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讲话——种下希望,收获未来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3月12日,是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由来已久,1915年,在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尽管历史变迁,但是这个日子仍然沿用下来,成为现在的法定节日。种树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大气污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以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为我们增添新鲜空气,让家成为美丽的家园。然而,种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我国毛乌素沙漠为例。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然成型。由于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毛乌素沙漠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唐朝的时候,河套平原基本上看不到一丁点绿植。在此影响下,每年冬春季节,西北风就会携带其大量的沙粒,经过沉淀之后逐渐形成巨大的沙化地。生活在那周边的百姓,年年饱受毛乌素沙漠的风沙之苦,不得不多次南迁。如果是在60年前,当时的毛乌素沙漠可以说是一年到头黄沙漫天。几代治沙人前仆后继,把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这片黄沙上——植树,造林,有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今,毛乌素沙漠一改之前的景象,成为“绿”装素裹的塞上江南。数据统计显示,到本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的沙地变为了生态绿地,80%的沙漠治理成效显著。要知道,毛乌素沙漠的沙粒曾经是汇入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头之一,经过人们的治理,每年汇入泥沙的数量足足减少了4亿吨。2020年山西省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沙漠的治理率已经高达93%。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曾经困扰人们的“地狱难题”将从中国地图板块上消失。可以说,中国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效是惊人的,成了国际治沙事业的典范代表。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植树造林的过程,也好比我们的成长。它没有办法一蹴而就马上就能见到成果。它需要我们长期用心浇灌,在与寒潮、风沙的抵抗中,在年与岁的经历中,逐渐成长,最终成材。连木成林,终成抵抗风沙的绿色长城。春天已经到来,在这朝气蓬勃的青春时光,我们每个人都是播种者,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决定,读的每一本书,都像种子一样,被播撒在时间的田野上。这些种子,或许是希望,或许是梦想,或许是责任,或许是爱,它们将决定我们的未来。首先,我们要种下希望。希望是人生的灯塔,是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希望是我们的信念,是我们的动力,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坚持希望,坚信未来,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信我们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要种下梦想。梦想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梦想。无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都要坚持追求,坚持努力,坚持不懈——人生有梦不觉寒。我们要播种的还有责任。责任是我们的担当,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荣誉。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在班级的责任,在家庭的责任,在工作的责任,在社会的责任。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收获自己的未来。我们还要播种爱。爱是我们的情感,是我们的关怀,是我们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需要被爱,需要给予爱。我们要用爱去关怀他人,用爱去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友情,才能收获亲情,收获未来。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种下希望,收获未来!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