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预案)
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23.08 使用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 题 《声现象》复习 课 型 复习课
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科学思维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声音的利用。
难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法
学法 指导 阅读教材27—44页,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结合PPT复习
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梳理: (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C.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D.声音的三个特性: 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B.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2.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二、课堂训练题目精选 A.本章知识点填空 1.声音是由发生体的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靠___来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是它不能形成___;可见,声音传播时是以___的形式传播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一般而言,声音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m/s。声音在到达人耳的过程中,经历了 振动,然后这种振动经过 的传导,最后到达人脑的 中枢才形成声音的。人的颌骨、头骨也可传声。这叫做 传导。有时,医院会利用超声波来给病人去除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又如,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从而把灰尘振掉。 3.回声是由于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而___回来的声音;人的耳要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要达到__s,也即障碍物离原声的距离至少要达到__m。所谓的“回声定位”就是利用了声音的 原理,这方面的应用有 。 4.“土电话”在“打电话”时,发声者发声后,声音通过土电话的细棉线的___而达到对方的耳中。 5.音调是指声音的___,也即通常讲的“调子高低”问题,或声音的“尖不尖”问题;它是由物体振动的 来决定的。超声波是其 超出了 Hz的声音,次声波则是振动频率 20Hz的声音。 6.响度是指声音的 ,也即通常讲的“嗓门大或小”问题。它是由物体振动的___来决定的。 7.减弱噪声的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8.小明是个乐器迷,爱玩弄各种乐器。一次,他在房间里分别弹了二胡、琵琶和笛子,但外面的同学一下子就讲出乐器的名字。这是靠区别各乐器的 来区分的。 三、知识应用 9.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___的___而产生的。当有人敲鼓的时候,如果在鼓面上刚好有几粒沙子,则可看到沙子跳动起来,据此可知,__________。 10.在一个玻璃钟罩里有一只电铃,通电时,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铃的声音。但如果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通电后,人将___(“能”、“不能”)听到声音,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正在钓鱼的人总是不愿讲话,是因为_______,会把鱼吓跑的。 12.在录音机正前面约6cm的地方点燃一只蜡烛,并且使烛焰对着扬声器的中央,当打开录音机并使录音机发出强烈的节奏,则你可观察到_________的现象。据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 13.“声音的三个特性”考题(1)“震耳欲聋”是指___;(2)“声音刺耳”是指___;(3)“小芳的歌唱得比小红的好”,这指的是两人的声音的____的好坏;(4)收音机、电视机上的“volume”旋钮所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5)人耳很容易区别笛子、二胡的声音,是靠辨别他们的____;(6)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的发出声音的___;(7)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是指___;(8)初中男学生的声音浑厚而沉闷,是他们的声音___小;(9)“低声细语”是指___小;(10)“这首歌音太高”是指声音的___;(1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而女高音歌手则为他轻声伴唱。前者指的是声音的___,后者指的是声音的___;(12)购买音响设备时,总要考虑其“保真度”,这是指保持原声的__。 14.笛子发声是管内的空气柱发生___的结果. 15.当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振动的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响度是表示声音的 ,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发声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 ;响度还跟人到发声体的 有关,距离发声体 ,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音色是指声音的 ,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性。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个音符,我们可以区分开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乐器的 和 不同,使发出声音的 不同。控制噪声可以从 、 和 三个方面着手。 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3.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 (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 5.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如图5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 ,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 。
作业 布置 完成优佳学案单元复习作业
板书 设计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