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基础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基础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22分)
1.竹筏前进的动力是 ,竹筏比独木舟要稳定得多,主要的原因是 。
2.人类科技发展至今,造船的技术也日益精进。请你回忆船的发展史,写出古今两种船 。
3.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 可以改变船的 和 。
4.相比独木舟,竹筏的底部更 ,平稳性更 ,装载量更 。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6.小泰将小马铃薯放入清水里,发现小马铃薯在清水中 (填“浮”或“沉”)。小泰突发奇想,想改变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他需要往水盆里加入足量的 (填“酒精”或“盐”)。
7.潜水器和潜艇不同,潜水器靠螺旋桨下沉,而潜艇则有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 (填写“上浮”或“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 (填写“上浮”或“下沉”)。
8.现代轮船有 、 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 还可以阻止船体漏水后向其他地方蔓延,预防沉船。
9.常规的潜艇一般用 做动力,核潜艇的动力来自 。(均填“柴油”或“核能”)
10.在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好只有 个不同的条件。
11.山东舰的飞行甲板平坦宽阔便于飞机起降,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甲板的前端是翘起的,并且边缘是圆弧形,这样设计是为了 。
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2.1000年前,人们根据脊椎动物的脊椎骨架,发明了龙骨船。( )
13.帆船和机动船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船的载重量不同。( )
14.万吨轮船能够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是用木材做的。( )
15.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
16.潜艇设计成鱼类的形状,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更加美观。( )
17.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小。( )
18.在制作小船时,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
19.流线型船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在水中行驶得更快。( )
20.设计我们的小船时,要独立进行设计、制作,不可以与他人交流。( )
21.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制作→设计→完善→测试”等过程。(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2.把下列不同种类的船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
B.摇橹木船—独木舟—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
C.蒸汽船—独木舟—帆船—摇橹木船—轮船—潜艇
23.帆船在水中行驶,主要靠的是( )。
A.浮力 B.风力 C.人力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的船只能航行很短的距离,没有现代的船只航行的距离远
B.钢铁等金属材料不能用来造船,只有木头等轻质材料才可以造船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船只体积越来越大,载重量也越来越大
25.我们通常不会选择( )来造船。
A.竹竿 B.木头 C.石头
26.物体在水中有沉浮,( )在水中是浮的。
A.空的易拉罐 B.废电池 C.剩饭菜
27.科技节知识竞赛中,老师要求选择载重量最大的船,小红应该选择( )。
A.摇橹木船 B.竹筏 C.明代宝船
28.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龙舟前行借助的动力是( )。
A.风力 B.人力 C.电力
29.制作竹筏模型时,我们不需要用到的材料是( )。
A.鹅卵石 B.竹子 C.绳子
30.作为船首,减少阻力最佳的形状是( )。
A. B. C.
31.制作一艘小船时,一般会经历的过程是( )。
A.设计制作——测试——问题——完善
B.问题——设计——制作——完善——测试
C.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
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30分)
32.张强同学为了探究船首的形状对阻力的影响做了下面的实验。如表所示是他未完成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实验记录表:
实验材料:木块、绳子、水槽、曲别针 实验步骤: (1)将两块木块制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木块上,另一端系上( )数量的曲别针。(填“相同”或“不同”) (3)将木块放在水槽一端,同时放手,观察那个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 实验现象:船首较 ( )的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填“尖”或“平”)
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下面的两艘船中,( )号船受到的阻力小。(填“①”或“②”)
33.下面两幅图是阳光小组利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制作的橡皮泥小船,两艘小船空载时的重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垫圈测试小船的承载能力,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A.最多承载了37个垫圈 B.最多承载了15个垫圈
(1)如图所示,用同样多的橡皮泥捏A、B两艘不同形状的小船,小船承载垫圈数量较大的是( )船。
(2)A船底面积比B船底面积( )(选填“大”或“小”),并且A船浸入水中的部分( )(选填“多”或“少”),所以A船的载重能力就大一些。
(3)如果要让B船的承载量有所提升,在不增加橡皮泥的情况下,除A船的形状外,还可以捏成( )等形状,也有可能让小船浮在水面上。
(4)实验中装载用的货物是垫圈,我们还可以用( )当装载物。
(5)除了用橡皮泥造船,课堂上还可以选择( )来造船。
(6)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是( )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它们的( )变大了。在水中受到的( )也增大了,也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34.小科小组为了研究船的载重量与船的底面积是否有关,用边长12厘米正方形铝箔纸设计了四艘不同底面积的船(设计图如下),并进行了载重量测试。Cm3
①高为1厘米的船 ②高为2厘米的船 ③高为3厘米的船 ④高为4厘米的船
体积:_____Cm3 体积:______ Cm3 体积:______Cm3 体积:_____Cm3
能装15个垫圈 能装20个垫圈 能装16个垫圈 能装10个垫圈
