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 基础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 基础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
考试分数: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10分)
1.水不仅能溶解 物质,还能溶解 、 物质。
2.像食盐、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你不见的微粒, 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 。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 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 的食盐。
4.在做分离沙子和糖的实验中,将沙子和糖混合后,要先 一段时间。
5.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 和 。
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可以用细筛子把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
7.做白糖水蒸发实验时,熄灭酒精灯后就可以用手拿蒸发皿。( )
8.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实验时,冷水和热水的量要相同。( )
9.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 )
10.红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小红口渴要喝糖水,妈妈将糖放入开水中,并用筷子搅拌,这样做主要为了( )。
A.使开水凉得更快
B.使糖水更甜
C.使糖溶解得更快
12.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
A.搅拌与小颗粒
B.搅拌与加凉水
C.搅拌与不搅拌
13.我们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类比实验
14.当蜂蜜完全溶解在水中后,喝的时候会觉得蜂蜜水的( )。
A.上部比较甜 B.下部比较甜 C.各个地方一样甜
15.沙子和白糖的分离实验中,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把沙子从糖水中分离出来。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10分)
16.“探究搅拌能否加快肥皂块在水中的溶解”
(1)我的假设:搅拌( )(填“可以”或者“不可以”)加快溶解。
(2)实验材料:两块同样大小的肥皂块、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水、搅拌棒
(3)相同条件:1.在两个杯子中倒入( )的水 2.把两块相同的肥皂块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4)不同条件:( )、( )。
(5)观察比较,看哪杯水中的肥皂块溶解得快。
(6)实验现象:( )的那杯水中肥皂块溶解得快。
(7)实验结论:搅拌( )加快溶解。
17.某小组在课堂上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量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往一个大玻璃杯和一个小玻璃杯中各加入半杯水。
第二步:用电子秤分别称取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
第三步:将20克食盐倒入大玻璃杯,将20克小苏打倒入小玻璃杯。
第四步:用玻璃棒搅拌两杯水,直到水中的物质不能继续溶解。
第五步:比较水中没有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发现没有溶解的小苏打比没有溶解的食盐多。这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量比小苏打多。
请指出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并说明怎样改正。
18.研究搅拌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请你根据提示设计实验。
需要的材料: 、 、 和水。
不同条件:一个 ,一个 。
相同条件: 、 和 。
实验现象: 的食盐溶解得快, 的食盐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能 食盐的溶解。
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9分)
19.加快溶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应用价值,请举例说明。
20.想一想,她们三人中,谁说得对?为什么?
小红:“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
小明:“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小华:“搅拌后不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1.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的例子。
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1分)
22.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的多。
实验时,先用 称量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每次称3克作为1份,分别用纸包好。
先在烧杯里倒入 毫升冷水,放入 份食盐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等食盐充分 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直到食盐 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
按相同方法再做小苏打实验。
我们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同样多的水中, 溶解的多。
23.怎样分离沙子和白糖?
(1)先将白糖和沙子都倒入水中,白糖会 ,沙子 。
(2)然后 一段时间。
(3)再将 缓慢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4)最后再用 的方法把糖从糖水中分离出来。把糖从糖水中分离出来。需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有三脚架、 、 、 、 。
参考答案
1. 固体 液体 气体
解析: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很多,比如酒精、醋等液体,还有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
2. 均匀 溶解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像食盐、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你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3. 限度 一定量
解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4.静置
解析:分离沙子和白糖,可以根据白糖能够在水中,而沙子无法在水中溶解的特点进行分离,在做实验前,将沙子和糖混合后,要先静置一段时间。
5. 食盐 水
解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所以横线处应填食盐、水。
6.×
解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过滤方法也就不同。由于铁屑可以被磁铁吸引,而食盐不可以,所以食盐中的铁屑可以用磁铁吸出来。用细筛子是不能把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的。
故题干说法错误。
7.×
解析: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等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实验仪器,防止烫伤。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8.√
解析:在研究食盐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速度快慢的实验时,冷水和热水要一样多,食盐的多少要相同,食盐要同时放入两杯水中,注意变量的控制。
9.×
解析: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9.6克小苏打,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题目说法错误。
10.√
解析: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拌都能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其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根据影响物体溶解快慢的因素,红糖在热水中溶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
