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023九上·杭州期中)古代大河流域的文明灿烂辉煌且各具特色。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金字塔 B.空中花园
C.楔形文字 D.种姓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文明与流域对应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金字塔是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不是印度河流文明,对应错误,排除A项。
B: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建筑,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对应正确,故选B项。
C: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不是中国文明,对应错误,排除C项。
D: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不属于尼罗河文明,对就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
2.下图是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根黑色石柱,对该石柱的解说正确的有(  )
①石柱上刻的文字为两河流域亚述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②记录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上部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君主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④是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留给全人类的宝贵历史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根黑色石柱”,结合所学可知,该石柱是西亚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据此分析: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刻的文字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故①解说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记录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②解说正确;石柱的上部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君主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故③解说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全人类的宝贵历史遗产,非古印度孔雀王朝的成就,故④解说错误。
综上可知,②③解说正确,故选B项;①④解说错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
3.(2023九上·杭州期中)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下列文物能印证“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一结论的有 (  )
①哈拉帕出土的印章 ②掷铁饼者 ③摩亨佐·达罗主祭司神像 ④帕特农神庙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出土的印章,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故①符合题意;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故②不符合题意;摩亨佐·达罗主祭司神像出土于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遗址,故 ③符合题意;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成就,不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4.(2023九上·上虞月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以唐朝为蓝本,参酌本国旧习,日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变革。这场变革使日本(  )
A.进入了封建社会 B.加速了对外扩张步伐
C.成为了大唐附庸 D.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A项正确;
日本明治维新后,加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B项错误;
大化改新后,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并没有成为唐朝的附庸,C项错误;
12世纪末日本才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日本,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日本的大化改新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2023九上·杭州期中)读史使人明智。小李同学阅读了《智慧宫》 一书(见右图),从该书中他可能会了解到阿拉伯人(  )
①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欧洲
②著有《医典》,被西方医学院校用作教科书
③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
④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取答题关键信息“《智慧宫》”“阿拉伯人改变了西方文明” ,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欧洲,著有《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成为西方医学院校的教科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现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物贡献;拜占庭文明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所以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文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6.(2023九上·安吉月考)世界古代史上, 在不同时期先后兴起了多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其兴起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②是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③是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 ④是阿拉伯帝国,建立于8世纪中期,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的大帝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判断出帝国名称,然后结合其建立的时间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示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2023九上·杭州期中)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直接反映了该运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艺复兴使欧洲封建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了文艺 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故选D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未体现文化的繁荣,排除B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反映欧洲近代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8.(2023九上·杭州期中)八里尔银币的流通可以说明 (  )
八里尔银币,一种西班牙钱币,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银矿。16世界70年代在当地首次完成铸造,此后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指导19世纪。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美洲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C.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
D.三角贸易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八里尔银币,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银矿,铸造成银币,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连接为一个整体,故选C项。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排除A项。
美洲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故“美洲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
显黑奴三角贸易以欧洲、非洲、亚洲为中心,在大西洋沿岸开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市场的锥形开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
9.(2023九上·杭州期中)读右侧某书的目录,你认为该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
第五单元 第13看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 第15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A.走向近代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D.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开展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书目录信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冲破了教会神学束缚, 解放了思想,表明西欧逐渐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故选A项。
封建时代的欧洲表现在政治上封君封臣,经济上庄园制度,思想上神学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但只是思想领域的变化,不能全面反映单元主题,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反映了欧洲对外贸易的扩展,但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走向近代的西欧,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欧近代化兴起的相关史实。
10.(2023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 14世纪中叶 1492年 1640年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欧洲世界的联系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的社会转型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至17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推动了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使封建的欧洲走向资本主义时代,所以表格内容反映了由封建社会的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选D项。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促进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了欧洲思想的解放,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4-17世纪的欧洲社会转型。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1.(2023九上·杭州期中)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分析: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排除A项。
B: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
C: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说明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故选C项。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2.(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前后历史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
A.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当今最大国际组织建立
C.日本倒幕运动的兴起——欧美国家垄断组织的出现
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答案】D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所学分析:
A: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早于1929 年经济危机,因果关系错误,排除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因果错误,排除B项。
C: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垄断组织的出现,因果错误,排除C项。
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为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因果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3.(2023九上·杭州期中)比较法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显著的不同点是 (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D.摆脱了民族危机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显著的不同点”,结合所学分析:
