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茶 馆老舍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茶馆》创作背景及话剧知识。2、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难点)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及本文艺术特色。(难点)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重点)目标揽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由一方小小的茶馆,来领略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新课导入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学思并重作者简介1949年10月,在美国讲学已逾三载的老舍,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召唤下搭上了归国的航船,回国后以积极热情的创作为人民大众服务。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同年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这部作品的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的戏非常生动精彩,而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这为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提供了契机。创作背景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第一幕(节选部分):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第二幕: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裕泰茶馆进行改良,仍然难以为继。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这是一个生与死、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话剧是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的分类:按剧情的多少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如《雷雨》、《茶馆》就属于多幕剧。按矛盾冲突性质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按时代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如《屈原》属于历史剧,《茶馆》属于现代剧。话剧基本知识话剧的三个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话剧的基本特点:(受到舞台的限制)1、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如《雷雨》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公馆内,《茶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茶馆内。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突出。如《雷雨》中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3、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周朴园的语言就是严厉、不容置疑的,体现出他霸道、不容反抗的性格。激情探究1、《茶馆》第一幕主要发生了什么故事情节?(1)马五爷施威:二德子在常四爷面前抖威风,马五爷依仗吃洋饭的势力喝退二德子。(2)康六卖女:康六因生活不下去被迫卖女儿求生存。(3)常四爷骂洋货:刘麻子到茶馆兜售洋烟、洋表等洋货,引发常四爷对洋货入侵,白银外流的不满。(4)鸽子之争:张家和李家因为鸽子发生争执,甚至到拿刀动杖的地步。(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仲义想收了房子,卖了地办工厂,进行实业救国。(6)秦庞交锋:庞太监来茶馆,秦仲义不满谭嗣同被斩,讽刺庞太监,二人进行舌战。(7)庞太监买妻:庞太监想要买个女孩做妻子,刘麻子从中拉纤,买了康顺子。(8)常四爷被抓:常四爷因感慨“大清国要完”被认为是谭嗣同一伙被特务抓走。2、谈谈《茶馆》第一幕都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起因:二德子听到了常四爷议论茶馆因争一只鸽子而要打架的话“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而找常四爷的碴儿。经过:常四爷和二德子发生争论,二德子要动手打人(“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常四爷不甘示弱(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结果:马五爷呵斥二德子(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迫于马五爷吃洋饭的淫威,对马五爷卑躬屈膝,并结束对常四爷的挑衅。(1)二德子和常四爷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质:爱国者与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起因:刘麻子帮助庞太监找女孩做“妻子”,康六在农村生存艰难,要卖女求生。经过:刘麻子欲花十两银子买康六的女儿,康六虽嫌弃价格过低,百般不愿意,但又因生存而无奈同意。结果:康六将女儿卖给刘麻子。(2)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本质:权贵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起因:庞太监欲娶妻,找刘麻子拉纤。康六因生存艰难卖女。经过:刘麻子花十两银子买了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与庞太监。结果:康顺子无奈被卖,庞太监强调“要活的”。(3)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之间的冲突本质:权贵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起因:秦仲义来茶馆要涨茶馆租金。经过:秦仲义欲涨租金,王利发极力恭维奉承,希望不得罪人,能维持茶馆营生。结果:秦仲义满意王利发的回答与接待,涨了租金。(4)秦仲义与王利发之间的冲突本质: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起因:庞太监来茶馆与刘麻子交易买妻之事,秦仲义用言语讽刺庞太监(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经过:秦仲义不满谭嗣同问斩,拿话讽刺庞太监,庞太监不甘示弱,二人分别代表“维新派”与“守旧派”进行舌战。结果:王利发打圆场,二人结束舌战。(5)庞太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本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的冲突起因:常四爷看到刘麻子卖洋货,乡妇卖女求生存等现象,感慨“大清国要完!”经过:宋恩子、吴祥子因常四爷感慨“大清国要完”就认为常四爷是谭嗣同一伙,要抓走常四爷。结果:常四爷被抓。(6)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本质:人民与社会的矛盾。反动统治者用残暴手段欺压百姓,预示清政府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精彩亮剑1、结合具体情节,归纳人物形象。(1)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3)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4)偶有善意:“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1)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2)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1)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2)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当面训斥二德子,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3)善良仗义: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1)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2)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松二爷——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旗人唐铁嘴——麻衣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懒惰懦弱。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贪婪冷漠。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2、片言百意细体悟——鉴赏戏剧的语言。(1)如何理解马五爷“我还有事,再见”的含意 ①划清界限,表面客气实则趾高气扬,充分显示出假洋鬼子神气十足的傲慢劲。②说再见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借用从洋人那里学来的虚伪的习惯用语,以壮声威。(2)“秦庞斗嘴”的弦外之音。“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3)作者为何在第一幕结尾处加上一句“将!你完啦!” 这句话是作者有意加在结尾,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尾,也达到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3、本文体现了哪些艺术特色?(1)数量众多,身份殊异的戏剧人物。(“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课文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他们完成使命之后,老舍又让他们“闪退”。尽管像马五爷、庞太监这样的人物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小东西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2)散点式的戏剧冲突。老舍曾言 “我老是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而舞台需要的是‘打架’。我能创造性格,而老忘了‘打架’。”所谓的“打架”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一般特点有:高度集中;紧张激烈;曲折多变等。而《茶馆》中各的冲突是散点式的。虽出场人物众多,但并非以一、两个人为中心,每个人物都在自说自话。人物之间虽有戏剧冲突,但并不集中,也不激烈,且没有一个贯穿剧作始终的冲突矛盾,而是一碰即离,片言只字便达到高潮。虽然冲突不集中,但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又都暗示着全剧最大的冲突——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由此构成社会的尖锐冲突,反映了社会的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冲突的侧面。(3)卷轴式的戏剧结构。《茶馆》采用了“以人带事”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了茶馆老板、民族资本家、太监、教士、农民、打手等各色人物70余人。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而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众多的人物被放在不同的时代风貌中,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同时,又与时代发生关系。在横向层面,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和比对,以及对这些人物在茶馆中活动的横断面的截取与组合,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铺展开来。在纵向上则打破传统戏剧“三一律”的束缚,通过长的时间跨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变化,从而展现了长达50年的社会变革图景。纵横结合,以点带面、多线并行。4、语言特色。(1)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2)语言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3)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一个亦庄亦谐的旧社会的葬礼《茶馆》第一幕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的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1、基于理解,归纳本文主题。魅力点评2、同样是表现戏剧冲突,您觉得《茶馆》第一幕的矛盾冲突与曹禺先生的《雷雨》有什么不同呢?《雷雨》中的矛盾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是有中心人物的,主要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茶馆》第一幕出场人物虽多,但不以某一个人为中心。王利发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像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作用。剧中没有集中的尖锐的冲突,人物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课堂总结第一幕发生的件事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情节 时代特征唐铁嘴讨茶二德子打人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刘麻子卖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走庞太监买妻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帝国主义横行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洋货大量倾销豪门骄奢,人不如鸽民族资本家兴起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官府残酷迫害百姓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封建势力的荒淫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