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预案)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第 周第1课时课题 3.3 汽化和液化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知道沸腾的概念。 2、科学思维 (1)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3、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水沸腾的特点和沸点的概念。 (2)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3、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学习,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特点。难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得出沸腾的条件。教学 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学法 指导 学生实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坐标图象对比,得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渗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具 塑料袋、酒精、水槽、热水、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纸锅烧水》等。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演示并提问】教师用粉笔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让学生观察现象。开始看不清黑板上写出的字,过一会,白色的粉笔字“汽化”很明显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酒精蒸 发掉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小结】洗衣服后晾晒干,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水(酒精)和水(酒精)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化,今天学习——《3.3汽化和液化》。 学习新课 一、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和液化 【演示】如下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现象: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视频演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让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归纳总结】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给出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学习新课 二、沸腾 【提问】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沸腾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对于沸腾现象,你还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1. 沸腾 物理学中把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2.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猜想和假设】水沸腾时会产生很多气泡,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2)实验装置: AB段:水吸热,温度会不断升高; BC段: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虽然水还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描述水的沸腾现象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 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归纳总结】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得出实验结论: 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度不再升高,停止加热后,水的沸腾停止。 【交流与评估】 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水的沸点与其他小组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回顾实验中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说出改进的措施。 (1)在实验中,水的沸点一定是100℃吗?若不同的话,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2)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分析】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没过温度计玻璃泡)等。 3. 沸点 (1)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指导阅读】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 C(标准大气压) (2)沸点表 【指导阅读】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 C(标准大气压) (3)注意事项 ①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烧杯里面的水用热水,且加盖。水不宜过多,但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②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③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 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4)实验数据与现象 时间/min00.511.522.5…温度/℃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未到水面就消失。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分析论证】 (1)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坐标纸上,然后再将这些占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归纳】由沸点表看出: ①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②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 C。 ③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提问】液体的沸点变不变?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如图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现象: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分析】在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气压减小,同时水的温度也降低。此时水又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降低了。 【归纳结论】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3)现象与应用: 【提问并归纳】 ①用火煮鸡蛋,当锅内水沸腾后,是继续用大火加热还是改用小火?试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大火和小火的效果相同。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所以还是用小火更省燃料,还保护环境。 ②高压锅的原理是什么? 【分析】锅内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可以提高锅内的温度。 ③【演示】纸锅烧水 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给纸锅加热一会儿,水沸腾,而纸锅并没有燃烧。 【分析】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播放视频】——《纸锅烧水》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例题1】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请指出图1中的两个错误之处:①_______,②_______。 (2)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3)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4)图中a、b是两个小组用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实验时绘制的沸腾图像,从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实验即将结束,李利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______,但温度_______。作业 布置 完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报告板书 设计 一、汽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沸腾 1.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沸点:各种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