A: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排除A项。
B: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B项。
C:俄国农奴制改革由沙皇主导,日本明治维新由天皇主导,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
D: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列强的奴役,争取了民族独立,与俄国有显著的不同,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4.(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工业革命的成果,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早期汽车 ②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 ③飞机 ④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知,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46年,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③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④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它上可知,上述工业成果,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5.(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表为《1850—1900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表》(百万吨)。据此可知,当时 (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英法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B.英国的经济总量始终处于领先
C.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环境问题 D.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850—1900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表》”可知,1850-1900年,英德法美等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表明工业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项。
材料记录的是英德法美的废气排放量,不能说明 英法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排除A项。
材料记录的是英德法美的废气排放量,与英国的经济总量状况不符合,排除B项。
表格信息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德国,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德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6.(2023九上·杭州期中)按逻辑关系推导,下列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临时政府仍反动,十月革命起高潮
②一战引发革命潮,二月革命掘沙皇
③和平法令得人心,苏俄政府举措新
④巩固政权不动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②一战引发革命潮,二月革命掘沙皇”是指 沙俄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①临时政府仍反动,十月革命起高潮”是指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镇压国内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
“③和平法令得人心,苏俄政府举措新”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建立了人民政权;
“④巩固政权不动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是指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武装叛乱,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
综上分析,按逻辑关系推导,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7.(2023九上·杭州期中)“20世纪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该模式 (  )
A.使美国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B.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
D.是美国在维护原有制度前提下的调整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结合所不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复苏,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就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适当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适当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8.(2023九上·杭州期中)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 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巴尔扎克——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D.贝多芬——创作《战争与和平》,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搭配错误,排除A项。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搭配正确,故选B项。
C:巴尔扎克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 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搭配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搭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相关史实。
19.(2023九上·杭州期中)《现代的历程》 一书中描述了“一件衬衫的诞生”:制作衬衣的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的种子来自美国,棉线中的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的制作在马来西亚完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  )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件衬衫的诞生”“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种子来自美国”“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制作在马来西亚”,材料表明“一件衬衫的诞生”涉及许多国家,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故选D项。
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与材料“一件衬衫的诞生”历程不符合,排除A项。
政治多极化是指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促使世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与材料中经济发展变化无关,排除B项。
D:文化多元化是指世界文化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发展, 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与材料中经济发展领域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0.(2023九上·杭州期中)右侧图示是某同学主题学习的关键词,该学习主题是(  )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C.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信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宣扬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灭,冷战局面开端,到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故选A项。
二战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下,西欧经济恢复发展,与材料美苏冷战形成不符,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美苏冷战的形成,没有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除C项。
材料叙述的是美苏冷战格局的全面形成,不是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苏冷战格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战争原因】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强烈要求从英、 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明战争进程】
①《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凡尔登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项 目 事件序号
与一战有关  
与二战有关  
【析战争结果】
项 目 一战 二战
持续时间 4年多 6年
参战国 30多个 60多个
卷入人口 约15亿 约20亿
伤亡人员 3000万 7000万
直接经济损失 1805亿美元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分析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的根本原因。
(2)请将图片序号填入下表对应的表格内,并分别选一个事件说明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3)上表数据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共同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一战:②③;二战:①④。一战、二战中各选一个事件:如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两次世界大战都持续时间长,规模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4)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探战争原因】“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一战:根据材料【明战争进程】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凡尔登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二战:根据材料【明战争进程】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7月,德国重兵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勇抗战,1943年2月,德军战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说明: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使德国一举击溃法国的计划受阻,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危害:根据材料【析战争结果】表格信息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持续时间,卷入人口,参战人员,伤亡人员和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说明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和浩劫,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对国际形势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如:依据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得出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根据影响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得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根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得出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所以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对国际形势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22.(2023九上·杭州期中)合理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协和万邦”,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依靠思想和道德自身的力量,依靠华夏一整套的德教礼治,所以对日本一向毫无觊觎之心。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材料二 “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 一文中也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摘编自王垒《论“以俄为师”》
材料三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年3月4日 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
