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带着满满的收获,肩负新的使命,新疆代表团各位代表将返回天山南北,把全国两会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同全疆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把两会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在行动上,以新气象新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3.1 公民基本权利
1.政治认同: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和每个人的关系,懂得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增加政治认同,做负责任的公民。
2.道德修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3.法治观念: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5.责任意识: 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意义?
3.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意义和途径?
5.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
6.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7.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具体权利?
公民权利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区别
公民的权利:
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易错提醒:
不能讲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就是基本权利,必须强调是宪法。
权利
基本权利
快速翻阅教材,找到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小云的爸爸妈妈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运用你的经验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__权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一部分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①
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条件:
意义: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判断:以下哪些人群能够享有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外国公民
小学生
少数民族
农民工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
×
×
僧侣

3.政治自由
①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
公民享有这些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拓展:自由有边界、自由不等于绝对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自由
绝对自由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政治自由
言论: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或者其他意思的自由。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集会:依照法律规定程序,集合在露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出版:通过各种出版物表达思想见解以及其他意思的自由。
结社: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
示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游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政治自由
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
游行自由
示威自由
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
罗先生向人大代表反映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罗先生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探究:
监督权
监督权
课堂笔记
4.监督权
①主体(谁监督)?②对象(监督谁)?
③怎么监督(内容)?
④注意事项?
⑤重要性或意义?
—我国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在2012年8月一场造成36人遇难的特大车祸现场面带微笑遭到公众质疑。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
第二部分
人身自由
某日,姜辉和同学们在超市内购物完毕,陆续离开,当男生马明经过出口时,报警器响了。保安一口咬定他偷拿了物品,命令他交出,否则就要搜身。他们的争吵引得众人议论纷纷。马明百口莫辩,只能同意让其搜身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保安并未搜到物品,后来发现是报警器出了故障!
保安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法条链接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侵犯了马明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小黑屋事件
严某在网上发帖举报
次日,该厂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严某强行带走关小黑屋
严某严某在办公室被翻看手机,并且被“辱骂”一整天
以上行为中,你认为严某的哪方面权利受到侵犯?
小黑屋事件
严某在网上发帖举报
次日,该厂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严某强行带走关小黑屋
严某严某在办公室被翻看手机,并且被“辱骂”一整天
被“辱骂”说明严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
被翻看手机说明严某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到了侵犯。
“破门而入”说明严某的住宅受到侵犯;
“被强行带走”说明严某的人身自由收到侵犯。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非法拘禁
侵犯人身自由的三个表现
探究一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名誉权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名誉权
公然侮辱、讽刺他人,捏造事实诽谤等行为
荣誉权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侵害荣誉人的物质利益
肖像权
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公民肖像
未经他人同意,通过发表、复制、发行等方式使用他人肖像
姓名权
假冒、盗用、干涉他人姓名
隐私权
监视他人私生活,传播他人隐私等
名誉权:
区分
荣誉权:
人人都有。(侮辱、诽谤、损害他人名誉)
不是人人都有,只有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后才有。
(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私自闯入家里被铁链拴住
4.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
特殊情况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
国家安全或者因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小结: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社会经济与文化权
第三部分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一名在北京站偷手机的男子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由北京开往长春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京站第六站台,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涌向车门上车。在12号车厢门口,一名男子尾随一名女士,趁该女士上车进入车厢不备,将其放在上衣左侧衣兜内的一部白色手机偷走。
材料中偷手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财 产 权
1.财产权
①重要性: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宪法规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③内容——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件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7.1 关爱他人(共33张PPT)
财产权
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思考:结合以上情境,如何理解对合法私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
我把电脑租给别人
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可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占有权)
可用来学习、工作、生活 (使用权)
租金、利息、股息、卖东西的钱(收益权)
可捐献、转让、花钱、卖掉、送掉...(处分权)
(2)意义: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加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思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物品和生活补助金体现了国家保障公民什么权利?
东东家里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刚刚开心地从村委会领取养老物品和生活补助金。东东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福利。
物质帮助权
3:物质帮助权的宪法规定及保障措施
(1)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公民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
医疗卫生事业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国家的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思考:国家资助贫困生为保障公民什么权利?
受教育权
东东班里有一些贫困生,这学期,这些贫困学生还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受教育权的含义、重要性及保障措施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保障措施: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保障)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物质保障)
2024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5:文化权利的宪法规定及保障措施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2)保障措施:表彰科学研究、组织艺术表演、修建阅览室、修建文化广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
知识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 内容 意义
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
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生存和发展及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劳动权 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合理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社会作贡献
物质帮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四、其他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新疆以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4种文字出版《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宗教经典书籍,不断拓宽信教群众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
截至2022年,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四成,互联网创业中女性超一半。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1亿农转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有力地维护了公民的平等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和自由
人身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经济方面)
受教育权、文化权(文化教育方面)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定人群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课堂小结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达标检测
2.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它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下是小郑同学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其中有关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A.获得山西省信息科技大赛一等奖
B.向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口长期交通混乱的情况
C.放学路上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并摆放整齐
D.每天按时上学,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B
3.随着自媒体、短视频逐渐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随手拍摄各种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以下是在以“随手拍摄他人照片或视频侵权/不侵权”为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四辩的部分观点。如果你是点评专家,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随意拍摄他人,不构成侵权
B.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若拍摄损害了他人合法权利则会造成侵权
C.未经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对他人进行拍摄,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
D.按照法律要求,拍摄他人的违法行为并实名上传至合法平台,不构成侵权
A
4.下列事件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是( )
A.毁弃他人信件 B.商场保安拘禁偷窃嫌疑人
C.某报披露某人偷税 D.在网上发布假信息
5.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指选举的权利
②广场示威的行为一定违法,依法上街游行组织罢工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财产权涉及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④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力情况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