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如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次( )
A.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B.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3. 1979年l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一一《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4.《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70年代的农村 现在的美丽乡村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6.下面是从1949年到2016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其中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7.下图所示的现象说明( )
A.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C.我国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初级产品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8.下列春联内容能够反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气象的是( )
A. B.
C. D.
9.如图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了这枚纪念章主要内容的理由是(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该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该会议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10.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语的变迁也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应该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西藏解放、八字方针、五位一体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双百方针、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1)为解决材料一的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在此期间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取得成各一例。
材料二 见下图
农业合作化是走向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申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2)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在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变革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什么制度?
材料三 《滕州日报》的前身应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6年8月1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批转省委宣传部关于创办县报问题的报告”要求,为适应当时农村工作的需要,中共滕县县委决定创办《新农村报》。《新农村报》8开2版,初为周一刊,后改为周五刊。1958年6月1日,《新农村报》更名为《滕县大众》,为四开四版。同年8月,《滕县大众》更名为《滕县日报》。
(3)材料三中“为适应当时农村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若干次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从建国到《新农村报》创办,新中国在农村进行了哪些改革?
材料四 见下图
(4)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段时期,根据右图所示,指出C是什么时期?从B处到C处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12.(2023·江苏镇江)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讲话为当年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D.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13.(2023·山东聊城)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14.(2023·山东济南)《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5.(2023·江苏宿迁)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16.(2023·贵州贵阳)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 B.祖国统一 C.改革开放 D.钢铁长城
17.(2023·山东临沂)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8.(2023·山东烟台)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2023·山东枣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022·江苏徐州)下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2022·湖南张家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重大事件。下列时间轴中与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C.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2.(2023·辽宁锦州)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图示中“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开幕地点在哪里
(2)图示中“英勇抗日”阶段,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哪场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图示中1945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图示中“伟大转折”指的是中国共产竞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 后来,我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制度是什么
(5)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通过以上的学习,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关系。
23.(2023·甘肃兰州)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如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次( )
A.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B.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排除D项。故选C项。
2.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B项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确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论述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1979年l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一一《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C
【详解】根据“1979年10月……《市场报》……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C项正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A项;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后的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或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执行,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情,排除D项。故选B项。
5.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70年代的农村 现在的美丽乡村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答案】C
【详解】据图片“深圳的变化及农村的变化”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迎来了现在的深圳和美丽的乡村新面貌,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深圳和农村的变化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排除B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下面是从1949年到2016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其中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与题干信息“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符,排除B项;1984年,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体现的是“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C项;2013年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与题干信息“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所示的现象说明( )
A.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C.我国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初级产品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因此,分析正确的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B项正确;图片仅涉及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没有涉及与世界工业之间的对比,排除AC项;1981年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于工业制品,很难打开国际市场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 B项。
8.下列春联内容能够反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气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形,B项正确;“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指的是工农红军的旗帜,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排除D项。故选B项。
9.如图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了这枚纪念章主要内容的理由是(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该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该会议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会议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B项正确;毛主席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实事求是,不是强调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排除C项;毛泽东在1976年逝世,没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题写实事求是,排除D项。故选B项。
10.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语的变迁也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应该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西藏解放、八字方针、五位一体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双百方针、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正确;1951年西藏解放;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98年提出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57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提出的政治路线,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1)为解决材料一的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在此期间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取得成各一例。
材料二 见下图
农业合作化是走向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申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2)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在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变革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什么制度?
材料三 《滕州日报》的前身应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6年8月1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批转省委宣传部关于创办县报问题的报告”要求,为适应当时农村工作的需要,中共滕县县委决定创办《新农村报》。《新农村报》8开2版,初为周一刊,后改为周五刊。1958年6月1日,《新农村报》更名为《滕县大众》,为四开四版。同年8月,《滕县大众》更名为《滕县日报》。
(3)材料三中“为适应当时农村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若干次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从建国到《新农村报》创办,新中国在农村进行了哪些改革?
材料四 见下图
(4)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段时期,根据右图所示,指出C是什么时期?从B处到C处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答案】(1)措施:实施一五计划;重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
(2)变革:三大改造;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改革: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
(4)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说明:国家制定政策遵循客观规律,适合国情,实事求是。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在重工业方面取得成就有建成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建成宝成、鹰厦等30多条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变革、完成时间及制度:根据材料二“农业合作化走向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申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3)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建国到《新农村报》创办,即从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在农村进行的改革包括,1950年到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和1953年到1956年实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4)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说明:根据材料四可知,B处位于1966年至1976年,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C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这说明国家制定政策遵循了客观规律,适合国情,实事求是。
12.(2023·江苏镇江)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讲话为当年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D.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1956年9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八大,排除A项;1987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排除C项;1992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山东聊城)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1978年—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项正确;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2013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3·山东济南)《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程与意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2023·江苏宿迁)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答案】A
【详解】据题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因为这篇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A项正确;姓“资”姓“社”问题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排除B项;党的工作中心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C项;平反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贵州贵阳)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 B.祖国统一 C.改革开放 D.钢铁长城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因此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改革开放,C项正确;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排除B项;钢铁长城是指国防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3·山东临沂)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从“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可知,图片反映的会议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项正确;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1978年底”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均与“1978年底”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8.(2023·山东烟台)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图片可知,1978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所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排除A项;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在1984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在199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3·山东枣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D
【详解】据题干“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而ABC项都是对历史事件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2022·江苏徐州)下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1978年12月”,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C项正确;中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的时间是1957年底,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国十四大上,均与图片中的“1978年”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1.(2022·湖南张家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重大事件。下列时间轴中与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C.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详解】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2023·辽宁锦州)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图示中“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开幕地点在哪里
(2)图示中“英勇抗日”阶段,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哪场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图示中1945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图示中“伟大转折”指的是中国共产竞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 后来,我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制度是什么
(5)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通过以上的学习,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关系。
【答案】(1)会议: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点:上海
(2)战役: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
(3)会议:中共七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4)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关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推动新中国不断发展。
【详解】(1)会议:根据图示“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的开幕地点在上海。
(2)战役:根据图示中“英勇抗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战役为百团大战。
指挥者:根据图示中“英勇抗日”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的指挥者为彭德怀。
(3)会议:根据图示“指明方向”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制度:根据图示“指明方向”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会议:根据图示“伟大转折”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的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制度:根据图示“伟大转折”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指导思想:根据图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关系:根据以上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关系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推动新中国不断发展。
23.(2023·甘肃兰州)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答案】(1)“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富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事件:遵义会议。理由: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它事件亦可)
(3)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它精神亦可)
【详解】(1)“站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富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富起来”。
(2)本题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意义。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如选择遵义会议。其理由为: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本题考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如选择长征精神;其内涵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