(1)请你计算出四艘铝箔船的体积,填在图下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2)请你将以上四艘铝箔船的载重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正确排序为 。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船的载重量与船的 有关,相同质量的同种材料,制作的船 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4)有同学将垫圈换成了弹珠来测试②号铝箔船的载重量时,发现弹珠会滚动,导致小船容易侧翻。下列做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换成更小的弹珠 B.给船舱分格
C.增加船的底面积 D.增加船的边缘高度
35.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小船,分析并回答下面问题。
(1)明确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①动力设计:使用 作为小船的动力系统。
②船身设计:船身选 材料,更容易 在水面上。船体比较宽,增加了船的 和 。
③外形设计:船头做成了 形,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 ,可以行驶得更 。
(2)下列关于船的设计中,( )可以增大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①加宽船体 ②增大船的体积 ③减轻船身重量 ④加大动力 ⑤均匀摆放货物 ⑥加设船舱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 C.③⑤⑥
(3)如果你是小船测试组的评委,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小船测试内容的是( )。
A.小船的载重量 B.小船的稳定性 C.制作小船的材料
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16分)
36.在制作:“我的独木舟”实验中,在给独木舟放置钩码时。怎样才能做到让独木舟保持稳定、不侧翻?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又有哪些不足?
37.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为了保持舰体的平衡,需要怎么做?
38.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
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5分)
39.某科学实验小组用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了3艘小船,甲、乙、丙分别是3艘小船的设计图(单位:厘米)。
甲 乙 丙
(1)根据设计图,可以计算出船的体积。
①甲船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②乙船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③丙船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与弹珠相比,用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的优点: 。
(3)向小船中添加垫圈时,小船会 (填“上浮一点”“下沉一点”或“不变”),小船排开的水量会 ,小船受到的浮力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上同)。
(4)丙船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船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
(5)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船(包含装载的货物)的重力。
40.研究我的船模。
如图,小科把一根木头做成了一艘船的模型。
(1)小科的船模属于 (填船的类型)的模型。
(2)这种船在材料上主要是利用了木头 的特点,但它在运输货物时有 、 等缺点。
(3)小科用细线拉着船模在水中航行,当其他条件一样时,拉甲端比拉乙端航行速度更 (填“快”或“慢”)一些。这是因为流线型船首可以 。
41.2017年5月23日,我国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下潜,首次观察到了4811米的海底世界。之后“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经过多次下潜,最深下潜达到了7026米。图1中a、b、c分别表示“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的三个位置,其中a沉到水底,b悬浮在水中,c浮在水面。
图1 图2
(1)图1中潜水器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的;图2中鱼缸里的鱼,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的。
(2)“蛟龙”号潜水器排开水量最少的位置是 点
(3)按潜水器从重到轻给三个位置排序 。
(4)比较三个点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大小,a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c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上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画出潜水器在a点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在相应的箭头旁注明浮力和重力。
参考答案
1. 人力 底部宽
解析:竹筏在平静的湖面上航行时,动力主要来自人力。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缺点是易浸水。
2.帆船、轮船
解析:船从古至今的发展形态:从小木筏,到古代帆船,再到古代远洋帆船,我国帆船在世界上闻名,等发展到现代,就出现了现代货轮、客轮等。
3. 结构 载重量 稳定性
解析: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人类早期的船只都是用浮的材料来制作,随着科技的进步,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比如钢铁制造的轮船就能在水中航行。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比如独木舟和竹筏,都是浮的材料制成的,但竹筏的底面积更大,载重量和稳定性都优于独木舟。
4. 大 好 多
解析: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竹筏与独木舟相比,体积更大,载重能力更强。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大,稳定性更好,能够承载更多的重物。
5. 体积 越大
解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密度、形状有关,与物体大小无关。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6. 沉 盐
解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要重,所以小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同体积的马铃薯比盐水要轻,在盐水中会浮起来,所以需要往水盆里加入足量的盐。
7. 下沉 上浮
解析: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达到改变沉浮的。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8. 骨架 船舱 船舱
解析:船舱结构的设计不但增加船只的牢固性,而且便于分类装载货物,有利于提高船只的平衡,不至于发生侧翻。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船舱还可以阻止船体漏水后向其他地方蔓延,预防沉船。
9. 柴油 核能
