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中国区域地理——2023届中考地理考前知识速记清单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2)秦岭大体为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差异 1月平均气温 小于0℃ 大于0℃干湿区 半湿润地区为主 湿润地区为主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人文差异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 水稻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花生、苹果 甘蔗、油菜、柑橘传统运输方式 陆运为主 水运是重要的运输方式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传统运动项目 溜冰 游泳、龙舟竞赛主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2.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青藏高原边缘。(2)北方地区①区域概况与自然环境位置与范围 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等气候 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 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②北方地区长城南北两侧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 农作物类型 耕地类型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旱地分界线:长城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③矿产、工业、人文旅游资源a.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b.重要的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c.目前,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是北方地区。特大型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北方地区的煤矿资源极为丰富,大型煤矿有山西省的大同、阳泉、西山、平朔,陕西省的神府,河北省的开滦、峰峰,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等。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d.人文旅游资源: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3)南方地区①区域概况与自然环境a.区域概况位置 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民族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b.自然环境主要地形区西部 东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气候: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②经济a.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美称: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本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产区。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主要热带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剑麻、胡椒、油棕等。b.矿产资源: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c.旅游资源:云南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丽江、大理的古老建筑等。d.水能资源分布:南方地区的中西部。特大型水电站:长江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4)西北地区①区域概况与自然环境a.区域概况位置 位于中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民族 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b.自然环境地形:一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气候: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形成原因是地处内陆,且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河流:河流稀少,大多数是内流河,其中包括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外流河有黄河、额尔齐斯河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干旱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②资源与经济a.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农产品:哈密瓜、葡萄、长绒棉等。畜牧业: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重要的畜牧基地有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b.矿产资源产地 白云鄂博 金昌 鄂尔多斯 克拉玛依、南疆 石嘴山 伊敏河、霍林河矿产 稀土 镍 能源矿产 石油 无烟煤 褐煤(4)青藏地区①区域概况与自然环境a.区域概况位置 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范围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民族 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b.自然环境地形 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气候 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河流 本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环境 多珍惜动物,如藏羚羊、雪豹、野驴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此保护本区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经济a.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湟水谷底、雅鲁藏布江谷底。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臧山羊等,其中被称为“高山之舟”的是牦牛。b.矿产资源矿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c.旅游业:著名景点:拉萨的布达拉宫、西宁的塔尔寺等。当地民俗:献哈达、跳锅庄舞等。d.交通:铁路: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公路:主要有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青藏地区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二、中国区域地理1.位置与分布——以东北地区为例(1)地理位置①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②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8.2%。③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④经纬度位置:大致处于120°E—135°E和40°N—53°N之间。(2)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②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 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 山地和丘陵内部 广阔的平原③主要地形区a.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b.主要山脉西 东 北大兴安岭 长白山脉 小兴安岭④“白山黑水”“白山”是指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黑水”是指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界河。(3)气候特征特点 原因气温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降水 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易受寒冷气流影响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知识拓展】I东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冬季寒冷漫长,蒸发量小,其东部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地区,不同于北方其他地区。II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一年有两次:春汛和夏汛。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常常会引起河流的水量增加,形成春汛;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水量增加,形成夏汛。(4)人口分布①人口分布不均稠密区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举例: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稀疏区 山区 举例:黑龙江省北部山区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5)城市分布①交通: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②城市分布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③主要城市城市 城市简介 工业部门哈尔滨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 机械、医药、诗篇、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长春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等沈阳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等大连 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避暑圣地,水产基地 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农产品生产基地①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 大豆、玉米、水稻、春小麦经济作物 花生、亚麻、甜菜②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 影响自然条件 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湿润、半湿润区 农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粮食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经济作物)地形 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耕地集中连片分布,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自然肥力很高 赋予东北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交通运输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机遇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较小 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商品化经济提供了条件【知识拓展】东北地区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的种植区域扩展到东北地区。③主要农产品产地a.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b.甜菜: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产量占中国1/3强,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7)重工业基地①支柱产业:重工业。②东北地区的工业与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分布特点 代表性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等 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靠近原料产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③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a.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油田。b.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c.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d.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背景:20世界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2.联系与差异(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①地理概况a.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b.组成: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c.香港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仅占陆地总面积的1/6。香港岛隔维多利亚港与九龙半岛相望。d.香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严重缺水。e.为了弥补城市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香港一直在大规模地填海造陆。②发达的交通运输a.地位:香港是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香港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b.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作业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c.与祖国内地相连的交通线:京九线、广深线铁路和高速公路。d.香港境内的联系:境内有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交通运输非常便捷。③先进的现代服务业a.发达的旅游业: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吸引着众多的游人。b.职能: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是重要的国际性信息中心,教育发达。④国际经济贸易中心a.发展条件: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势,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b.经济结构: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c.主导产业: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目前,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区和商品转口港。d.美称: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e.金融: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在时区上互相衔接。(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①地理概况a.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深圳市经济特区为邻。b.组成: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澳门半岛集中了澳门的大部分人口,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地。c.历史变迁:澳门原属广东省,明朝是被葡萄牙侵占。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d.因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尤其是当地人民不断填海造地,使得澳门的陆地面积逐渐扩大。。②“海上花园”a.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b.美称:“海上花园”c.著名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d.经济。主要经济支柱: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变化:近些年来,澳门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彩瓷和造船为主。