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 课件(34 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 课件(34 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框 坚持依宪治国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
2.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3.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4.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自主学习
宪法构成、本质及其规定的内容?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原因和如何维护?
宪法的法律地位?
1
2
3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4
要求:阅读教材P20-25,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03 总述意义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两会的全称是什么?
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国家
知多少
以上内容都是《宪法》的规定,那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
01
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关于宪法
我国宪法的构成是怎样的?
03 总述意义
宪法产生历程
1949
《共同纲领》
1954
“五四宪法”
1975
“七五宪法”
1978
“七八宪法”
1982
“八二宪法”
1988
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1993
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1999
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2004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2018
第五次宪法修正案
现行宪法
探究与分享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大讨论,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此后,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保证宪法能够充分体现人们的意志,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宪法--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活动三 宪法的内容
宪法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序言第七段: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观察宪法目录及部分条款,说一说宪法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宪法的部分条款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各是什么?
构成:
本质:
内容:
【环节四】——了解宪法权威
任务探究四
问题:1.你从主席抚按《宪法》宣誓中,明白什么道理?
2.国家领导人就职宣誓,有何意义?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宣誓人习近平”。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忠于宪法。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2、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树立宪法权威的原因)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否也要遵守宪法呢?
相关链接
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所以作为执政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事例一: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386.2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82.6万件,处分62.7万人,如图所示:
事例二:近期,北京快侦、快诉、快判一起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
思考: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到普通公民,国家惩治违法行为零容忍、不放松,
这给我们维护宪法权威带来什么启示?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怎样维护宪法权威?P22①②③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最高的法律效力
02
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份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我的任务是规定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哪部法律处于最高法律地位?
《立法法》
《刑事诉讼法》
探究与分享
我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付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处罚的法律。
《刑法》
《民法典》
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
总结笔记1: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P22相关链接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02 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高的法律地位
01
最高的法律权威
02
最高的法律效力
03
宪法为何是根本法?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你能看出宪法与
普通法律的不同吗
任务探究二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环节二】——宪法与普通法律内容对比
问题:从内容上看,宪法与其他法律的有何区别?
宪 法 普通法律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 …… 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民法典: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立法法:“我的任务是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
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任务探究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环节三】——宪法与普通法律效力对比
查阅我国选举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填写下表,结合图片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
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
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以及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
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条件以及对不履行受教育义务行为的处罚措施。
受教育权利
任务探究四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环节四】——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修改程序对比
问题:通过对比,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何区别?
①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②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原则性
(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具体落实
(实现基本权利)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总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①(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违宪无效。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宪法的地位(重要性)?
5.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的
法律效力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
2.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3.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课堂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得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内容说明宪法( )
A.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与普通公民的生活无密切联系
C.是普通法律法规的总和
D.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普通法律制定的(无关)
2.“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写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B.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D.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三分之二以上全国人民代表提议方可进行
能力拓展
出题/1/2
纸上得来终觉得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能力拓展
出题/3/4
3.如图是一部法律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横线上应填写的这部法律是( )
A.刑法
B.国旗法
C.宪法
D.国家安全法
4.“国家宪法日”当天,某校开展了“宪法走进校园课堂”的活动,大家围绕“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这一主题展开了大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严格
学以致用
二主观.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自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新修正组织法第一条:为了健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共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宪法知识,简要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学以致用
【答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会因宪法而无效。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