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12月九年级月考测试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C D D D B D C
11 12 13 14 15
A C B C C
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 (1) 变大 (2) 斜面
17. 动 上 26 4
18. < <
19. (1) 440J 91.7% (2) <
20. (1) Na2SO4 (2) BaCO3+2HCl=BaCl2+H2O+CO2↑ (3) ③⑤
21. (1) A点 (2) 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22. F
a b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3. (1) 1.5 (2) 以获得普遍规律 (3) 不变
24. (1) 木块移动的距离s (2)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3) 不合理,因为此时小球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相等,两者的动能相同;在小球撞击木块前,两个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可能会干扰实验(合理即可)
25. (1) 匀速 (2) 0.6 75%
(3) 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26. (1) CO2 (2) D 偏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7、28、30题6分,29、30题9分,共36分)
27. (1) 有机物 (2) 物理 (3) 40%
28. (1) 19.2g (2)49g (3)18.3%
29. (1) 动滑轮 (2)200N (3)20N
30. (1)400N (2)100N
31. (1) 6 (2)60% (3)14.7%2023 学年 12 月九年级月考测试科学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 7 页,有四个大题,满分为 160 分。
2.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 考试中可能需要用到的 g=10N/kg,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K-39 Mn-55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题 4分,共 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
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旧报纸 B. 塑料瓶 C. 铝制易拉罐 D. 玻璃瓶
2、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 PH B. 稀释浓硫酸 C. 闻气味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如图是办公用品燕尾夹,MON 可以看成一个杠杆。用力按压 N 点,即可打开燕尾夹,
此杠杆的示意图表示合理的是( )
A. B. C. D.
4、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
无法做到省力的是( )
A. B. C. D.
5、将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液 盐酸 苹果汁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滴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A. 苹果汁的 PH 小于 7
B. 紫薯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C. 草木灰水呈碱性
D. 在氨水中滴入紫薯汁后将呈现红色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6、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丁的化学式为 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 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变了
D. 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可能是化合物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每消耗 100g 的甲,能生成 22g 的丙
8、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端,并调至平
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
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偏向左后向右
9、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 4s 内将重为 100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 2m。
已知工人所用的拉力 F 大小为 250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 0.4 倍。此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 1m
B. 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500N
C. 拉力 F 的功率为 12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10、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括号内为杂质),都正确的是( )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中
C MnO2(KCl) 水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12溶液(FeC12) 铜粉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11、如图所示,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动力 F 把杠杆 OA 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接近水平的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力臂一直变大
B.F 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是省力杠杆
D.可以将杠杆 OA 拉至水平位置并保持静止
12、图中“ ”表示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戊
A HCl ZnO H2SO4 Al CuCl2
B C CuO H2SO4 O2 CO
C Mg HCl NaOH CuCl2 MgO
D Na2CO3 Ca(OH)2 NaNO3 HCl CO2
13、如图是秤的杠杆原理,其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
法中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 增大“重”时 ,应把“权”向 A 端移
B. “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 提纽向右移时,B 端下沉
D. 增大“重”时,应换用更小的“权”
1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将甲、乙两球抛出:甲球以速度 v 竖
直向下抛出后落地;乙球以速度 v 竖直向上抛出至最高点 A 后落地,若不考虑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出时刻,甲球的动能比乙球的动能小
B. 抛出时刻 ,甲球的机械能比乙球的机械能大
C. 乙球在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为零
D.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乙球落地时的速度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15、向一定质量 Fe(NO3)2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 粉,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粉的质
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 点溶液中溶质为 Zn(NO3)2
B. 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3 种
C. 取 b 点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c 点后,溶液组成不再改变
二、填空题(本题共 7小题,每空 2分,共 38分)
16、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七号”飞船送入太空。据了解,两者的悬挂装置通过 6 根
螺丝拧紧固定到核心舱舱壁基座上。
(1)运载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悬挂装置中,螺丝上的螺纹是应用了 可以省力的原理。
17、图中 A 是____滑轮。利用图中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
“下”)。如果 A 重 2 牛,要提起 50 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
2 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18、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当同一物体运
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 P1、P2,两次运动中物体具有的动能
分别为 Ek1、Ek2;则 P1 P2,Ek1 Ek2 (均选填“>”“<”或“=”)。
19、建筑施工中,建筑工人需要把重物提升到高处。
(1)一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220N 的泥桶,不计摩擦及绳重(如下图所示)。若工人用
80 牛的力将泥桶在 5s 内匀速提高 2m。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为 ,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 。(保留到 0.1%)