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①优越的地理位置a.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b.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大部分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珠江及其直流c.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珠江三角洲区域区域核心:珠江三角洲组成: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②外向型经济的壮大a.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壮大条件 优惠政策,地理位置优越,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劳动充足方式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结果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外向型产业密集现状 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成就 生产总值的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10%以上b.主要城市广州: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著名的侨乡、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国际贸易巨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珠海产业基地。c.发展规划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广州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部门获得了很大发展。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柱,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①区域概况a.长江三角洲成因: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范围: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是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雄厚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b.长江三角洲区域主体 长江三角洲位置 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交通 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对外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经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②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a.地位: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b.经济特色:上海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其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c.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③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a.北翼: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由“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b.南翼: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号称“中国丝都”,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宁波港是中国特大深水良港。c.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逐渐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①城市群概况a.主要城市:长沙、株洲、湘潭b.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三市市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c.联系: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湘江相连,通常称为其为长株潭城市群。②三市的发展差异城市 发展差异长沙 湖南省省会;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株洲 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发达湘潭 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③三市的发展联系a.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b.三市加强一体化建设,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c.建设“两型社会”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做法:制定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3.环境与发展(1)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①自然地理环境a.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b.地势与河流: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c.气候: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夏季。②政治文化中心a.独特历史文化的成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区、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就在这里融汇交流,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的发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b.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著名古都,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c.城市职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③城市建设成就a.建设与保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b.交通北京市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九、京沪、京哈、京包—宝兰等铁路干线连接北京。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机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使首都的内外交通联系更为便捷。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c.经济与文化:凭借独特的政治、文化地位,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北京也是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d.科技:北京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汇集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e.绿化: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2)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①位置与范围a.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b.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c.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②自然地理环境a.地形地形类型 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分布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 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b.气候: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c.河流:数量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d.自然灾害: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每年6—10月受台风侵袭。e.自然资源: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磺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③发展中的经济a.农业特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趋势: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b.工业: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基本上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c.交通运输业: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换到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d.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④人口与城市a.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月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有高山族。b.城市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这里工商业发达,风景秀丽,旅游胜地有阳明山景区、北投温泉风景区等。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的城市和最大港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冶金、化学工业、造船等。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市内的赤嵌楼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知识拓展】台湾的美称及其原因1.“东方甜岛”:台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盛产甘蔗。2.“水果之乡”:地处热带、亚热带,盛产香蕉、菠萝等水果。3.“森林宝库”“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岛约2/3为山地,水热充足,植被垂直变化显著,森林覆盖率高。4.“东南盐库”:台湾西海岸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5.“海上米仓”:西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盛产稻米。6.“樟脑王国”:台湾盛产樟树,其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①位置与范围a.位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新疆边境线漫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国接壤。相邻省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b.面积:土地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c.西部大开发:范围包括川、贵、云、藏、陕、甘、宁、新、渝、桂,共12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②自然地理环境a.地形大势:“三山夹两盆”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b.气候: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c.河流: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d.湖泊:新疆湖泊数量较多,但多为咸水湖。e.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③社会经济面貌a.农业:新疆逐渐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b.工业:新疆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相继建成了油田,在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建立了石油化学工业基地。c.交通运输业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同全区主要地州。主要铁路线有兰新线、南疆线等。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西气东输”管道以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d.第三产业: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霍尔姆斯口岸是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喀什经济特区。④生态环境保护a.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b.治理措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①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河流 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②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a.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等b.环境问题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自然原因: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③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植被覆盖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以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利地促进了区域发展。④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水资源 建设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能源资源 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旅游资源 有序开发旅游资源,逐步改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著名的旅游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农业开发 立体农业开发——“五子登科”,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①自然地理概况a.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b.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过程: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地表形态特征:沟壑纵横。②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过去 现在食 主食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 推广种植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住 传统民居是窑洞 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或搬到整洁舒适的高楼房行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老百姓的出行逐渐方便起来文化 陕北腰鼓、陕西剪纸、秦腔等③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a.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成效: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b.建设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基地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c.城市化建设加快: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