——摘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以唐为师”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中国改换了方向”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并简要评价“新政”
【答案】(1)日本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密切了中日关系,促进了中日人民长期友好(或:加深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2)方向:由“揖美追欧”到“以俄为师”(或:由学习美欧西方民主到学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相似: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评价: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挽救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日本明治维新;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可知,日本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一“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由此得出,“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2)方向:根据材料二“‘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材料表明,“中国改换了方向"指的是由学习西方转为学习苏俄,由“揖美追欧”到“以俄为师”。
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经济,阶级、思想、外力等方面分析,表现在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相似:根据材料三“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是国家干预经济。
评价:根据材料三““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以唐为师”。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3.(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
项目驱动问题:14—17世纪的欧洲是如何走向近代的
搜集资料 分析解决
【任务 一 】探寻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料: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 要依靠租佃土地、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 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1)请你指出当时欧洲出现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任务二】了解“人”的发现 资料:“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 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 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 (2)“人”的发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写出该事件的核心思潮。
【任务三】知晓“世界”的发现 资料: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3)根据该示意图,分别简述B、D航线的贡献。
学习总结
(4)根据上述项目任务,请你从经济、思想和市场(资本积累)三个角度综合回答项 目驱动问题。
【答案】①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③B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航线: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④①经济角度: 租地农场建立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了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②思想角度: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③市场(资本积累)角度: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方式:根据【任务一】“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 要依靠租佃土地、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可知,欧洲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根据【任务一】“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材料说明欧洲出现了手工工场,出现了雇佣关系。
(2)事件:根据【任务二】“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资产阶级主张,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因此,“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
核心: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3)B线:根据【任务三】“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B航线是哥伦布航线,1492年,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贡献是“发现“美洲大陆。
D航线:根据【任务三】“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D航线是麦哲伦航线,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任务一】反映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了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或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任务二】是思想条件,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任务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渐确立,随后的早期殖民掠夺,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023九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
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他们才不会害人。”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演讲
材料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联系1787年美国宪法,说明美国是怎样把统治者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
实依据。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答案】(1)法: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英国的殖民统治。
(2)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3)观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些因素(如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或革命之后,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敌人: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法国革命的敌人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一“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结合所不可知,美国独立前,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故美国的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2)说明:根据材料二“……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其中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这样就避免了独裁专制的出现,将统治者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本题间观点论述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应先依据材料三提取一个观点,据材料三信息可知,主要体现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可得出一个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观点可知,材料三主要考查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所以在论证观点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宪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的比重",阐述示意图中的重要文献的作用,结合所学的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强调观点。
实例:
观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些因素(如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或革命之后,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经分析概括,依据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革命中和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以及确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由此人类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趋势。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间观点论述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5.(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决定围绕“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办一期主题板报,请你一起参与。
【科技促进发展】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国家
1870年 32 0% 2.3% 3% 22%
1913年 4% 6% 38% 16% 26%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国家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材料三 19世纪末,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说:“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堪称楷模,德国的科学家都出自大学,它的大学首先与科学研究结合 一起,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根据地。英国大学与此不同,其目的是培养绅士而不是科学技术人才。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场革命中出现的汽车、飞机又
是以哪一发明作为发动机的
(2)根据材料 一 、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 一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德两国相关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英法相对落后,美德领先。(符合题意即可,)英国:思想保守,漠视科技创新,教育政策落后;德国:将教育和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注重人才培养。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成就: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革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和大功率电动机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发明:根据所学可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菜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该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因此,汽车飞机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2)影响:根据材料一“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和大功率电动机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电力的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的对抗,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趋势:根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可知,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说明英法相对落后,美国和德国领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根据材料三“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可知,材料表明当新科技成果涌现时刻,英国不愿意采用,反映了英国思想保守,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不重视科技创新。根据材料三“德国的科学家都出自大学,它的大学首先与科学研究结合 一起,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根据地。英国大学与此不同,其目的是培养绅士而不是科学技术人才”可知,材料说明英国教育政策落后,而德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023九上·杭州期中)古代大河流域的文明灿烂辉煌且各具特色。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金字塔 B.空中花园
