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湘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湘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祁阳市2023年下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五年级综合(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道德与法治部分50分,科学部分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20分)
1. 浮在水面、体积不变的物体,要让它沉下去,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 增加自重 B. 减轻自重 C. 无法改变
2. 课间时间小明不小心被撞伤了,立马就感觉疼,这是( )感觉到。
A. 血液循环系统 B. 神经系统 C. 呼吸系统
3. 将金属勺子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就会烫手,这种现象是( )。
A. 热辐射 B. 热对流 C. 热传导
4. 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 )。
A. 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B. 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C. 感受刺激→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5. 铁块( )生锈最快。
A. 部分浸入水中 B. 全部浸入水中 C. 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6. 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
A. 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
B. 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
C. 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7. 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 海洋 B. 高原 C. 平原
8. 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瓶子,然后盖住瓶盖,木条会( )。
A. 继续燃烧 B. 熄灭 C. 烧得更旺
9. 马路上隔几米就会见有缝隙,这是根据哪种原理设计?( )
A 伸缩原理 B. 热胀冷缩原理 C. 冷胀热缩原理
10. 传播速度快且现在常常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 互联网 B. 烽火台 C. 飞鸽传书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计8分)
11. 写出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
12. 列举三种热的不良导体:_________。
13. __________是人体的“司令部”, __________是人体的“电话线”。
14. “世界屋脊”指的是________高原,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得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个地方在古代是________。
15. 空气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我们呼吸时,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
16. 我国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规定家校要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有__________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计6分)
17. 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也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 )
18.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19.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20. 制订健康行为计划有助于改善我们不健康生活习惯。( )
2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鉴别二氧化碳。( )
22. “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反映了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
四、我会回答(共计10分)
23.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共造成近数百人伤亡,目前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来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4. 请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两例)
五、我会探究(每小题2分,共计6分)
25. 张华的爸爸,平时喜欢喝点儿酒,张华用直尺检测了爸爸喝酒前后的反应快慢,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
没有喝酒时 9厘米
喝酒后 26厘米
醉酒后 抓不到
(1)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距离越短,说明反应越( )(填“快”或“慢”)
(2)从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张华父亲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祁阳市2023年下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五年级综合(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道德与法治部分50分,科学部分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20分)
1. 浮在水面、体积不变的物体,要让它沉下去,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 增加自重 B. 减轻自重 C. 无法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让一个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可以在物体里增加它的重量。减轻自重,浮沉状态不会改变,还是浮的,A符合题意。
2. 课间时间小明不小心被撞伤了,立马就感觉疼,这是( )感觉到的。
A. 血液循环系统 B. 神经系统 C. 呼吸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是人体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皮肤接触物体,神经将信息传送到脑,人就产生了触觉。皮肤几乎覆盖了身体的绝大部分表面,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可以感觉冷热、疼痛等。B符合题意。
3. 将金属勺子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就会烫手,这种现象是( )。
A. 热辐射 B. 热对流 C. 热传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把金属勺子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勺柄就会烫手,这种直接接触传递热的现象是热传导。
4. 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 )。
A. 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B. 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C. 感受刺激→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5. 铁块( )生锈最快
A. 部分浸入水中 B. 全部浸入水中 C. 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铁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在空气中的部分,表面水分较少,缺少电解质溶液,较难形成原电池,因此不是最易生锈的部分,而在水中的部分,由于氧气较少,也不是最易生锈的部分,因此最易生锈的部分是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6. 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
A. 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
B. 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
C. 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
7. 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 海洋 B. 高原 C. 平原
【答案】A
【解析】
8. 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瓶子,然后盖住瓶盖,木条会( )。
A. 继续燃烧 B. 熄灭 C. 烧得更旺
【答案】B
【解析】
【详解】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化学反应,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瓶子,然后盖住瓶盖,木条会熄灭,因为燃烧需要氧气,盖住瓶盖,空气中氧气被燃烧消耗,剩下的气体无法支持燃烧,木条就熄灭了。故B正确。
9. 马路上隔几米就会见有缝隙,这是根据哪种原理设计的?( )
