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1.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健全人格: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2.在生活中磨炼意志, 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探问生命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判断题、选择题、价值判断题、人物情境/案例分析题。②设题情境:名言警句、漫画、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③考查角度:生命的特点、敬畏生命的原因及做法等。11.如何理解“生命有时尽”和“生命有接续”?(P89~93)(1)生命有时尽。①生命来之不易。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是短暂的。⑤生命是不可预知的。(2)生命有接续。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③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2.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为什么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P94~96)(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3.如何敬畏生命?(怎样做到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P96~98)(1)意识上: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2)行动上: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道德上: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语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时间、敬畏生命。【易错小判】自己生命比别人生命重要。(×)理由: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珍视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选择题、人物情境分析/点评题等。②设题情境:漫画、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热点话题等。③考查角度:守护生命的做法、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做法等。21.如何守护生命?(P100~104)(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怎样爱护身体)(2)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①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不过度追求物质、不攀比。②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联知识整合】养护精神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九上第五课,见本书P144)②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九上第五课,见本书P147)2.如何正确认识挫折?(P105~107)(1)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2)面对挫折,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3)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3.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P107)(1)积极影响:①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②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2)消极影响: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4. 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战胜挫折)(P107~109)(1)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2)发现、发掘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3)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4)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5)培养自信自强品质,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七下第三课)1.(语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直面挫折,磨砺坚强意志。2.(语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战胜挫折。3.(语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发掘生命的力量。【易错小判】1.守护生命要及时享乐,活在当下。(×)理由:我们应当珍视生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绽放无限光彩。2.(2023·广安)遭遇同样的挫折就会有同样的行动。(×)理由:不同的人遭遇同样的挫折可能会有不同的行动。绽放生命之花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选择题、价值判断题、人物情境分析/点评题等。②设题情境: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以及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少年的相关讲话/热点话题等。③考查角度:正确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做法等。3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P113)(1)追求自我价值: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2)对他人有价值: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3)创造社会价值: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2.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P113~115)①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3.如何让生命充盈?(充盈生命的做法)(P116)(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2)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丰富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增强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4.怎样拒绝冷漠、关爱生命?(P117)(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3)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5. 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P118~120)(1)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2)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3)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6. 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P116~120)(1)拒绝贫乏,不断充盈和丰富自己的生命。(2)拒绝冷漠,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温暖他人、照亮他人。(3)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4)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5)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1.(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告诉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精彩。2.(雷锋)(《雷锋日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告诉我们伟大在于创造与贡献,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易错小判】1.只有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生命才是有意义的。(×)理由: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2.只有伟人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理由: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共20张PPT)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师生之间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判断题、选择题、价值判断题。②设题情境:关于教师、师生交往的热点情境、模范人物事迹、漫画及师生生活情境等。③考查角度:教师的职业特点、师生交往的做法等。11.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作用)(P60~62)(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4)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四有”好老师的标准)2.风格不同的老师存在的原因及怎样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P63~64)(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2)正确对待:①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④主动和老师交往。⑤尊重老师的“不同”。3.如何理解“教学相长”?(P66)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1)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2)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4.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P67)(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5.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P68)亦师亦友,即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6.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P66~69)(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4)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5)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6)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7.尊重老师的原因及做法(P68~69)(1)原因: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②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2)做法:①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②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1.(语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语文)安其学而亲其师——亲近老师,积极与老师交往。3.(历史)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易错小判】1.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只认真上喜欢的老师的课。(×)理由:我们要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主动接近、了解老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打成一片,学生无拘无束。(×)理由: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亲情之爱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判断题、选择题、价值判断题、材料/案例分析题。②设题情境:名言警句、漫画、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以及与亲情、亲子沟通等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等。③考查角度:孝亲敬长的原因、做法,化解亲子冲突的做法,共建和谐美好家庭的做法等。21.家的重要性/意义/作用(P72~74)(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P74)(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3. 如何孝亲敬长?(P74~75)(1)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3)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4)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4.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79~81)(1)产生原因:①既希望父母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又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②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质疑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③作为两代人,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2)危害: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5. 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如何呵护亲子之间的爱)(P81~82)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1)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2)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3)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4)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6.现代家庭有哪些变化?(P84)(1)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多)。(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7. 怎样建立和谐家庭?(如何为建设和谐家庭出力)(P85~86)(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2)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4)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8.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做?(P85)(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1.(语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要孝敬父母、关爱家人。