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份打包)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份打包)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延伸。在战争中,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文化,相遇并发生碰撞。古代战争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蒙古西征开启了欧亚文明交流的新时代。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1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概况: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根据教材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思考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哪些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文明
2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3.据教材,分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
腓尼基名城推罗成年男性居民几乎被屠杀,妇女儿童被卖为奴
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宫被烧毁
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
(1)破坏性: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2)积极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
(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3
(1)“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2)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公元前30年):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时间)
(3)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这些地区被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
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
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希腊化时代”
4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4.阅读教材,举例说明“希腊化时代”的具体表现
(1)亚历山大统治期间——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埃及 自称__________(宣誓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波斯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居,穿__________,沿用波斯帝国的_____,任用_________为官员,推广____________。
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_____,以______________训练波斯士兵。
法老之子
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
波斯服装
制度
波斯人
波斯礼仪
马其顿的方式
通婚
因地制宜
5

缓和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巩固统治
(2)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化世界”
①民族融合: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②统治阶层:
统治阶层 殖民者(希腊人、马其顿人) 基本垄断了__________,占有___________,并享受__________,保持着________的生活方式
被征服地区原上层人士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__________(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级官职
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希腊文化
大量土地
税收优惠
希腊人
雅典
帕加马
安条克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城缪斯宫收藏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4.阅读教材,举例说明希腊化时代的具体表现
③文化交流与成就:
A.希腊文化中心逐渐_____:空间上由西移到东。帕加马、安条克、亚历山大城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B.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______和______,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东移
碰撞
交流
(2)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化世界”
6
建立在东方学者数千年来的观察和积累的资料基础之上,体现了希腊化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希腊化世界的西亚、北非文化
希腊文化主要在城市和统治阶级中传播,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希腊文化太大的影响。希腊人与当地人存在族群矛盾。
7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4.阅读教材,举例说明希腊化时代的具体表现
③文化交流与成就:
A.希腊文化中心逐渐_____:空间上由西移到东。帕加马、安条克、亚历山大城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B.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______和______,促进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C.西亚、北非地区的文化仍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如过去一样,说着他们祖先的_____,保持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东移
碰撞
交流
(2)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化世界”
语言
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8
原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是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托勒密王朝对希腊人多有偏袒。与此相反,埃及人是被统治者,是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不同的异族,所以这位希腊人试图利用自己的希腊人身份,从国王那里获得有利的判决。
9
无足轻重的事情都要上诉到国王那里,说明国王对所有事务有最后决定权,反映托勒密埃及统治的专制性。这恰是传统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5.
10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汉,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一了蒙古草原。
蒙古汗国的建立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概况:据教材正文和地图,简要叙述蒙古三次西征的基本情况
时间 人物 概况
第一次 1219-1225年 成吉思汗
第二次 灭金后,1235-1242年 拔都
第三次 13世纪中叶(1252-1260年) 旭烈兀
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形成四大汗国,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11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根据教材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思考蒙古西征涉及世界哪些文明?