(2)另一工人用木板搭成斜面将建筑材料拉到高处。利用下面图中甲、乙两个不同的斜面
来拉同一建筑材料时,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体的力分别是 F 甲和 F 乙。若甲、乙斜面的粗
糙程度相同,则拉力 F 甲 F 乙(选填“>”“<”或“=”)。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2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
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沉淀产生;
Ⅱ.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
Ⅲ. 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写出图中 A 点正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Ⅱ的滤液中存在的溶质组合不可能是 。
①NaCl ②NaCl、NaOH ③NaOH、BaCl2 ④Na2CO3、NaCl ⑤NaCl、BaCl2、Na2CO3
21、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左侧的墙壁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
上。小车位于 A 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用力压缩弹簧使小车到达 B 点;松手后,小
车由 B 点运动至 C 点,在 C 点时速度为零。
(1)小车从 B 点运动至 C 点的过程中,速度达到最大的位置在 (选填“A 点”“A 点
的左侧”或“A 点的右侧”);
(2)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的情况是 。
22、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块石头,棒的上端 A 是动力作用点。
(1)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 a;
(2)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 b;
(3)在杠杆上画出撬动石头的最小动力 F 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空 2分,共 26分)
23、小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 A 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 0.5N,在
B 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2)小科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3)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乙所示。当杠
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相比之前要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24、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
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
体操作方法是 。
(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图乙所示 ,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
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一条理由: 。
25、小明利用三块材质相同、长度不相等的木板,组装成三个高度相同的斜面来探究斜面机
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
下表是他记录的有关实验数据。
实验 倾斜 物块重量 斜面高度 有用功 沿斜面拉力 斜面长 总功 机械效率
次数 程度 G/N h/m W 有用/J F/N s/m W 总/J η
1 较缓 1.5 0.3 0.45 0.8 1.0 0.8 56%
2 较陡 1.5 0.3 0.45 0.9 0.8 0.72 63%
3 最陡 1.5 0.3 0.45 1.0 0.6
(1)实验过程中,应拉动木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在第 3 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总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3)由上表可知,实验结论为 。
26、某科学小组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测定问题,展开了下列探究。
实验思路:利用 Na2CO3与稀 H2SO4,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 CO2 的质量来确定样品
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装置:设计并组装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 a、b,关闭弹簧夹 c,先对装置 A、B、C 通入空气一会儿,以
排尽装置中含有的 ,再关闭弹簧夹 a、b,打开弹簧夹 c,把硫酸滴入样品中。反应结束
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 (填字母序号)。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
CO2 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出纯度。
实验讨论:若将 A 装置中的药品改为浓硫酸,测量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
或“无影响”)。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27、28、30题 6分,29、30题 9分,共 36分)
27、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的
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苯并咪唑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性质 。
(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 KClO3 和 MnO2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O2,反应过程中固体
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 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 KClO3 的质量。
(3)原混合物中 MnO2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 0.1%)
29、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 AB 可绕 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3BO,配重
的重力为 90N。重力为 500N 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 B 点施加 400N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杠杆 AB、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1)当配重被拉起时,健身器中的滑轮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求配重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时,A 点受到的拉力。
(3)求滑轮的重力。
30、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 3m
长的斜面,把 120kg 的重物提高 1m。
(1)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2)若实际用力为 500N,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31、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
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QQABRYAAggCAAhBAAAhCEwVKCAKQkBCCCKoOAFAMMAAACBFABCA=}#}2023学年12月九年级月考测试科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 (1) (2)
17.
18.
19. (1) (2)
20. (1) (2) (3)
21. (1) (2)
2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3. (1) (2) (3)
24. (1) (2)
(3)
25. (1) (2)
(3)
26. (1) (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7、28、30题6分,29、30题9分,共36分)
27. (1) (2) (3)
28. (1)
(2)
(3)
29. (1)
(2)
(3)
30. (1)
(2)
31. (1)
(2)
(3)2023学年12月九年级月考测试科学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7页,有四个大题,满分为160分。
2.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 考试中可能需要用到的g=10N/kg,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K-39 Mn-55 Cl-35.5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旧报纸 B. 塑料瓶 C. 铝制易拉罐 D. 玻璃瓶
2、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PH B. 稀释浓硫酸 C. 闻气味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如图是办公用品燕尾夹,MON可以看成一个杠杆。用力按压N点,即可打开燕尾夹,此杠杆的示意图表示合理的是( )
