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课件(2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课件(2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什么是“行己有耻”(P28)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3.什么是“止于至善”(P29)
4.榜样的作用 (P30-31)
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
自 主 学 习
行己有耻
01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你认为下面的事情可耻吗?
1、上课讲话、顶撞老师
2、抄写作业、考试作弊
3、偷人东西
4、捡到他人遗失手机不归还
探 究 新 知
1.什么是“行己有耻”(P28)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
问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01 行己有耻
李某到某银行取款机取款,取款后查询余额时发现自己取了1000元,但取款机却只扣划了1元,于是他连续操作取钱,前后共取款17.5万元。后来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犯盗窃罪,李某懊悔万分,悔不该面对诱惑起了贪念,一失足成千古恨。
思考:这件事情启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行已有耻”?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P28第二段)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第三段)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第二段)
案例分析
探 究 新 知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第一段)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P28第二段)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第三段)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第二段)
止于至善
02
探究三 止于至善含义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P29)
笔记:3.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至善”,下列行为是否属于“善”,为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们的青春同样也需要“格”的规范和引导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31)
传统文化学者叶嘉莹
抗疫英雄张定宇
公益校长张桂梅
你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什么?他/她给了你怎样的力量?
4.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会更加美好。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
慎 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P31相关链接
(3)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们的青春同样也需要“格”的规范和引导
课堂笔记
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P32)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知耻心
②底线意识
③自控力
止于至善
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①积累
②榜样
③自省
④慎独




做人做事的底线
道德境界的追求
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A
2.下面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 )
A、迎合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C、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得不到他人尊重
D、语言文明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