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清贫》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筹”“镯”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矜持不苟”“清贫”等词语的意思。(重点)2.依托“编写小剧本”任务,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领悟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3.借助“隔空微采访”“快演讲60秒”任务,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了解课文叙议结合的谋篇特点;联读整本书,深刻体悟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甘于清贫的品格和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难点)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在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建造着这样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内立有一座高7米的烈士雕塑。这位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是谁?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敬仰他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方志敏。师: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1月初,他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章。1935年8月,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地内心,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提示,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师:读了阅读提示,我们知道,它向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是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第二个是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要完成第一个任务,我们首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找到直接表达方志敏想法的部分以及他同两个兵士对话的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部分的内容。生:课文直接表达方志敏想法的部分是第一、第九和第十自然段。第2~8自然段写的是他与两个兵士的对话。师: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2~8自然段,从方志敏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呢?边读边在书上做批注。师:读了这部分的内容,谁来说一说方志敏和两个兵士的对话主要讲了什么?生:这部分对话主要讲的是,两个兵士企图从方志敏身上获取钱财,结果一无所获。师:我们再来看看方志敏所说的话。他的话语字字有力,落地有声。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从中你体会到了方志明怎样的品质呢?生:我从“哼”这个词中,看出他对国民党兵士充满嘲讽藐视。从他说的“是想错了”这句话中体会到,共产党人绝不会像国民党兵士那样一心想着钱财,贪得无厌。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补充?生:我从“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这句话中体会到,革命者不为个人谋利益,恪守清贫的品质。师:方志敏在说这些话时,他是微笑着淡淡地说。这是为什么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面对兵士的威吓,方志敏是如此淡然从容,充满了对敌人的藐视。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方志敏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师: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方志敏说的话。师:同学们,我们从方志敏的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廉洁奉公,一身正气。课文的这一部分还详细地写了两个国民党兵士,我们来看一看。请同学们读读这个句子,你能想象两名国民党兵士当时的内心活动吗?生:从两名国民党兵士的语言中可以想象到,他们当时一定在想:像方志敏这么大的官一定很有钱,说没钱那是骗人的鬼话。师:那么,为什么要详细地写兵士说的话呢?生:通过对他们语言的描写,体现出共产党人为天下谋幸福。甘愿清贫的崇高品质。师:老师补充说明一下,通过对兵士的语言描写,是从侧面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师:我们再来看看后面这两句,你们一定也能体会到什么。生:第二句对士兵的动作进行了描写,“弓着背,过细地捏”,他们一定在想这个当官的一定把钱藏在什么地方了,仔细地搜一搜,一定能把钱搜出来。生:第三句兵士“怀疑而又惊异”的神情,他们一定在想,像方志敏这样的大官怎么真的会没有钱?从“走吧”这两个字的话语中,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失望。师:大家交流得不错,同学们想一想文章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呢?生:这些兵士的贪婪凶恶,与方志敏的清贫廉洁,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兵士的描写,更体现出方志敏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天下谋幸福,甘愿清贫的崇高品质。师:接下来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1和第9自然段,你又能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做做批注。生:句中“十余年,长期,一向”等词,说明方志明长期过着朴素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生:从“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感受到他管理那么多款项,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平,将钱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真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令人钦佩!师:这一自然段中的“矜持不苟”这个词,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矜持”指庄重,严肃;“不苟”是不随便,不马虎。联系到课文中,指的是方志敏约束自己,一丝不苟,恪守清贫。师: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甘于清贫,舍己为公。而在国民党的官僚政客们看来,颇似奇迹,认为夸张。句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谋求私利,突出了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九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词“传世宝”,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流传于后世,子孙后代相继的珍贵之物。在文中,这几样“传世宝”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竟然是几套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而这些就是方志敏唯一的财产。从中更让人感受到方志敏生活的清贫和朴素。师:这里还有一个词“齿冷”,意思是耻笑。这传世宝会让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是因为这些裤袜实在太寒酸,太不足挂齿了。而这些东西也是方志敏唯一的财产。作者运用了讽刺的语气,既讽刺了国民党官僚政客的贪婪,又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方志敏生活的朴素,感受到他身上清贫廉政的浩然正气。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两个自然段。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师:课题是《清贫》,“清贫”的意思是贫穷,学习了课文后,你能说说对清贫的理解吗?生:“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共同品质,为了革命事业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甘于过洁白朴素的生活。生:“清贫”不仅是生活的朴素,更是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将清贫作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师:是啊,“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今天伟大的建设年代同样需要它。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甘于清贫,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一生简朴,为祖国进步和发展而奉献的人。“清贫”不再是生活上的贫困,而是共产党人艰苦朴素,舍己为人,清正廉明的写照。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