11.C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小红口渴要喝糖水,妈妈将糖放入开水中,并用筷子搅拌,这样做主要为了使糖溶解得更快。故选C。
12.C
解析:对比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改变同一个条件,C选项搅拌与不搅拌改变的是搅拌这一条件,形成对比。A和B改变的是不同的条件,无法形成对比。
故选C。
13.A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
故选A。
14.C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蜂蜜可以溶于水,所以完全溶解在水中后,它在水中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溶液各个地方一样甜。
故选C。
15.A
解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白糖易溶于水,沙子很难溶解。把它们倒入水中,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把糖水缓慢倒入另一个烧杯中。这样就可以将沙子分离出来,所以答案为A。
16. 可以 同样多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搅拌 可以
【分析】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解析:(1)假设是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这里我们猜测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假设不一定是对的,既可以猜测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也可以猜测“不可以”加快溶解。
(2)对比实验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也就是两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才能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在这个实验中相同条件是同样多的水,相同的肥皂块。
(3)(4)在这个实验中不同条件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5)(6)通过观察得出搅拌那杯水中肥皂块溶解得快,因此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17.实验第一步不对,玻璃杯的大小应该一样;实验第三步不对,每次应该加少量的食盐和小苏打,最好是2g,这样才能够测量出准确的数据。
解析: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某小组在课堂上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量的实验操作中,第一步采用的实验仪器玻璃杯大小不一,是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应该用完全相同的玻璃杯;第二步,用电子秤分别称取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是正确的;第三步,将20克食盐倒入大玻璃杯,将20克小苏打倒入小玻璃杯,做法不合适,不能将20克小苏打和20克食盐一次倒入玻璃杯中,应该分成多份,一次加入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第四步,用玻璃棒搅拌两杯水,直到水中的物质不能继续溶解,是正确的;前面操作步骤错在错误,玻璃杯大小不同,水量不同,那么第五步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8. 两个烧杯 两个水杯 玻璃棒 用冷水溶解食盐 热水溶解食盐 相同的杯子 相同的水量 相同的食盐颗粒和质量 热水 冷水 加快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需要的材料:两个烧杯、一个玻璃棒、食盐和水。
不同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搅拌,所以应该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相同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搅拌,其他条件比如杯子、水量、食盐颗粒和质量都要保持不变;
实验现象:热水的食盐溶解得快,冷水的食盐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19.
加快溶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应用价值。比如:洗衣服时,为了使洗衣粉尽快溶解,人们常常把洗衣粉放在热水里。人们常常把砂糖放入水里用筷子搅拌加快糖的溶解。用冰糖炖银耳时,人们常常把一块冰糖磨碎再放入水中。
【分析】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解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磨成粉末。例如洗衣服时,为了使洗衣粉尽快溶解,人们常常把洗衣粉放在热水里。人们常常把砂糖放入水里用筷子搅拌加快糖的溶解。用冰糖炖银耳时,人们常常把一块冰糖磨碎再放入水中。
20.小红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小明错:增加食盐的量,不能增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小华对:搅拌后不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
解析: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的溶解。搅拌后不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
因此,小红:“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说法错误。
小明:“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法错误。
小华:“搅拌后不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法正确。
21.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去除里面的砂子与空壳。
解析:在生活中有很多将混合物分离的例子,例如: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去除里面的砂子与空壳。
22. 天平 50 1 溶解 不能溶解 食盐
【分析】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能力是指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解溶质的能力。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多。
解析:实验时,先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我们每次称3克作为1份,用纸包好。我们先做食盐能溶解多少包。在烧杯里倒入50毫升冷水,放入1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等食盐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按相同方法再做小苏打实验。我们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溶解的多。
在两个烧杯中各盛约50毫升的水,各取一份分别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到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再溶解为止。他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了实验,记录数据如下:食盐溶解7份,小苏打溶解3份。他根据数据得出小苏打和食盐相比较,的溶解能力强。他推算100毫升水大约溶解35克食盐。
23. 溶解在水中 不可以溶解水中 静置 糖水 加热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蒸发皿
【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过滤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
解析:分离沙子和白糖,就利用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而白糖可以溶解的特性。
(1)分离白糖和沙子,先将白糖和沙子都导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白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可以溶解水中。
(2)把含有白糖和沙子混合后的水静置放一段时间,等沙子全部沉入烧杯底部。
(3)再把糖水慢慢倒入另一个烧杯中,此时沙子分离出来了。
(4)最后给糖水加热,水慢慢蒸发,分离出白糖;此实验需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有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烧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