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教文明
中华文明
12
知识梳理与预习展示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3.据教材,概述蒙古西征的主要影响。
①版图:
②经济:
③文化:
④民族迁徙: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材料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13
互学环节 合作探究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十一课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14
(1)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西亚和北非文化)。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5)交往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15
互学环节 合作探究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蒙古帝国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 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阻。……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果传入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蒙古西征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
16
互学环节 合作探究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蒙古帝国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三 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
材料四 蒙古帝国时期,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东西方贸易在蒙古帝国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工”、“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
材料五 《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也都受到了影响。
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蒙古统治者注重对东西方贸易和技术交流的保护,助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7
【拓展深化】
1.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对中亚和西亚:①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后来逐渐恢复。②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但蒙古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所同化。
对中国:①种族交融:成为“色目人”。②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进步。
对欧洲:①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②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③引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18
【拓展深化】
2.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四大发明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及应用,其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被马克思誉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对文艺复兴:蒙古帝国侵入西方时,整个欧洲正处在中古时期,封建神学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禁锢,而蒙古人的西征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蒙古人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对欧洲传统观念的摧毁之下,欧洲人对以前深信不疑的神学所宣传的观点产生了质疑。
19
【拓展深化】
2.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
——摘编自【美】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对新航路开辟:蒙古西征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东方的好奇从未停止过,《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神奇渲染更是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遐想,召唤着探险家不顾一切艰难险阻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
20
对于亚历山大的评价,从古代以来
就存在争议。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
记》对他评价颇高,因为阿里安的材料
主要来自托勒密和阿利斯托布鲁斯。这
两人都是亚历山大的将军,而且后来都
称了王,需要抱紧亚历山大这棵大树。
因此《亚历山大远征记》吹捧之处甚多。
但也有一些古代作家,典型的是部分罗马作家,对亚历山大的残暴多有批评。近代早期西方学术界对亚历山大一般持肯定态度。那时正是西方殖民扩张的时代,需要亚历山大这样的“英雄”为西方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正名。
【拓展深化】
查尔斯·勒布伦《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
(1671年,法国)
3.学术观点:关于亚历山大的评价问题
21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学术界对亚历山大的评价越来越客观。美国学者贝狄安指出亚历山大是个精明的政客;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者如埃利斯、勃斯沃斯和霍恩布洛尔等,或强调马其顿国家发展对亚历山大的作用,或强调腓力二世的贡献,或强调波斯制度与文化对亚历山大的影响。他们更多地注意到亚历山大帝国的短命,指出亚历山大在征服战争中非常残暴,他执行的政策,不管是军事的还是政治的,都是失败的。他所谓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政策,实际是一种胜利者对战败者的掠夺和欺凌。从亚历山大未能为帝国建立一套稳定的制度并保持帝国统一而言,他无疑是失败的;他在征服东方的过程中,在推罗、加沙以及中亚的屠杀政策,无疑也是残暴的;他远征的目的也不是融合东西方,而是满足自己无止境的野心。但他的征服客观上把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的广大地区置于统一帝国(后来是希腊化世界)的统治之下,这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地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罗马帝国后来的统治和政策。
【拓展深化】
对亚历山大的评价服务于现实需要
22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亚历山大远征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三次西征
东西方交流
欧洲传教士来华、列班·扫马访欧
民族迁徙
希腊文化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都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
23
小结
1.有学者研究了公元前3世纪埃及文献中村长和村庄书吏的名字,统计发现:希腊名字的村长有46人,村庄书吏3人;埃及名字的村长有3人,村庄书吏20人;既有希腊名字又有埃及名字的村长15人,村庄书吏1人。由此推之,当时( )
A. 希腊人成为埃及的统治阶层 B. 希腊文化取代了埃及文化
C. 希腊化成为埃及的社会风尚 D.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孟凯斯(埃及人)担任基层书吏,经常要和埃及人打交道,埃及名字会给工作带来便利。在与上级联络时希腊名字就会派上用场,拥有希腊名字在基层社会也是一种享有地位的标志。
——徐晓旭《文化选择与希腊化时代的族群认同》
【达标训练 限时检测】
A
24
2.《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C.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达标训练 限时检测】
3. 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匹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C
C
25
4.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
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
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
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
【达标训练 限时检测】
B
26
5. 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加强了文化交流
B. 推动了民族迁徙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引发了宗教改革
【达标训练 限时检测】
6.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
A.火药等技术的西传
B.马其顿王国被吞并
C.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马可 波罗自陆路来华
C
B
27
我们要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当今社会,我们要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倡导“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促进文明间的和谐共生。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28
结语学习内容:《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1.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2.历史解释:概述希腊化时代的特点和蒙古西征的影响,认识战争造成了文化破坏,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3.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影响,认识古代战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学习过程 教学笔记