A. B. C. D.
4、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无法做到省力的是( )
A. B. C. D.
5、将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液 盐酸 苹果汁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滴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苹果汁的 PH小于7
紫薯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草木灰水呈碱性
在氨水中滴入紫薯汁后将呈现红色
6、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 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变了
D. 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可能是化合物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每消耗100g的甲,能生成22g的丙
8、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端,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偏向左后向右
9、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0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已知工人所用的拉力F大小为250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1m
B. 物体受到的拉力为500N
C. 拉力F的功率为12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0、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括号内为杂质),都正确的是( )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中
C MnO2(KCl) 水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12溶液(FeC12) 铜粉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11、如图所示,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动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接近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力臂一直变大
B.F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是省力杠杆
D.可以将杠杆OA拉至水平位置并保持静止
12、图中“ ”表示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戊
A HCl ZnO H2SO4 Al CuCl2
B C CuO H2SO4 O2 CO
C Mg HCl NaOH CuCl2 MgO
D Na2CO3 Ca(OH)2 NaNO3 HCl CO2
13、如图是秤的杠杆原理,其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中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 增大“重”时 ,应把“权”向A端移
B. “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 提纽向右移时,B端下沉
D. 增大“重”时,应换用更小的“权”
1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将甲、乙两球抛出:甲球以速度v竖直向下抛出后落地;乙球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至最高点A后落地,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出时刻,甲球的动能比乙球的动能小
B. 抛出时刻 ,甲球的机械能比乙球的机械能大
C. 乙球在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为零
D.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乙球落地时的速度
15、向一定质量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B.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 取b点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c点后,溶液组成不再改变
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七号”飞船送入太空。据了解,两者的悬挂装置通过6根螺丝拧紧固定到核心舱舱壁基座上。
(1)运载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悬挂装置中,螺丝上的螺纹是应用了 可以省力的原理。
17、图中A是____滑轮。利用图中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18、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当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两次运动中物体具有的动能分别为Ek1、Ek2;则P1 P2,Ek1 Ek2 (均选填“>”“<”或“=”)。
19、建筑施工中,建筑工人需要把重物提升到高处。
(1)一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不计摩擦及绳重(如下图所示)。若工人用80牛的力将泥桶在5s内匀速提高2m。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为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保留到0.1%)
(2)另一工人用木板搭成斜面将建筑材料拉到高处。利用下面图中甲、乙两个不同的斜面来拉同一建筑材料时,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体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若甲、乙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拉力F甲 F乙(选填“>”“<”或“=”)。
2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沉淀产生;
Ⅱ.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
Ⅲ. 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写出图中A点正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Ⅱ的滤液中存在的溶质组合不可能是 。
①NaCl ②NaCl、NaOH ③NaOH、BaCl2 ④Na2CO3、NaCl ⑤NaCl、BaCl2、Na2CO3
21、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左侧的墙壁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位于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用力压缩弹簧使小车到达B点;松手后,小车由B点运动至C点,在C点时速度为零。
(1)小车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速度达到最大的位置在 (选填“A点”“A点的左侧”或“A点的右侧”);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的情况是 。
22、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块石头,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
(1)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
(2)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
(3)在杠杆上画出撬动石头的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3、小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2)小科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3)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乙所示。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相比之前要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图乙所示 ,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一条理由: 。
25、小明利用三块材质相同、长度不相等的木板,组装成三个高度相同的斜面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记录的有关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倾斜 程度 物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有用功 W有用/J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1.5 0.3 0.45 0.8 1.0 0.8 56%
2 较陡 1.5 0.3 0.45 0.9 0.8 0.72 63%
3 最陡 1.5 0.3 0.45 1.0 0.6    
(1)实验过程中,应拉动木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在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总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3)由上表可知,实验结论为 。
26、某科学小组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测定问题,展开了下列探究。
实验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CO2的质量来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装置:设计并组装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a、b,关闭弹簧夹c,先对装置A、B、C通入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中含有的 ,再关闭弹簧夹a、b,打开弹簧夹c,把硫酸滴入样品中。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 (填字母序号)。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出纯度。
实验讨论: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改为浓硫酸,测量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7、28、30题6分,29、30题9分,共36分)
27、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苯并咪唑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性质 。
(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
(3)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29、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3BO,配重的重力为90N。重力为500N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40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杠杆AB、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1)当配重被拉起时,健身器中的滑轮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求配重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时,A点受到的拉力。
(3)求滑轮的重力。
30、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kg的重物提高1m。
(1)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2)若实际用力为500N,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31、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