C.楔形文字 D.种姓制度
2.下图是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根黑色石柱,对该石柱的解说正确的有(  )
①石柱上刻的文字为两河流域亚述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②记录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上部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君主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④是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留给全人类的宝贵历史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23九上·杭州期中)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下列文物能印证“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一结论的有 (  )
①哈拉帕出土的印章 ②掷铁饼者 ③摩亨佐·达罗主祭司神像 ④帕特农神庙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3九上·上虞月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以唐朝为蓝本,参酌本国旧习,日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变革。这场变革使日本(  )
A.进入了封建社会 B.加速了对外扩张步伐
C.成为了大唐附庸 D.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5.(2023九上·杭州期中)读史使人明智。小李同学阅读了《智慧宫》 一书(见右图),从该书中他可能会了解到阿拉伯人(  )
①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欧洲
②著有《医典》,被西方医学院校用作教科书
③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
④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九上·安吉月考)世界古代史上, 在不同时期先后兴起了多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其兴起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7.(2023九上·杭州期中)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直接反映了该运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2023九上·杭州期中)八里尔银币的流通可以说明 (  )
八里尔银币,一种西班牙钱币,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银矿。16世界70年代在当地首次完成铸造,此后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指导19世纪。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美洲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C.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
D.三角贸易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9.(2023九上·杭州期中)读右侧某书的目录,你认为该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
第五单元 第13看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 第15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A.走向近代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D.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开展
10.(2023九上·杭州期中)以下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 14世纪中叶 1492年 1640年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欧洲世界的联系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的社会转型
11.(2023九上·杭州期中)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2.(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前后历史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
A.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当今最大国际组织建立
C.日本倒幕运动的兴起——欧美国家垄断组织的出现
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13.(2023九上·杭州期中)比较法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显著的不同点是 (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D.摆脱了民族危机
14.(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工业革命的成果,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早期汽车 ②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 ③飞机 ④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5.(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表为《1850—1900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表》(百万吨)。据此可知,当时 (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英法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B.英国的经济总量始终处于领先
C.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环境问题 D.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
16.(2023九上·杭州期中)按逻辑关系推导,下列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临时政府仍反动,十月革命起高潮
②一战引发革命潮,二月革命掘沙皇
③和平法令得人心,苏俄政府举措新
④巩固政权不动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17.(2023九上·杭州期中)“20世纪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该模式 (  )
A.使美国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B.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
D.是美国在维护原有制度前提下的调整
18.(2023九上·杭州期中)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 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巴尔扎克——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D.贝多芬——创作《战争与和平》,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
19.(2023九上·杭州期中)《现代的历程》 一书中描述了“一件衬衫的诞生”:制作衬衣的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的种子来自美国,棉线中的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的制作在马来西亚完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  )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
20.(2023九上·杭州期中)右侧图示是某同学主题学习的关键词,该学习主题是(  )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C.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战争原因】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强烈要求从英、 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明战争进程】
①《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凡尔登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项 目 事件序号
与一战有关  
与二战有关  
【析战争结果】
项 目 一战 二战
持续时间 4年多 6年
参战国 30多个 60多个
卷入人口 约15亿 约20亿
伤亡人员 3000万 7000万
直接经济损失 1805亿美元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分析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的根本原因。
(2)请将图片序号填入下表对应的表格内,并分别选一个事件说明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3)上表数据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共同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
22.(2023九上·杭州期中)合理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协和万邦”,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依靠思想和道德自身的力量,依靠华夏一整套的德教礼治,所以对日本一向毫无觊觎之心。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材料二 “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 一文中也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摘编自王垒《论“以俄为师”》
材料三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年3月4日 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
——摘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以唐为师”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中国改换了方向”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并简要评价“新政”
23.(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
项目驱动问题:14—17世纪的欧洲是如何走向近代的
搜集资料 分析解决
【任务 一 】探寻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料: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 要依靠租佃土地、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 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1)请你指出当时欧洲出现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任务二】了解“人”的发现 资料:“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 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 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 (2)“人”的发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写出该事件的核心思潮。
【任务三】知晓“世界”的发现 资料: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3)根据该示意图,分别简述B、D航线的贡献。
学习总结
(4)根据上述项目任务,请你从经济、思想和市场(资本积累)三个角度综合回答项 目驱动问题。
24.(2023九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
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他们才不会害人。”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演讲
材料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联系1787年美国宪法,说明美国是怎样把统治者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
实依据。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25.(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决定围绕“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办一期主题板报,请你一起参与。
【科技促进发展】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国家
1870年 32 0% 2.3% 3% 22%
1913年 4% 6% 38% 16% 26%
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国家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材料三 19世纪末,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说:“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堪称楷模,德国的科学家都出自大学,它的大学首先与科学研究结合 一起,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根据地。英国大学与此不同,其目的是培养绅士而不是科学技术人才。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场革命中出现的汽车、飞机又