2.(语文)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在当下。3.(法律)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易错小判】1.(2022·日照)我们是未成年人,孝敬父母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理由:孝敬父母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孝敬父母就是无条件地顺从父母。(×)理由: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共15张PPT)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1.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2.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法治教育) 健全人格:1.建立同学间的友谊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友谊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判断题、选择题、价值判断题。②设题情境:关于友谊的名言哲语、诗歌、漫画和学生具体生活情境等。③考查角度:朋友的作用、友谊的误区及呵护友谊的方法等。11.朋友的重要作用(P41~43)(1)朋友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2.友谊的特质有哪些?(P44~46)(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3. 如何走出友谊的误区?(澄清对友谊的错误认识)(P46~48)(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①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②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4)友谊可以带来快乐,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4.如何建立友谊?(P49~50)(1)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2)需要持续的行动。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3)需要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5.如何呵护友谊?(P51~53)(1)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2)需要学会尊重对方。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3)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例如: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4)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做出伤害友谊的举动时,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5)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1.(语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要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2.(语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小明让朋友小宁帮忙向老师请假,自己去上网——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当朋友误入歧途时,要予以规劝。【易错小判】1.友谊一成不变,可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理由: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友谊不能没有原则。我们不能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2.朋友之间要毫无保留。(×)理由:朋友之间要保留一定空间。网上交往(网上交友)1.网上交往的特点(P55):虚拟、平等、自主等。2.网上交往的利与弊(P55~58)(1)利:①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③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2)弊:①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③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23.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网上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P56~58)(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2)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4)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5)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关联知识整合】网络交往①网上交往: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八上第二课,见本书P45)网上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法律、法规。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网络正能量。(八上第二课,见本书P46)【易错小判】网络交友比现实交友更值得信任。(×)理由:网络交友具有虚拟性,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共25张PPT)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少年梦想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选择题、点评/价值判断题以及人物品质类非选择题。(注:此处将非选择题细化)②设题情境:关于青春、梦想、努力的国家领导人寄语、讲话,名言哲语或模范人物事迹等。③考查角度:梦想的意义、特征及实现梦想的方法等。11.中学时代对个人的发展有何意义?(P4)(注:此页码指教材知识对应页码)(1)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2)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2.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中学生活?(P7)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3.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梦想的重要性)(P9)(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2)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3)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4.少年梦想具有哪些特征?(P9~10)(1)天真无邪、美丽可爱。(2)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3)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关联知识整合】梦想①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九上第八课,见本书P162)②梦想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九上第五课,见本书P147)③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要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九下第五课,见本书P180)5. 怎样实现少年梦想?(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P11~13)(1)坚持梦想,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2)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3)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①努力,需要立志。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②努力,需要坚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③努力也需要找对方法。1.(语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2.(语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现梦想需要坚持和努力。3.(漫画)——启示我们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要以自强奋斗跨越鸿沟。【易错小判】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理由:说法绝对。实现梦想还需考虑自身实际、梦想的可行性等因素。学习(含九下第六课第一框 学无止境)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选择题、价值判断题以及人物品质类非选择题。②设题情境:关于学习的名言哲语、漫画、生活情境以及模范人物学习的相关情境等。③考查角度: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等。2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七上P15~21)(1)地位: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2)内容:如何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学习如何做人。(3)途径: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②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4)表现:①接受和掌握。②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5)态度: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6)观念:①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②学习没有终点。(7)过程:学习中有快乐,也有辛苦。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意义)(七上P18~19)(1)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3)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3. 如何学会学习?(七上P22~24)(1)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4)在实践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九下P71~72)4.我们应怎样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九下P67~69)(1)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尤其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2)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怎样正确对待学习压力)(3)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5.我们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九下P69~70)(1)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2)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3)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6.怎样在实践中学习?(九下P71~72)(1)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2)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1.(语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学者能,多能者成——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语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学会合作学习。3.(语文)小鲁寒假计划阅读《水浒传》(施耐庵)《四世同堂》(老舍)——阅读以上书籍有助于点亮生命、打开生命的视窗,延续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易错小判】1.将来大学毕业,就不用再学习了。(×)理由: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2.我们要照抄、照搬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理由: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发现自己备考视点:①考查形式:判断题、选择题及点评/价值判断题。②设题情境:学生生活情境、漫画、名言警句及模范人物事迹等。③考查角度:认识自己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的做法等。3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意义)(P27)(1)个人角度: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2)社会角度: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和途径认识自己?(P28~29)(1)方面: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2)途径:①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②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3.自我评价的方法及意义(P29)(1)方法:①自我观察和分析。②与他人比较。(2)意义:①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4.如何认识和对待他人的评价?(P29~30)(1)认识: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2)态度:①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②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3)方法:①用心聆听。②勇于面对。③平静拒绝。5. 我们应怎样做更好的自己?(P33~36)(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的奉献;欣赏自己在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如何欣赏自己)(3)需要扬长避短。(4)需要主动改正缺点。(5)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6)需要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6.怎样激发自己的潜能?(P35)(1)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2)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3)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语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易错小判】1.我们应拒绝他人否定评价/要无视他人评价。(×)理由: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2.做更好的自己,要忽视自己的缺点。(×)理由: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ppt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ppt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