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单元解读第二单元壹要 点 解 读·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要点解读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安排了四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还有课后“阅读链接”的拓展,“语文园地”中“快乐读书吧”关于《中国古代寓言》及其他寓言读物的推介。这些寓言故事的内容涵盖古今,有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寓言故事;也连接中外,有中国寓言、伊索寓言、俄国寓言等;寓言故事的体裁多样,有文言文、现代文,还有诗歌。阅读形式有单篇的阅读,还有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这样丰富的内容安排,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第二单元要点解读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小故事,大道理,道理寓于言中。读寓言故事,一方面要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从中明白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且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第二单元要点解读已有学习经验: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初步体会了课文讲述的道理;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学生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单元要点解读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一则文言文,学习本课要借助注释读懂故事,明白做事情不能心存侥幸的道理,初步认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可以抓住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和结局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鹿角和鹿腿》以鹿的经历,告诉人们懂得真正的美在于内在价值而不是外表,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学习本课要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快乐读书吧》读故事,体会道理,联系生活加深理解。课 文《7.鹿角和鹿腿》习 作语文要素: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已有学习经验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能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一天的经历写下来”的练习,学生初步学习了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一定的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的方法。本次习作内容本次习作内容是《看图画,写一写》,是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图画,发挥想象,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先要有序、细致地观察,然后从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提取信息,进行图文转化,进而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贰教 学 建 议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建议1.品读故事,发现语言与道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读寓言故事,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语言。一般而言,寓言故事的情节带有虚构充分,情节是为表现道理服务的。比如《鹿角和鹿腿》一课,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救命的是鹿腿,而并不是美丽的鹿腿,从而让鹿明白真正的美应该美在价值而不是外表。同时,还要关注寓言故事的语言。寓言本身重在叙述,与一般的叙事性文本相比,较为简洁。因此,读寓言故事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些简洁的语言的丰富内涵。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要引导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表情,进而发现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不同的结局。关注寓言故事的情节和语言,有助于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本组课文时,切忌要学生死记硬背故事中的道理,只要学生能简单说出其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理解即可。第二单元教学建议2.联系生活,找到故事与生活的有利影响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通过读故事让学生自己明白的。故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却与我们的生活很近。正所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读寓言故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身边的见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静止的文字产生真正的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寓言要将寓言与生活进行对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第二单元教学建议3.拓展阅读,做好单篇与整本的有效衔接本单元的内容编排,有单篇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还有整本书阅读的推荐。教学时,要把单篇课文的学习作为“范例”,在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感受寓言的特点,学习明白道理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方法在更广泛的阅读中运用。同时,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策略。第二单元教学建议4.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看图写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起点进行指导,围绕习作表达中的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图文转化应该是看图写文的瓶颈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支架:(1)问题支架,指引学生观察的方向。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想一想他们可能说什么话?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还可以把图画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感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4.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2)言语支架,提供表达的基本图式。如何把看到的图画用文字写出来,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表达图式。如果是叙事性的图画,则可以按照叙述性的表达方式,想一想如何设计情节,如何安排详略,想一想如何让角色说话,如何让画面动起来。就本次习作而言,作为叙事性的看图习作,还可以让学生先确定叙述视角,“我”是看图者,如何写图上的孩子放风筝,如果是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个,如何写放风筝。这样确定好了,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流畅了。邂逅语文,相约美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