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 平面镜成像素养目标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评价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记住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预习导学】生活中的物理《月下独酌》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可是他的诗句里面却说是三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光下诗人在地上的影子,第三个是谁呢 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平面镜是指反射面是 面的镜子。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物体大小与像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答案】1.平2.虚 相等 相等 垂直 对称对点自测1.小佳从平面镜里看到电子钟的图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刻是 ( )A.21:10 B.10:21C.10:51 D.12:0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诗中描绘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远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学习小助手·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物体跟平面镜的距离变大时,眼睛会感觉像变小,原因是视角变小了。【答案】1.C 2.D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像原理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成像光路图。(1)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2)S点会发出 条光线,其中一部分会被平面镜 进入人眼。 (3)因为人眼总是感觉 ,所以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感到光线是由反射光线的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 ,如图所示。 (4)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 。 【答案】1.光的反射2.(1)(2)无数 反射(3)光沿直线传播 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 像(4)虚像对点自测3.如图所示,桌面下方有一小球S,人眼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小球的像S',试确定小球S的位置并完成人眼看到小球的像的光路图。【答案】3.答知识点三 凹面镜和凸面镜 1.球面镜分为凹面镜和 镜,它们工作时 光的反射定律。 2.将一束平行光照在凸面镜上,使平行光束 ;照在凹面镜上,使平行光束 。 【答案】1.凸面 遵循2.发散 会聚对点自测4.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实际上是 ,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5.根据凹面镜 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耳鼻喉科医生用 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答案】4.凸面镜5.会聚 凹面【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支架。【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沿着纸中间的直线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④移去蜡烛B,取一张白纸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⑤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⑥移开玻璃板,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1.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步骤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① ; ② 。 3.根据步骤④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4.讨论: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 ②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③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④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 为什么 。 ·学习小助手·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2.实验中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答案】1.像和物体大小相等2.①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③较黑暗④选薄的,因为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表面都会成一个像(即重影),不易确定像的位置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