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地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地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旅 游 地 理 学
前三章内容复习、答疑

期末考试
20

总复习、答疑
19
8
第七章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17-18
8
第六章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应用
15-16
8
第五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
13-14
6
第四章 旅游环境地理
11-12

期中考试
10

9
12
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
6-8
8
第二章   旅游行为地理
4-5
2
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2-3
2
绪论
1
课时数
约54课时
授课内容
周次
框 架
旅游行为地理
旅游资源地理
旅游环境地理
概论篇
要素篇
拓展篇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绪论
绪 论
主要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称谓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学者们对闲暇、游憩、旅游等名词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英国、加拿大等)
由于语言文字的关系(日本和韩国)
我国一般习惯于使用“旅游地理学”这个称谓。
闲暇地理学、游憩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游憩和旅游地理学
观光地理学
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引自 Boniface B G & Cooper C P,1987
本书所指的旅游
“一日游”+“旅游”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者(Tourist)
资源(Resource)
环境(Environment)
发展(Development)
“TRED”的研究贯穿于整个旅游地理学研究过程
三、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综合性
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可为认识旅游这种复杂现象作贡献
从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来看,是自然地理学
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文化活动,可视为人文地理学
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兴产业来看,又是经济地理学
交叉性
众多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运用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用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
建筑学用于旅游景观规划的设计
经济学用于客源市场的研究等
应用性
旅游地理学直接服务于旅游业 ,特别注重其应用性研究
旅游地理学者转入本专业前的学术背景
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法
类比法
实地调查法
计量方法
一般统计法、统计预测法、线性规划与投入产出模型等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3S技术
 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思考题
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不同称谓及其原因
2.试析闲暇、游憩、旅游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其相关关系
4.如何看待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
5.列举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主要内容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论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国外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萌芽阶段(二战之前)
初步发展阶段(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一)萌芽阶段(二战之前)
大背景
二战之前,由于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定义的缺乏,致使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研究特点
地理学者利用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来描述旅游胜地,或研究区域的旅游开发,以及国内外的旅游流
但多是个别旅游地的研究,对基本理论极少探索
代表事件
麦克默里(K.C.Mcmurry),《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视为地理学者运用地理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旅游的首作
(二)初步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大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战后经济复苏发展,旅游需求急增,再加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交通中的广泛应用,使旅游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大众旅游随之出现
研究特点
开展了比战前更为广泛的旅游研究
但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所作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有政策导向性
代表事件
科波克(Coppock),杰出自然美地区的研究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
(三)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大背景
世界经济高度发展,旅游需求和供给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大量亟需解决的课题
研究特点
各学科的研究人员从过去对旅游研究的不屑一顾或羞羞答答,转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代表事件
加拿大在土地调查中提出的游憩资源评价系统
前苏联卡然斯卡乐等人进行自然综合体旅游容量以及旅游负荷量稳定性研究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三)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大背景
世界旅游业总体规模仍持续增长,但因世界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起伏,旅游需求的增长也相应减缓。
研究特点
出现了规模不等的一些旅游咨询公司
侧重于学术研究的旅游学者减少,忙于实际工作
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开始成立
代表事件
皮尔斯(Pearce),《今日旅游: 地理学分析(Tourism today : a geographical analysis)》
肖(Show)威廉姆斯(Williams),《旅游学主要论题:地理学观点(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2.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旅游吸引物
旅游者行为
旅游空间分布
旅游影响
旅游地发展研究
三、国外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闲暇研究杂志(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地学杂志(Geojournal)》
《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ies)》
四、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协调
许多新的旅游方式的研究力度有待于加强
旅游地理学者与地理系的关系亟待调整
旅游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变化
跨区域、跨学科性合作研究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论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初创阶段(1979-1985年)
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
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一)初创阶段(1979-1985年)
大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对旅游理论的需求愈加迫切,旅游地理学也应运而生
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研究特点
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定性研究
代表事件
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 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地理教材
吴传钧和郭来喜的《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地理研究》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二)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
研究特点
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广大学者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
但总的来说,研究涉及面还比较窄,成果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研究方面,其他的研究内容还相当薄弱
代表事件
陈传康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旅游区划研究》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研究》是最早向国外介绍国内旅游地理研究成果的两篇论文
旅游地理专著纷纷正式出版,如周进步的《中国旅游地理》(1986)、戴松年等的《中国旅游地理》(1986)
(三)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研究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活跃的时期,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
代表事件
旅游地理学界完成的旅游项目数以千计
一大批青年旅游地理学者茁壮成长起来
旅游地理学教材也不断更新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综述研究
旅游资源研究
旅游区划研究
旅游者行为研究
旅游地研究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旅游环境研究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研究
研究方法的研究
三、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刊物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地理》
《热带地理
《旅游学刊》
《旅游科学》
地理学类
旅游学类
四、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有待解决
应用价值夸大和非生产过程研究淡化的状况有待改善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有待商榷
学者要正确地处理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间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
跨学科合作和跨国际交流有待加强
思考题
1.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并列举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2.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3.试比较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点
4.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哪些问题值得反思?参阅相关文献
5.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6.列举国内外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主要学术刊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