是以哪一发明作为发动机的
(2)根据材料 一 、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 一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德两国相关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文明与流域对应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金字塔是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不是印度河流文明,对应错误,排除A项。
B: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建筑,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对应正确,故选B项。
C: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不是中国文明,对应错误,排除C项。
D: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不属于尼罗河文明,对就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根黑色石柱”,结合所学可知,该石柱是西亚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据此分析: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刻的文字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故①解说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记录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②解说正确;石柱的上部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君主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故③解说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全人类的宝贵历史遗产,非古印度孔雀王朝的成就,故④解说错误。
综上可知,②③解说正确,故选B项;①④解说错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出土的印章,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故①符合题意;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故②不符合题意;摩亨佐·达罗主祭司神像出土于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遗址,故 ③符合题意;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成就,不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A项正确;
日本明治维新后,加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B项错误;
大化改新后,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并没有成为唐朝的附庸,C项错误;
12世纪末日本才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日本,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日本的大化改新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取答题关键信息“《智慧宫》”“阿拉伯人改变了西方文明” ,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欧洲,著有《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成为西方医学院校的教科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现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物贡献;拜占庭文明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所以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文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②是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③是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 ④是阿拉伯帝国,建立于8世纪中期,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的大帝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判断出帝国名称,然后结合其建立的时间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示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艺复兴使欧洲封建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了文艺 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故选D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未体现文化的繁荣,排除B项。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并反映欧洲近代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八里尔银币,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银矿,铸造成银币,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连接为一个整体,故选C项。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排除A项。
美洲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故“美洲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
显黑奴三角贸易以欧洲、非洲、亚洲为中心,在大西洋沿岸开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市场的锥形开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书目录信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冲破了教会神学束缚, 解放了思想,表明西欧逐渐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故选A项。
封建时代的欧洲表现在政治上封君封臣,经济上庄园制度,思想上神学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思想,但只是思想领域的变化,不能全面反映单元主题,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反映了欧洲对外贸易的扩展,但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走向近代的西欧,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欧近代化兴起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至17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推动了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使封建的欧洲走向资本主义时代,所以表格内容反映了由封建社会的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选D项。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促进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了欧洲思想的解放,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信息解读不全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4-17世纪的欧洲社会转型。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分析: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排除A项。
B: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
C: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说明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故选C项。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所学分析:
A: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早于1929 年经济危机,因果关系错误,排除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因果错误,排除B项。
C: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垄断组织的出现,因果错误,排除C项。
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为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因果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显著的不同点”,结合所学分析:
A: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排除A项。
B: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B项。
C:俄国农奴制改革由沙皇主导,日本明治维新由天皇主导,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
D: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列强的奴役,争取了民族独立,与俄国有显著的不同,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知,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46年,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③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④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它上可知,上述工业成果,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850—1900年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表》”可知,1850-1900年,英德法美等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表明工业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项。
材料记录的是英德法美的废气排放量,不能说明 英法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排除A项。
材料记录的是英德法美的废气排放量,与英国的经济总量状况不符合,排除B项。
表格信息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德国,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德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②一战引发革命潮,二月革命掘沙皇”是指 沙俄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①临时政府仍反动,十月革命起高潮”是指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镇压国内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
“③和平法令得人心,苏俄政府举措新”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建立了人民政权;
“④巩固政权不动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是指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武装叛乱,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
综上分析,按逻辑关系推导,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结合所不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复苏,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就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适当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适当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搭配错误,排除A项。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搭配正确,故选B项。
C:巴尔扎克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 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搭配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搭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件衬衫的诞生”“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种子来自美国”“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制作在马来西亚”,材料表明“一件衬衫的诞生”涉及许多国家,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故选D项。
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与材料“一件衬衫的诞生”历程不符合,排除A项。
政治多极化是指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促使世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与材料中经济发展变化无关,排除B项。