解析: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量来下潜和上浮,排空压载舱,重量变轻实现上浮;水灌满压载舱,重量变大实现下潜。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10.一
解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除了改变的那一个因素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好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       
11.减小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解析:当甲板前端翘起,船舶行驶时,可以减少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阻力,从而提高航行速度。边缘是圆弧形,也是为了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12.√
解析: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独木舟底面积小,体积小,运载能力非常小。1000年前人们根据脊椎动物的脊椎骨架,发明了龙骨船,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制造出大型 木质帆船。
13.×
解析: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帆船利用风力驱动,机动船使用机械动力,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方式的差异。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4.×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块在水中是沉的,但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形,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万吨轮船都是由钢铁做的,不是用木材做的,钢铁做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故题目说法错误。
15.√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题目说法正确。
16.×
解析: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鱼类的身体形状大多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最小,所以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流线型,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7.×
解析: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18.×
解析:设计制作小船,需要从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多重考虑。给船安装的动力系统也不是越多越好,动力系统过多反而会增加船体重量和占用船体空间。
19.√
解析: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流线形船首的船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在水中行驶得快。
20.×
解析: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设计时,我们既要发挥自己聪明智慧,更需要与他人合作,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故题干表述错误。
21.×
解析: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
22.A
解析: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船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货物运送到远方。船只的发展历程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潜艇。故选A。
23.B
解析:帆船,船体上有桅杆,三角形的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桁上,是一种利用大自然的风力驱动前进的船。故选B。
24.C
解析:古代的船只也能远距离航行,但速度较慢,A错误;
木头等轻质材料可以制造小船,但很多巨大的轮船要用钢铁来制造,B错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船只体积越来越大,载重量也越来越大,C正确。
25.C
解析:造一艘小船需要制定计划,进行制造、改进和完成。在水中容易飘浮的材料适宜用来造船,例如木头、竹竿等浮的材料最适宜用来造船。我们通常不会选择石头来造船。
26.A
解析: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废电池比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剩饭菜材料不同,在水中有的上浮,有的会下沉;空的易拉罐在水中容易上浮。故A选项正确。
27.C
解析: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明代宝船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多,载重量最大。C符合题意。
28.B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船的动力可以有很多,比如风力、人力、电力、核动力、内燃机提供的动力、蒸汽装置的动力等。龙舟前行借助的动力是人力。故选B。
29.A
解析:造一艘小船要先有设计思路,一般就是先要搞清楚造一艘什么样的船,只有确定了船的类型才能再进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竹筏或木排模型时,我们所需的材料是竹子或木条、绳子。鹅卵石比同体积的水重,在水中容易下沉,因此不用鹅卵石。
30.C
解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船头做成尖头的形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31.C
解析:设计制作的六个流程: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所以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C符合题意。
32. 相同 尖 ②
【分析】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流线型的船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
解析:探究船首的形状对阻力的影响。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实验可知,将两块木块制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木块上,另一端系上相同数量的曲别针。将木块放在水槽一端,同时放手,观察那个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将木块放在水槽一端,同时放手,观察那个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实验现象:船首较尖的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下面的两艘船中,②号船受到的阻力小。
33. A 大 多 浅盘形 玻璃球、硬币、螺母等 铝箔 沉 体积 浮力
解析:(1)A船最多承载37个垫圈,B船最多承载15个垫圈。显然,A船承载数量较大。
(2)A船做成了盒子形状,B船做成了小船形状,A船底面积要比B船的底面积要大,并且A船比B船浸入水中的部分多。
