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课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记住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识别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记住生活和现代技术中声的两个应用。3.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通过实例识别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重点:声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的辨析。思维导图【单元达标】达标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思路导引 声音可以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结论总结】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及其原因条件 原因发声体振动 可以产生声音有传声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响度足够大 能量足够大,可以引起鼓膜振动频率合适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答案】C达标检测1.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处。 【答案】1.振动 空气达标点二 声音的特性例2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思路导引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在此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答案】B达标检测2.物理课上,老师正在为大家演奏长笛。当老师用同样的力吹长笛,同时手指按住长笛上不同的小孔时,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答案】2.B达标点三 声的利用例3 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思路导引 声音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答案】B达标检测3.请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还是能量:(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弱;(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5)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填序号) 【答案】3.(1)、(2)、(3) (4)、(5)达标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4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思路导引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 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控制噪声的途径 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应用实例 摩托车消声器 城市道路两旁加隔音墙 佩戴耳罩【答案】B达标检测4.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答案】C单元实践作业噪声与环境调查社区周边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针对噪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