( B )A. 规定国家重要问题 B. 国家的根本法C. 规范权力运行 D. 实行民主集中制B9. 右面的漫画告诉我们( C )A.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D. 宪法与其他法律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C10. (教材素材改编)某同学在学习宪法时,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说明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在于( D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DA. 宪法与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B.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11. (素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广州市某学校举行法律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以下是部分同学展示的相关内容。板块一:2023年颁布(修订)的部分法律。(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答:上述法律共同的立法依据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依据:宪法。(1分)理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分)板块二: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部分内容摘录。第四条 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第十一条 中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2)结合以上摘录内容,小深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党才是第一位的,党的地位和权威比宪法更大。”请你对小深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①小深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分)③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1分)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要维护宪法权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