A. 伸缩原理 B. 热胀冷缩原理 C. 冷胀热缩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马路上隔几米就会见有缝隙,这是根据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
10. 传播速度快且现在常常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 互联网 B. 烽火台 C. 飞鸽传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古至今,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经过了多次变迁,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语言的使用;第二阶段:文字的出现和使用;第三阶段: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阶段: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五阶段: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分析选项中,利用烽火台、信鸽传递信息速度慢,互联网是传播速度快且现在常常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A符合题意。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计8分)
11. 写出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
【答案】跑步(运动)等
【解析】
【详解】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磁等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当我们觉得身体冷时,用力搓一搓手或者跑步一会儿,就会感觉热起来了,晒太阳和吃饭也能够为我们带来热量。
12. 列举三种热的不良导体:_________。
【答案】塑料、木材、玻璃
【解析】
【详解】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材、玻璃、陶瓷、空气等。
13. __________是人体的“司令部”, __________是人体的“电话线”。
【答案】 ①. 脑 ②. 神经
【解析】
【详解】略
14. “世界屋脊”指的是________高原,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得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个地方在古代是________。
【答案】 ①. 青藏 ②. 海洋
【解析】
【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很久以前它曾是海洋。
15. 空气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我们呼吸时,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16. 我国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规定家校要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有__________小时的睡眠时间。
【答案】10
【解析】
【详解】人每天必须有基本的睡眠时间保障,然而现在很多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要保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计6分)
17. 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沉在水底物体浮上来,也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能够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的重量,往水里加盐等。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向上做加速运动让物体与水接触的面积减小往或者物体上加东西。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8.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答案】×
【解析】
【详解】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19.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带来了记录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20. 制订健康行为计划有助于改善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
【答案】√
【解析】
【详解】为了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做好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珍爱生命;注意卫生等。所以制订健康行为计划有助于改善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2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鉴别二氧化碳。( )
【答案】√
【解析】
【详解】燃烧能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鉴别二氧化碳。
22. “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反映了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
【答案】√
【解析】
【详解】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远程办公、视频通话、网络购物等,让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句古话,意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可以和知己相互感受彼此的思念之情,就像住在隔壁一样亲密无间”。
四、我会回答(共计10分)
23.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共造成近数百人伤亡,目前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来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答案】地震时,在室外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室内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靠墙角蹲下,用双手保护头和颈部,避免被坠物砸伤;或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紧紧握住桌脚,依靠桌子挡住坠物。
【解析】
【详解】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时应该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在屋子里,应该就地避险,躲到桌下、床下,三角区域或者有通风管道的地方;身体应趴下、下蹲或坐下,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头颈、眼睛;不要乱跑,不要乱挤乱拥,不要返回室内;关闭电闸,熄灭炉火,更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千万不要站在窗外,千万不要跳楼;如果在屋子外,应该向空旷安全处疏散,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避开人群,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悬挂物,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当自己被埋时,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设法躲避不结实的地方,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块、木棍,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再次坍塌。
24. 请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两例)
【答案】水结成冰、木头制成椅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是化学变化。
【解析】
【详解】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木头制成椅子是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五、我会探究(每小题2分,共计6分)
25. 张华的爸爸,平时喜欢喝点儿酒,张华用直尺检测了爸爸喝酒前后的反应快慢,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
没有喝酒时 9厘米
喝酒后 26厘米
醉酒后 抓不到
(1)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越短,说明反应越( )(填“快”或“慢”)
(2)从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张华父亲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快 ②. 我发现喝酒后抓住尺子的准确率大大降低,醉酒后直接抓不到。 ③. 喝酒使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要少喝酒,最好不喝酒。
【解析】
【详解】(1)尺子下落过程需要时间,抓住尺子的位置越靠下,即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也就越快。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越短,说明反应越快。
(2)从实验中,我发现没有喝酒,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越短,反应较快。喝酒后抓住尺子的准确率大大降低,醉酒后直接抓不到。
(3)酒精不仅直接影响肝、胃,还会损害神经系统,会使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要少喝酒,最好不喝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