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教学效果评估一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教学大楼张贴了标语,“轻声细语”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2.飞机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关于这种超声波脉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能量3.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 )A.声波波速逐渐减小 B.声波频率逐渐减小C.声波响度逐渐变小 D.声波音色逐渐变小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6.阳光下的花园里,我们看到蜜蜂和蝴蝶在飞舞,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舞的“嗡嗡”声,却总是听不到蝴蝶的飞舞声的原因是( )A.蝴蝶和蜜蜂翅膀振动的响度不同 B.蝴蝶和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不同C.蝴蝶和蜜蜂翅膀振动的音色不同 D.蝴蝶和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不同7.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图是它的简易剖面图,小科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8.《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某地生态环境局金台分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噪声法》,依法加强重点时段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在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音干扰,下列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时声音小一些B.每位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C.禁止在学校周围敏感区域进行产生噪声超标和扰民的施工作业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9.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10.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A.甲实验B.乙实验C.甲、乙实验都能D.甲、乙实验都不能11.科学老师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机逐步抽出装置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C.电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音调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可以由实验直接得出1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A.高山距我们1700m B.高山距我们3400mC.高山距我们170m D.高山距我们340m1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14.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树影,这两者的成因( )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15.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违反了光的反射定律( )A.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B.入射角减小15°,反射角也减小15°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40°16.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能通过这个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漫反射 D.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17.如图所示,掉在地上的课本,小明、小红都看到了它,对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物理教材发出的光,射入了小明和小红的眼睛B.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D.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18.夜晚,当汽车司机通过自己车灯照射前方自行车的尾灯时,可以看见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尾灯发的光C.自行车尾灯是由些相互垂直的红色光滑的小塑料块组成D.人从侧边看自行车尾灯也很明亮19.一束激光以入射角i=45°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所示,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左移动了4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A.上升了2cm B.上升了4cm C.下降了2cm D.下降了4cm20.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相交成55°角,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上,要使经另一镜面一次反射后,最后的光线从OA路径传播出去,角a应为( )A.35° B.55° C.45° D.90°21.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A.50° B.40° C.70° D.20°22.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分别对应的是( )A.02:35和20:0 B.09:25和10:21C.09:25和10:05 D.02:35和10:052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人能看到A的像,是因为A的像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B.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位置不变C.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小D.若蜡烛以2m/s的速度远离镜面,则像远离蜡烛的速度也是2m/s24.小雨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选用透明玻璃板,效果比茶色玻璃板更明显B.从A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的反射C.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在明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D.把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挡住B,从A侧看不到像25.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 D.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26.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潜水艇上的潜望镜用到了两片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2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在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 B.月食的形成C.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 D.茫茫白雪看上去非常刺眼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光线发生折射时,若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一定也变小D.光线发生反射时,不可能同时发生折射29.池水看起来很“浅”,实际较深,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 C. D.3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O是入射光线,入射角等于60°B.CD是法线,FO是折射光线C.∠AOG是折射角,折射角等于45°D.AB是界面,AB右侧是空气二、探究题(每空2分,共8分)31.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AO,并找到反射光线OB,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中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32.如图,两条光线是同一发光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对应的反射光线,请你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保留作图痕迹)作出光源S的位置。33.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4.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出物体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