(3)如果要让B船的承载量有所提升,在不增加橡皮泥的情况下,除A船的形状外,还可以捏成浅盘形等形状,也有可能让小船浮在水面上。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
(4)实验中装载用的货物是垫圈,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球、硬币、螺母等当装载物。装载物要小巧,方便拿放,数量足够,测试时要选取同一种载重物。
(5)除了用橡皮泥造船,课堂上还可以选择铝箔纸来造船。铝箔纸也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且经济、方便、易造型。
(6)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是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它们的体积变大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也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用沉的材料造船,通过改变它们的形状来增大它们的体积,从而增大它们在水中的浮力,让其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34.(1) 100 128 108 64
(2)②③①④
(3) 体积 体积
(4)B
【分析】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解析:(1)根据表中铝箔纸的底面积和船身高度可以计算出,①船的体积是:1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②船的体积是:8厘米×8厘米×2厘米=128平方厘米;③船的体积是:6厘米×6厘米×3厘米=108平方厘米;④船的体积是:4厘米×4厘米×4厘米=64平方厘米。
(2)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四艘铝箔船的载重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即体积从大到小的排序,即②③①④。
(3)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4)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
35.(1) 橡皮筋 木头 浮 载重量 稳定性 尖 阻力 快
(2)A
(3)C
解析:(1)动力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小船用橡皮筋作为小船的动力系统,利用了弹力。船身设计:船身选木头材料,更容易浮在水面上。船体比较宽,增加了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外形设计:船首形状不同的船受到水的阻力是不同的。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2)船的载重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加宽船体、增大船的体积、均匀摆放货物、加设船舱可以增大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减轻船身重量和加大动力并不可以增大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所以A符合题意。
(3)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如果你是小船测试组的评委,小船测试内容的是载重量和稳定性。小船的稳定性不属于小船测试内容,所以C符合题意。
36.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能力很小。
解析: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在放置钩码时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缺点。
37.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
解析:物体在水中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山东舰的舰岛(甲板上的建筑)设计在舰身的一侧,则重心偏向一侧,舰体的稳定性较差,可以将其他的重物及人都集中在舰身的另一侧,从而保持舰体的平衡。
38.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
解析: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增大小船的体积,来增加载重量。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头设计成尖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给小船安装电力动力系统,为小船提供稳定的动力。
39. 392 400 216 垫圈不会像弹珠一样滚动,测量的载重量更准确 下沉一点 增大 增大 小于 等于
解析:(1)根据表中铝箔纸的底面积和船身高度可以计算出,船型甲的体积是:14厘米×14厘米×2厘米=392立方厘米;船型乙的体积是:10厘米×10厘米×4厘米=400平方厘米;船型C的体积是:6厘米×6厘米×6厘米=216平方厘米。因此,三艘船的体积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2)与弹珠相比,用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的优点:垫圈不会像弹珠一样滚动,测量的载重量更准确。
(3)向小船中添加垫圈时,小船会下沉一点,小船排开的水量会增大,受到的浮力会增大。
(4)丙船底面积小,所以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小于乙船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
(5)根据物体沉浮规律,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船(包括装载货物)的重力。
40. 独木舟 在水中会浮 载重量小 不稳定 快 减小水的阻力
【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
解析:(1)木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出现最早的船只。小科的船模属于独木舟的模型。
(2)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独木舟稳定性差,很容易侧翻。
(3)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41. 重量 体积 c a>b>c 等于 小于
【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解析:(1)鱼缸里的鱼,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沉浮的。根据鱼类的运动,人们发明了潜水器。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重量轻时上浮,重量重时下沉。
(2)“蛟龙”号潜水器排开水量最少的位置是a点,沉到水底。
(3)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重量轻时上浮,重量重时下沉。重量越大,下沉越深,所以按潜水器从重到轻给三个位置排序a>b>c。
(4)“蛟龙号”从海面上下沉到7000米深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完全浸没;它所受的浮力是先变大后不变。比较三个点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大小,a潜水器受到的浮力等于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小于c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5)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改变。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