【自学环节·预习初探】【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概况: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根据教材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思考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哪些古代文明?3.据教材,分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提示:破坏性+建设性)(1)破坏性:(2)积极性:★【希腊化时代】(1)“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2)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公元前30年):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时间)(3)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这些地区被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4.阅读教材,举例说明希腊化时代的具体表现(1)亚历山大统治期间——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埃及自称__________(宣誓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波斯以________________自居,穿__________,沿用波斯帝国的______,任用_______为官员,推广___________。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_____,以_______________训练波斯士兵。(2)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化世界”①民族融合: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②统治阶层:统治阶层殖民者希腊人、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___________,占有_________,并享受__________,保持着________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_________(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化交流与成就:A.希腊文化中心逐渐_____:空间上由西移到东。帕加马、安条克、亚历山大城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B.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_____和______,促进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a.文学、史学、地理学领域: 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___________》和古典希腊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b.科学领域:欧几里得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精确计算__________;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基础研究。C.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在广大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______,保持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教材【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摘译自《恩泰克赛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据教材正文和地图,简要叙述蒙古三次西征的基本情况时间人物概况第一次1219-1225年成吉思汗第二次灭金后,1235-1242年拔都第三次13世纪中叶(1252-1260年)旭烈兀2.根据教材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思考蒙古西征涉及世界哪些文明?3.据教材,概述蒙古西征的主要影响。①版图:②经济:③文化:A.第二次西征后,两位____________到达______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_________流传至今。B.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_口述记录的《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C._______人列班 扫马经由__________到______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④民族迁徙: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欧亚内陆的__________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_________有所改变。A.由东向西迁徙:主要是西征的__________。14世纪后,与当地居民______。B.由西向东迁徙: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_______”。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互学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十一课材料三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2.蒙古帝国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材料一 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材料二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阻。……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果传入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三 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材料四 蒙古帝国时期,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东西方贸易在蒙古帝国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工”、“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材料五 《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也都受到了影响。根据材料概括蒙古帝国是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学习活动三】1.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中亚和西亚:①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后来逐渐恢复。②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但蒙古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所同化。对中国:①种族交融:成为“色目人”。②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进步。对欧洲:①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②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③引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2.蒙古西征对欧洲的影响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3.学术观点:关于亚历山大的评价问题 对于亚历山大的评价,从古代以来就存在争议。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对他评价颇高,因为阿里安的材料主要来自托勒密和阿利斯托布鲁斯。这两人都是亚历山大的将军,而且后来都称了王,需要抱紧亚历山大这棵大树。因此《亚历山大远征记》吹捧之处甚多。但也有一些古代作家,典型的是部分罗马作家,对亚历山大的残暴多有批评。近代早期西方学术界对亚历山大一般持肯定态度。那时正是西方殖民扩张的时代,需要亚历山大这样的“英雄”为西方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正名。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学术界对亚历山大的评价越来越客观。美国学者贝狄安指出亚历山大是个精明的政客;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者如埃利斯、勃斯沃斯和霍恩布洛尔等,或强调马其顿国家发展对亚历山大的作用,或强调腓力二世的贡献,或强调波斯制度与文化对亚历山大的影响。他们更多地注意到亚历山大帝国的短命,指出亚历山大在征服战争中非常残暴,他执行的政策,不管是军事的还是政治的,都是失败的。他所谓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政策,实际是一种胜利者对战败者的掠夺和欺凌。从亚历山大未能为帝国建立一套稳定的制度并保持帝国统一而言,他无疑是失败的;他在征服东方的过程中,在推罗、加沙以及中亚的屠杀政策,无疑也是残暴的;他远征的目的也不是融合东西方,而是满足自己无止境的野心。但他的征服客观上把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的广大地区置于统一帝国(后来是希腊化世界)的统治之下,这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地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罗马帝国后来的统治和政策。【达标训练 限时检测】【学习活动四】1.有学者研究了公元前3世纪埃及文献中村长和村庄书吏的名字,统计发现:希腊名字的村长有46人,村庄书吏3人;埃及名字的村长有3人,村庄书吏20人;既有希腊名字又有埃及名字的村长15人,村庄书吏1人。由此推之,当时( )A. 希腊人成为埃及的统治阶层 B. 希腊文化取代了埃及文化C. 希腊化成为埃及的社会风尚 D.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2.《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A.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C.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 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匹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4.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  )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 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 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5. 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A. 加强了文化交流 B. 推动了民族迁徙 C.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引发了宗教改革6.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A.火药等技术的西传 B.马其顿王国被吞并 C.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马可 波罗自陆路来华【绘制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