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3.2 青春有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 ,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自学
CONTENTS
01
1.行己有耻的含义?
02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03
3.止于至善的含义?
04
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05
5.榜样的作用?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第一目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1. “行己有耻”的含义?
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欺负同学;
不尊重老师;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等。
不孝敬父母;
不关心老人;
邻里关系不和睦等等。
家庭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随意攀爬;
破坏公物;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
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 么事不能做。
2.如何做到 “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康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阅读感悟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讲述了 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 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 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 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 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 隐作痛。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如何做 “行己有耻”
我们应有羞恶之心
卢梭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认真阅读课文P28”阅读感悟“
学以致用:
探究二 行己有耻的要求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高某某(男,53岁),2月12日在熊猫基地参观时,向江月馆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工作人员已将杂物清理出室外活动场。鉴于高某某的不文明参观及对大熊猫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禁止其终身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含熊猫谷)参观。
事件一:高某某,终身禁入!
事件二:男子拦车辱骂并打砸引擎盖,行拘!
新华社报道:2024年1月29日,两辆小车司乘人员在徐闻港因排队通行问题引发口角,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关注。黑色商务车乘客王某下车站到白色小轿车前,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白色小轿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随后,双方各自驾车前行离开。目前,徐闻县公安局已依法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处理。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腾讯游戏《关于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限玩时间,都进行了具体规定,除周末和春节假期的每日20-21时限玩时段外,其余时间未成年人均无法进入游戏体验,可登录总时长不超过14小时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项规定 给我们什么启发?
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这项规定能够提升未成年人抗诱惑的能力,提升自控力。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的要求
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图片说明了什么?
方法与技能 P29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怎样增强自控力
1
2
3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PART 2
止于至善
释义:《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
止于至善
3.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4、“止于至善”的要求 P29-31(1)(2)(3)
阅读30页的文段,思考:
·“微尘”指的是什么?
·“微尘”是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刘耀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影片中的韩雨辰跟自己本身的性格很像,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了这种事,自己也会这么做,希望大家看了电影后,能够理智且正确的看待一些事情,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做沉默者,不要做冷眼旁观的人。
榜样的力量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
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
对社会和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请你思考: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
场景一:
上学途中,小明和同学边走边说:“马上要迟到了,快点快点”,在学校门前的红绿灯路口,当他们准备过马路时,红灯亮起来了……
场景二:
数学课上,老师表扬小明考了第一名,卷子发下来,小明发现老师给他多算了2分,下课后小明……
场景三:
小明周末去看电影,他在电影院的洗手间里发现了一个手提袋,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手机和钱包,“哇!”小明脱口而出,他拉上手提包就……
自省慎独 守善心
活动:生活演播·思慎独
根据以上生活场景,小组合作续演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
你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你的榜样是谁?他/她给了你怎样的力量?
①榜样是镜子,是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向榜样学习,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探究与分享
思考:榜样的作用?
小组讨论: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修身为本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探究与分享
本课小结
3.2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辨别耻的能力 ③真诚面对④底线意识 ⑤自控力
止于至善
含义:是实践过程,是追求“至善”的精神状态
要求:
①从小事做起
②见贤思齐(榜样的作用)
③自我省察(自省和慎独)
④修身为本
本课小测
1.青年人是奋进的一代,也是敢于尝试证明自我的一代,但在青春的生命旅途中,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下列古语、格言所蕴含的道理与此无关的是( )
A.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D.学贵有疑
解析:ABC三项体现了“行己有耻”,D无关。
D
本课小测
2. (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3.小丽认为青少年都要努力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但她又觉得自己年龄小,学习任务比较重,没办法兼顾。她应该(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及时自省
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作贡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