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素材

资源简介

第五课《草船借箭》
一、词语
周瑜yú 妒忌jì 都督dū 帷幔màn 翎羽líng 水寨zhài 擂鼓léi
呐喊nà 弓弩nǔ 丞相chénɡ
擂 léi擂鼓、自吹自擂
lèi打擂、擂台
近义词: 妒忌-嫉妒/忌妒) 委托-托付/交托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
预计-预料/估计 紧急一紧迫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反义词: 紧急-松弛 神机妙算-无计可施 呐喊-低吟 大吃一惊-心平气和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例句: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东风打胜仗。
二、知识点
.本文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以“借”为主线。“借”人心、“借”天时、“借”地利。“借”字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巧设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
②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
③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天象:他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
晓地理:回来时船轻水急
识人心: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 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谨慎多疑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却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因为诸葛亮已经明白周瑜的险恶用心,心中已有解决的方法,为大局着想,于是他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三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必定会受罚,所以他很高兴。
6.句子解析:
①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他。
语言描写,诸葛亮识破周瑜奸计,且有应对方法:周瑜为阴谋得逞而高兴。两人的对话初
步展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诸葛亮的豁达大度、胆识过人。
②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 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侧面描写:借鲁肃之口说明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语言描写:三天造十万支箭已经是大难题,周瑜还要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不给全材料,他嫉贤妒能,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说明诸葛亮“知天象”,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这也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⑤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⑥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
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和诸葛亮的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形成鲜明对比。
⑦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写出了射来的箭之多。)
⑧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既能两面受箭,保持船体平衡,同时也方便雾散后能利用地理优势顺风顺水直接返回,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才能。
7.人物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胆略过人、顾全大局
周瑜: 心胸狭窄、 妒才忌能、阴险狡诈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
9.主题感悟: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三、知识拓展
1.三国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成语积累
形容才智超群的成语:神机妙算、经天纬地、足智多谋、才高八斗
形容雾的四字词语:大雾漫天、烟雾迷蒙、云雾迷蒙、云缠雾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初出茅庐、锦囊妙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三国经典故事: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博望坡。
曹操: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望梅止渴、官渡之战;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打黄盖。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
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
四、课后题答案。
1.参考答案:周瑜妒忌诸葛亮,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
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
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
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参考答案:因为诸葛亮已经明白周瑜的险恶用心,心中已有解决的方法,为大局着想,于是他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三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必定会受罚,所以他很高兴。
(3)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示例: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
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周瑜千方百计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想将
诸葛亮置于死地,从中可以体会到周瑜的险恶用心。)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 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
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参考答案:(1)读课文前,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周瑜才智过气量狭小等。
读课文后,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多支箭
(3)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等故事。我还想了解诸葛亮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割发代首等故事。
4.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阅读链接对应的是课文第8、9自然段,链接中的语言更加凝练,读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
感觉,也让故事的结构变得紧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