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预案)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第 周第 课时课 题 4.1光的直线传播 课 型 新授课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 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讲解学法 指导 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教具 多媒体课件,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二、讲授新课。 1.光源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探究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用激光笔射向 1. 充满烟雾容器内 2. 盛水的玻璃槽内 3. 块状玻璃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 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探究点二 光的传播速度 提问: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玻璃。 板书:c=3×108 m/s (4)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或速度的单位。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分析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光源定义: 叫光源。 自然光源,如 太阳, 、 等; 人造光源,如 篝火、 、 、 等。 月亮是否是光源?说明理由: 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① : ② : ③ : ④ : 4、光速: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 展示交流 1.光是如何传播的: 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或者说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练习] ①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 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②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2.光速: 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常用字母c表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活动3: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光年”什么意思? 是什么的单位? 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练习] ③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是 单位(也就是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合作探究: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 影子: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影子。 日食和月食: 典例示范 例1:如图,某人在路灯下,请画出它的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 变型1:人走路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2.电视上位于幕布后面的表演者利用自己的一双手做造型,观众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这个节目利用了光在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km/s。 光在 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4.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作业 布置 课前:预习课本并完成导学案; 课后:完成本节课同步作业。板书 设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c=3×108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