D:文化多元化是指世界文化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发展, 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与材料中经济发展领域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信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宣扬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灭,冷战局面开端,到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故选A项。
二战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下,西欧经济恢复发展,与材料美苏冷战形成不符,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美苏冷战的形成,没有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除C项。
材料叙述的是美苏冷战格局的全面形成,不是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苏冷战格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一战:②③;二战:①④。一战、二战中各选一个事件:如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两次世界大战都持续时间长,规模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4)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探战争原因】“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一战:根据材料【明战争进程】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凡尔登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二战:根据材料【明战争进程】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7月,德国重兵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勇抗战,1943年2月,德军战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说明: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使德国一举击溃法国的计划受阻,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危害:根据材料【析战争结果】表格信息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持续时间,卷入人口,参战人员,伤亡人员和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说明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和浩劫,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对国际形势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如:依据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得出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根据影响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得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根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得出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所以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对国际形势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日本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密切了中日关系,促进了中日人民长期友好(或:加深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2)方向:由“揖美追欧”到“以俄为师”(或:由学习美欧西方民主到学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相似: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评价: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挽救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日本明治维新;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可知,日本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一“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由此得出,“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2)方向:根据材料二“‘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材料表明,“中国改换了方向"指的是由学习西方转为学习苏俄,由“揖美追欧”到“以俄为师”。
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经济,阶级、思想、外力等方面分析,表现在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相似:根据材料三“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是国家干预经济。
评价:根据材料三““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以唐为师”。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3.【答案】①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③B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航线: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④①经济角度: 租地农场建立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了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②思想角度: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③市场(资本积累)角度: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方式:根据【任务一】“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 要依靠租佃土地、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可知,欧洲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根据【任务一】“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材料说明欧洲出现了手工工场,出现了雇佣关系。
(2)事件:根据【任务二】“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资产阶级主张,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因此,“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
核心: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3)B线:根据【任务三】“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B航线是哥伦布航线,1492年,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贡献是“发现“美洲大陆。
D航线:根据【任务三】“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D航线是麦哲伦航线,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任务一】反映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了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或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任务二】是思想条件,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任务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渐确立,随后的早期殖民掠夺,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法: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英国的殖民统治。
(2)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3)观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些因素(如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或革命之后,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敌人: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法国革命的敌人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一“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结合所不可知,美国独立前,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故美国的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2)说明:根据材料二“……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其中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这样就避免了独裁专制的出现,将统治者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本题间观点论述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应先依据材料三提取一个观点,据材料三信息可知,主要体现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可得出一个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观点可知,材料三主要考查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所以在论证观点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宪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的比重",阐述示意图中的重要文献的作用,结合所学的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强调观点。
实例:
观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些因素(如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或革命之后,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经分析概括,依据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革命中和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以及确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由此人类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趋势。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间观点论述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5.【答案】(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英法相对落后,美德领先。(符合题意即可,)英国:思想保守,漠视科技创新,教育政策落后;德国:将教育和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注重人才培养。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成就: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革年代开始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和大功率电动机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发明:根据所学可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菜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该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因此,汽车飞机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2)影响:根据材料一“电灯泡、电空调、电冰箱和大功率电动机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电力的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的对抗,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趋势:根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比重表(1870年和1913年)”可知,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和法国工业生产比重下降,美国和德国上升,说明英法相对落后,美国和德国领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根据材料三“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可知,材料表明当新科技成果涌现时刻,英国不愿意采用,反映了英国思想保守,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不重视科技创新。根据材料三“德国的科学家都出自大学,它的大学首先与科学研究结合 一起,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根据地。英国大学与此不同,其目的是培养绅士而不是科学技术人才”可知,材料说明英国教育政策落后,而德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