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 课件(共34张PPT)- 《旅游地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 课件(共34张PPT)- 《旅游地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旅 游 地 理 学
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四节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第五节 世界旅游资源地理
(1)旅游资源必须能够吸引旅游者,或者能够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即精神的、形态的和行为的。
(3)旅游资源占有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于旅游目的地,因此具有特定的地域性。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一)旅游资源概念探讨
(二)旅游资源的相关共识和争论
共识


(1)是否必须被旅游业利用才能称之为旅游资源,即旅游资源是否必须产生经济效益?
(2)劳务、人力、市场、设施等因素是否算作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二、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
(一)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
自然景观的形成离不开地质作用
地理区位及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自然景观
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了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人文资源最初目的都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和生活水平的体现
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历史文化的厚度与长度密不可分
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力紧密相关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
二、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吸引性
特定区域性
开发保护性
综合多样性
发展变化性
四、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供陆上活动的旅游资源
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资源
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以绝对高
差与相对高差分类)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三)按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游客的体验分类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四)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分类
原生性旅游资源
萌变性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节
一、旅游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现状
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
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法
2.遥感调查法
3.资料分析法
调查程序
1.调查准备阶段
2.实地调查阶段
3.整理总结阶段
一、旅游资源调查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目的
旅游资源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管理
评价原则
客观实际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
动态发展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三、评价内容
单 体 评 价
系 统 评 价
资源聚合度评价
资源品质评价
资源差异聚合度
系统资源平均品质
系统资源品质差异
优良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
资源类型聚合度
资源空间聚合度
开发价值 评 价
区位环境评价
客源市场评价
经济环境评价
社会政治环境评价
四、 评价方法
(一) 定性评价方法
“三四五”定性评价法
美感质量评价法
两方面评价法
一般体验式评价法
“八六五”评价法
“三三六”评价法
单因子定量评价
综合定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二) 定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指数分析法
建立评价模型
确立各指标(因子)的权重Wi
计算出各资源点的得分
对旅游资源分等定级
有选择性地进行第二轮详尽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专家征询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图3.1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层次分析图
(三)货币价值评价方法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 简称TCM
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TCM)
个人旅行费用模型(ITCM)
随机效用模型(RUM)
内涵旅行费用模型(HTCM)
Vhj/Nh=f(Phj ,SOCh ,SUBh)Vhj 为h地到j地旅游的总人数;Nh为h地的人口总数;Phj为h地到j地的平均旅行成本;SOCh为h 地的社会经济特征向量;SUBh为h地旅游者的替代旅游地的特征向量
Vij = (Pij,Tij,Qj,Sj,Y)Vij为个体i 到j地的旅游次数;Pij为个体i到j地的旅行成本;Tij是个体i到j地的时间成本;Qj为个体i对j地的感知质量向量;Sj为可能的替代地特征向量;Yj 是个体i的家庭收入 。
描述
了旅
行费
用与
景点
特性
间的
关系
条件价值法(travel cost method, 简称TCM
市场调查得出游客对该资源单体的平均支付意愿值。
以平均支付意愿值为门票价格,算出景区的年总收入。
年总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即得景区的年纯收益 。
为合理门票价格;
Qi为每次抽查的游客人数;WTPi每次抽查的支付意愿
·
A 为年门票收入 ,Q为年游客数 量。
(三)货币价值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三节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实质是将旅游资源变成成熟的旅游产品。
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一定空间范围的区域旅游开发,实质是合理组合各旅游要素,实现旅游业效益最大化。
独特性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性
游客参与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二)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首先解决旅游交通问题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 ;
对于资源价值高的区域 ,可以采取重点开发模式 ;对于资源价值一般的资源 ,走差异化路线 ;
尤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
构建一个好的模式进行招商引资,实现滚动发展;
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参与性和收益的分配机制 。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
经济不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资源开发中追求精品,实现资源的高品位开发。开发格局上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旅游区。
对发达地区的高价值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走全方位开发路线 。
实现动态开发,不断地为旅游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
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与内容
(一)旅游资源开发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
旅游资源规划
旅游规划实施
技术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
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
市场定位与总体形象
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
游览组织安排
(二)旅游资源开发内容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
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
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
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环境培育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与内容
按规划性质分类
总体规划 、专题规划
按规划时间分类
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按规划深度分类
远期规划 、中期规划 、近期规划 、短期规划
三、旅游资源规划
(一)旅游规划类型
(二)规划程序和内容
任务确定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规划编制阶段
人员准备
资料收集
实地考察
市场调查
规划完善阶段
规划评审
规划修订
规划审批
成果存档与实施
三、旅游资源规划
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节
一、中国旅游特点及分布规律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数量丰富,类型众多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季节明显,地域差异
自然人文,互相融合
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域;
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区;
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为集中;
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边境和较偏远地带;
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旅游发达的大城市)周围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一、中国旅游特点及分布规律
旅游区划分区理论——地域分异规律
旅游区划原则
二、旅游区划
(一)旅游区划理论
资源的整体类似性原则
资源的主导因素原则
区域的完整覆盖性与局部不连续性结合的原则
区域划分时的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少有10多种分法。
按划分依据来分,一类是根据资源特点进行的单一区划;另一类则是综合区划;
从区域范围来分,主要有在资源基础上保持行政区域完整性式的划分;另外一类是完全按资源特性来划分。
但是,旅游区划不应该要求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
旅游资源的分布和行政区位是不重合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错位的 ;
坚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主要基于政府体制的考虑,但从长远来看,政府主导型战略要求完善为政府宏观调控基础上的市场主导型战略。
三、中国旅游区划的划分研究
一、欧洲旅游区
二、美洲旅游区
三、东亚太旅游区
四、南亚旅游区
五、中东旅游区
六、非洲旅游区
七、南极洲旅游区
世界旅游资源地理
第五节
思考题
1.根据表3-1对旅游资源定义的分析,试给出你的定义
2.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
3.掌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的8主类31亚类,
 并结合你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举例
4.结合某地旅游规划,简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5.与视觉质量评价法、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法相比,
 货币价值评价方法有何优缺点?
6.简述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