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

资源简介

(4)中国地理概况——2023届中考地理考前知识速记清单
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1)我国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经纬度位置:领土南北相距5500千米,跨纬度约50度,主体在北温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约62度,跨5个时区,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
③海陆位置:
我国的领土面积
①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领土四至: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找那个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我国疆界和邻国
①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呈1.8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③海上邻国(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②海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辽阔,有众多岛屿和港湾。
(5)中国的行政区划
①行政区划: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区)、乡(镇、民主乡)三级行政区划。
②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我国宪法规定,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江西省 赣 南昌 海南省 琼 海口
天津市 津 天津 山东省 鲁 济南 重庆市 渝 重庆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河南省 豫 郑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山西省 晋 太原 湖北省 鄂 武汉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辽宁省 辽 沈阳 湖南省 湘 长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吉林省 吉 长春 广东省 粤 广东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青海省 青 西宁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上海市 沪 上海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台湾省 台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浙江省 浙 杭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安徽省 皖 合肥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福建省 闽 福州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2.人口与民族
(1)人口数量
全国大人口为13.40亿人(2020奶奶,不含港澳台人口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原因:
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南部地区多高山高原,耕地面积少,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沙,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②社会经济原因:
东部距海近,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开发历史悠久,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科技发达;西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晚,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科技落后。
3.民族
(1)民族分布: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
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主要盆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③构成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及分界线
阶梯 海拔(米)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山东、辽东丘陵
④我国西地势特征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于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气候
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南暖北寒,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温差可达50多度,最低气温在漠河。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秦岭—淮河一线。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最低气温处在青藏高原,最高气温处在吐鲁番盆地。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讲我国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
②我国的降水基本特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干湿区 降水量 植被 备注
湿润区 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森林为主 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 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 温带草原为主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干旱区 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沙漠和戈壁广布
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
①内流河、外流河和内流区、外流区的基本特征
内流河: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
②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目前,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③黄河的水文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只有6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4)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可再生资源和飞可再生资源
a.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b.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②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2)我国的土地资源
①特点: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底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②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③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的水资源
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a.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少:我国河流年净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b.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2,耕地占2/3。
②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a.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兴建水库:水库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可有效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组,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b.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城调水①引黄人晋:从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引水,调入山西太原、大同、朔州,缓解三个能源基地的缺水问题;②引滦入津: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③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市,缓解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
三、中国的的经济发展与文化
1.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中国的工业
(1)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3.中国的交通
(1)交通运输方式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 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输大宗的、笨重的需中长途运输的货物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运输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运输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候条件影响大 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运输 速度开、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输急需、贵重、轻型、量大不大的货物
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运量大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输大量气体、液体货物
(2)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
从全国来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如北京、上海、郑州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