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评价,注意鼓励)。4.悟一悟,把课文读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第五单元备课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学期设 计 者: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授课时间:6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学段目标与内容: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1.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道理篇”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流传于古的寓言,也有常见的生活小事,还有经典的童话故事,每一篇课文都会让我们产生奇妙而独特的感受,它们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本单元有 3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五”。课文包括《寓言二则》《画杨桃》 《小马过河》,《寓言二则》通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我们道理。《画杨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头事求是的道理。《小马过河》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试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2.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基础:这些内容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妈妈的故事中、幼儿园阿姨的讲解下长大的,所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算难。(2)新的增长点:要领会文中主人公思维方法的优与劣。65(3)障碍与困难:真正能够领会文中主人公思维方法的优与劣,不很容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读才能有所感悟。【学习目标】1.认识 43 个生字,会 2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4.懂得生活中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评价任务】1.排火车、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2.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评比。3.小组讨论:学完课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小组讨论发言,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悟。5.指名学生简单说说借书的注意事项。6.小组谈论,列出借阅公约。【学习过程】第 1、2 课时:学习《寓言两则》,认识“寓、焦、喘、截”4 个生字,会写“焦”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终于、急忙、筋疲力尽”等关键词语更深地理解课文。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第 3 课时:学习《画杨桃》,认识“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 4课时:学习《小马过河》,认识本课 12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会写 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第 5课时:学习《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明确图书借阅公约的要求。从问题出发,小组讨论形成班级图书借阅公约。第 6 课时:学习《语文园地五》,巩固本单元所学到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借助偏旁识字。积累有关“笑”的词语,学会根据提示词读出恰当的语气,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汉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66寓言二则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2.教材分析《寓言二则》通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我们道理。3.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基础:这些内容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妈妈的故事中、幼儿园阿姨的讲解下长大的,所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算难。(2)新的增长点:要领会文中主人公思维方法的优与劣。(3)障碍与困难:真正能够领会文中主人公思维方法的优与劣,不很容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读才能有所感悟。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4、认识“寓、焦、喘、截”4 个生字,会写“焦”字。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终于、急忙、筋疲力尽”等关键词语更深地理解课文。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二、评价任务1.排火车、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2.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评比。3.小组讨论:学完课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 对应学价任务 习目标67环节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1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3.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环节二 (二)理解题意。 1、2 1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 2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环节三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环节四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3 1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一 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窝”就是一(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一-(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引导评议,齐读。(3)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指名读第 4节,评议。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68括,就是--(亡羊)。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讨论交流: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环节五 (五)体会寓意。 1、2 1、2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亡羊补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四、学习目标1.认识“寓、焦、喘、截”4 个生字,会写“焦”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终于、急忙、筋疲力尽”等关键词语更深地理解课文。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二、评价任务1.排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组展示生字书写。2.分角色朗读课文。3.小组讨论发言,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悟。三、教学活动设计69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 对应学价任务 习目标环节一 (一)导入 1 11.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2.解题引入: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环节二 (二)初读 2 2、3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ǎng"。2. 了解故事内容。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三)感悟 3 3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环节三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4.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四)拓展 3 3环节四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五)写字 1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环节五 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70要先写“弓”字;“望”左上半部的“亡”最后一笔有变化。五、板书设计第 13课 画杨桃学 校:适用年级:二年级设 计 者: 二年级备课组课 时:共 1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整组课文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2.教材分析《画杨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头事求是的道理。3.学情分析新的增长点:要领会文中主人公思维方法的优与劣。五、学习目标1.认识“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9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明白遇到不同的问题,要学会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认识“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9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评价任务1.开火车、指名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 对应学7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