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文言文学习单(学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托物言志类文言文学习单(学案+教案)

资源简介

寄意于物抒心声,寄情于文巧成篇
——托物言志类文言文学习单
《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复习
知识链接: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写作方法。
一、夯实基础
(一)大声朗读课文,记背课下注释,看原文翻译句子。
(二)语文书七下:《陋室铭》P95 《爱莲说》P96 八下:《桃花源记》P54。
二、基础小测
(一)文学常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__议论性__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周敦颐,字 茂叔 , 北宋 (朝代) 哲学家 (身份)。著有《 太极图说 》《 通书 》。
4.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_叙事_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5.《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二)字词解释
1.谈笑有鸿儒( 大 ) 2.可以调素琴( 调弄 )
3.甚可爱者甚蕃( 多 ) 4.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5.具答之 ( 详细 ) 6.便扶向路 ( 先前的 )
(三)句子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三、重点突破
(一)解释划线词,并给每组词归类
1.【 一词多义 】
鲜:①陶后鲜有闻( 少 ) ②芳草鲜美( 新鲜 )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 ②其中往来种作( 来来往往 )
2.【 词类活用 】
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长枝条)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 复前行(名词作状语,向前 )
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
3.【 古今异义 】
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食物新鲜美味 )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运输事业的总称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 )
4.【 通假字 】
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四、文本赏析
再读《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这三篇文章,完成下表。
篇目 所托之物 相关语句 事物特征 所言之志
陋室铭 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环境清幽宁静主人交往之雅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高洁傲岸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
爱莲说 莲 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例:不可侵犯不因环境而娇媚笔直通达 不旁逸斜出 香气远播 洁净笔直 例:独立有品坚守自我,洁身自好刚正不阿不张扬能影响他人卓尔不群
桃花源记 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民风淳朴恬静自然美好幸福 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安居乐业
拓展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 ④苛政猛于虎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课外资料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二)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寄意于物抒心声,寄情于文巧成篇
——托物言志类文言文学习单
《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复习
知识链接: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写作方法。
一、夯实基础
(一)大声朗读课文,记背课下注释,看原文翻译句子。
(二)语文书七下:《陋室铭》P95 《爱莲说》P96 八下:《桃花源记》P54。
二、基础小测
(一)文学常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_________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周敦颐,字 , (朝代) (身份)。著有《 》《 》。
4.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______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5.《桃花源记》是 文人 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二)字词解释
1.谈笑有鸿儒( ) 2.可以调素琴( )
3.甚可爱者甚蕃( ) 4.屋舍俨然 ( )
5.具答之 ( ) 6.便扶向路 ( )
(三)句子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遂与外人间隔。
三、重点突破
(一)解释划线词,并给每组词归类
1.【 】
鲜:①陶后鲜有闻( ) ②芳草鲜美( )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2.【 】
不蔓不枝( ) 不蔓不枝( )
有仙则名( ) 复前行(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3.【 】
芳草鲜美( ) 阡陌交通(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 】
便要还家( )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四、文本赏析
再读《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这三篇文章,完成下表。
篇目 所托之物 相关语句 内在品质 所言之志
陋室铭
爱莲说 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例:不可侵犯 例:独立有品
桃花源记
五、拓展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 ④苛政猛于虎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课外资料链接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二)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