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植”此青绿,拥抱未来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植”此青绿,拥抱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讲到要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让全国人民真切体会到“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的生态回馈。3月12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6个植树节。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首都群众一同植树。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履行植树义务,从小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提倡塑料购物袋重复使用,少开空调,不随地丢垃圾,不破坏绿色植物,出行多坐公共交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师们,同学们,植树不仅有着实际功用,利国利民,还富含审美情趣,寄寓深远——人们种下一棵树苗的时候,也是在种下希望,种下期待。从古至今,树的美好特质始终如一。春天,请让我们在心中植一棵树,做具有绿树精神的人。“树的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其不断生长的能力。一棵树,惟有不断生长,才能枝繁叶茂、绿意葱茏。“生长”似乎就是树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们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就越要把根向黑暗的地底深处延伸。当柔弱的根须遇到坚硬的瓦砾、石块时,为了呼吸和养料,为了向上伸展的目标,它只能竭尽全力一寸一寸地前行。然而恰恰是在这抗争的过程中,它们变得越加强壮有力。正是向上生长的明确目标和向下扎根的艰苦努力,成就了大树非凡的生命价值。同学们,求学之路,必定会有坎坷有阻碍,倘若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的根系如何才能发达,树冠何时才能高耸入云?一个人,如果逃避了开疆拓土的艰难,也就拒绝了主动发展的机会。我们要牢记梦想,不惧艰辛,心有目标,行有力量,方能成长为栋梁之材。第二,树的精神,还体现在它正向积极的心态上。树,既无法选择它的出生之地,也无法左右外界的阴晴雨雪。风和日丽或风调雨顺的环境,自然可喜,但狂风暴雪、酷暑严寒同样需要去面对。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同学们,如果环境不如意,我们怎么办?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显然不行。当客观条件注定不能改变,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建设起强大的内循环,珍惜已经拥有的,并用坚韧的心去守候光明。像树一样,坦荡乐观,宠辱不惊。树的精神之三,应当是它忠贞无私的情怀。树之美,不仅在于它伟岸的身躯,还在于它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执著一件事,“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工程专家钱七虎;也有以18年的支教回报大山深处自己的出生地的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他们身上,我同样看到了一种树的精神,那就是始终忠诚于祖国和人民,为家国事业无私奉献。同学们,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要在心里种下一棵心系家国的树苗,知来处,懂感恩,即使有朝一日树高千尺,也能不忘根本,回馈故土。不断生长的能力,正向积极的心态,忠贞无私的情怀,是树的精神,也应是植树人的追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春风里,既要种下绿色之树,也要生长我们心中的精神之树!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