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实施年级 高一课程标准模块 1.2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使用教材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时名称 资本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材分析 内容结构及其关系 本科包含四个子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四个子母之间构成历史的时空顺序,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介绍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被殖民地化的过程和特点,总结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资源及其作用 1.本单元内容较多知识是新增加的,注意使用图标进行归纳整理,梳理清楚殖民方式的阶段变化。 2.充分利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配套历史地图册的地图,将殖民侵略落实到地图上进行教学。 3.充分利用动态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这两种方式更加直观和具有视觉冲击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时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能力 就本单元内容而言,与初中历史教科书有较高的重合度,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史料阅读和读图能力,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早期殖民侵略的部分史实。发展空间 本单元教学应该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进一步认识殖民活动的同时,辩证分析殖民侵略的影响。课时学习重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学习难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影响。开放性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一些可供学生阅读与观看的视频或文献资料,通过学习软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点和难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也可以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进行借阅阅读相关章节,支持、引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时学习目标主题学习目标 课时学习目标 对应关系说明A唯物史观 B时空观念 C史料实证 D历史解释 E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侵略史实,说明这些地区怎样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 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殖民者对亚非拉殖民地或半殖民的统治,证明殖民者的统治措施和暴行导致这些地区的落后。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殖民活动,结合历史地图展开教学。 时空观念通过了解列强的殖民过程,辩证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 唯物史观知道广大亚非拉人民的反殖民侵略虽然失败了,但是迟滞了并打击了其殖民统治。 家国情怀课时教学过程任务 教学过程描述 评价 建议课程导入 设问:请观察以下两幅地图,看看有何变化?为什么? 预设:国家分裂了,从英属印度变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宗教人口流动了,印度教徒迁往印度,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军事冲突了,克什米尔军事停火线,表明这里存在军事冲突。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没有因为印度的独立而结束,反而给印度留下了诸多问题。 过渡:现实与历史紧密关联,现实的困惑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材料:当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达西印度群岛后即宣称该岛归西班牙所有,并与岛上印第安人进行贸易,用廉价的手工品欺诈交换本地食物。 但是,在看到海地岛居民有些薄金片和小金块时便开始抢劫。哥伦布第二次探险到达瓜德罗普岛时,多次侵扰劫掠当地居民村社,哥伦布在海地岛建立殖民堡垒。哥伦布指挥二百名骑兵武装征服海地后,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必须以棉花和黄金缴纳沉重的贡赋,大批印第安人被迫在金矿和种植园里从事奴隶劳动。 ——摘编自[意]哥伦布《哥伦布航海日记》 设问:结合材料,哥伦布到达美洲后,采用了哪些殖民手段? 预设:欺诈贸易、直接抢劫、劫掠村社、修建堡垒、武装征服、征收貢赋、强迫劳动、开采金矿、办种植园等等。 哥伦布带来的这些殖民方式,将在后续三个多世纪里不断在美洲大陆重演,给美洲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采取历史图片对比进行情景引入,将世界殖民历史和现实社会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1.殖民瓜分:不同的殖民者和手段 (一)“殖民”的差异 图一: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图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设问:公元前希腊人的殖民地的范围横跨几个大洲,20世纪英国人之殖民范围横跨几个大洲,两者对待殖民地的态度是平等的吗? 预设:希腊人殖民地横跨亚非欧三洲,20世纪英国人殖民地涵盖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两者对待殖民地态度差异,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对待殖民地子邦给予平等地位,甚至具有母邦的公民权,20世纪英国人对待殖民地给予不平等地位,采取殖民战争、扶植傀儡、商品倾销等手段压榨殖民地。 (二)梳理:不同的殖民者及其方式 阅读教材并配合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设问:西葡等国对拉丁美洲的早期殖民扩张采取何种形式? 政治:总督直辖,专制统治 经济:暴力掠夺,奴隶贸易 设问:你能看出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扩张呈现出什么特点吗?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特点: 瓜分势力范围,人为划分边界 影响: 对非洲的侵略日益加深; 带来民族、宗教冲突隐患; 列强之间利益冲突加剧。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17世纪上半叶)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设问:殖民者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发生了何种变化?原因何在? 预设:16世纪主要是葡萄牙,20世纪初主要殖民者是英国;特点从点状发展到面状,殖民侵略深入亚洲内地,除日本外亚洲被瓜分殆尽。 原因: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透过对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2.殖民变化:殖民历程的阶段化特征 (一)叩问:殖民方式变化根本原因 材料一: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印度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19世纪末,英国在印度成立大量经理行,这些经理行与殖民局,英资大银行和印度富豪都有经济联系。他们是英国垄断资本在印度投资设厂的现成代理人。 ——杨昌沅《印度英国经理行的源流和作用》 设问:推动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预设:直接掠夺财富——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二)审视: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 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抢劫大量财富。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设问:如果你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你会如何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阶段划分的表格: 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列宁针对性提出这个“帝国主义”概念后。从20世纪初开始,帝国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并深刻影响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格局。 探究:殖民主义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经济特征? 材料一: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推行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由于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经济水平还相当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制实行不平等贸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庸身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列强为了追逐垄断性高额利润,把“过利资本”输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实现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的控制。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二:列宁指出当时的帝国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如下的经济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是主要基本特征;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资本输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同盟已经形成;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提问:资本主义在15世纪至20世纪初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经济主张是怎样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又有何相似? 预设: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资本主义,最后到垄断资本主义。 教师通过梳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殖民体系的时间进行对应,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进而展示两者发展的同步性。 通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变化和殖民时期的时段划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3.殖民格局:20世纪初的世界殖民体系 审视: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材料一: 材料二: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著,贾士着译《帝国的年代:1875一1914》 材料三: 材料四: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提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有什么影响? 预设: (1)对世界: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对殖民者: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对殖民地:破坏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例如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建设性: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梳理对帝国主义概念的介绍和分析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课时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我们更加意识到世界是联系的、世界是交流的、世界是人类的。在人类文明的交流中,存在着冲突与交流,了解个性的冲突是为展望共同的命运。中国给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实践,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立足人类共同命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守望相助,和谐发展。 升华主题,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板书设计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