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预案)
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 题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 型 新课
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
核心素养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学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分析归纳总结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教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具座
教 学 过 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镜,而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展示投影片) 小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字的成像情况 通过实验,大家已经明白了凸透镜能成像,且像有正倒、大小、虚实之别,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什么有关系? 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什么有关系? 大家想一想,大胆的猜一猜。 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说的很好,但是刚才的猜想说距离的远近不好描述,我们可以给他找一个标准,即以透镜的焦距为标准,如:当u>2f时,称之为远,当2f>u>f时,称为近,当u用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大小的分界点,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分析归纳: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倒正大小虚实像距应用U>2f倒小实f2f投影仪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结论: 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 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 课堂练习 1.小明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并进行了实验: (1)组装器材:小明小组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他们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调整是 向下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 (详细写出需要调整的器材和具体的调整方法)。 (2)调整完成后,老师安排各个小组都使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并把其中七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画在了同一幅图中,其中1′是蜡烛放在1位置所成的像,2′是蜡烛放在2位置所成的像…,分析 4、5 两组数据可知,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验,根据此原理制成了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观察蜡烛在6和7两个位置时所成的像,小明等同学观察的方法是 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 . (3)在做实验1的过程中,调皮的小聪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此时光屏上能呈现的像 D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作业 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3、做好复习与预习工作;
板书 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fu>f倒立放大实V>2f投影仪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