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教案学 校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第 周第 课时课 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 型 复习课主备人预备(一备)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科学思维: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眼睛和眼镜的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科学探究: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形成将科学探究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 学 重难点 重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能简单描述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 方法 讲授法学法 指导 基础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习题练习应用教具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结构展示 二、知识梳理 学生自主填空回顾,教师引导并点评补充 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例题巩固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 (3)成像特点:成倒立缩小的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2.投影仪 成像原理: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3.放大镜 成像原理: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4.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例题巩固 例3小明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D)A. 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B. 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C.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 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 f =10cm)、蜡烛(烛焰作为发光体)、光屏等。 实验器材的调整: 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步骤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40cm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同时测出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 继续把蜡烛向透镜移近,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下表中的几种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和大小,测出物距u和像距v,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像物相互跟着跑。 习题巩固 例4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 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 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变,若将透镜换成一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则应将光屏向右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例5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 ①如图所示,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_(选填“50~60cm”、“50~60cm”)范围内移动; ②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 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③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②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四)、眼睛和眼镜 1.正常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光屏),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习题巩固 例6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例7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C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方法的虚像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习题巩固 例 8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9 下列是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组进行小结,交流沟通课堂检测与评价内容、导学案 (可附检测卷、导学案)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画出光路图。 2.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了一张半身像后,再给他拍一张全身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B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近一些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离底片的距离近一些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3. 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D) 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这是放大镜原理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对应习题板书 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2.凹透镜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成像特点: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 2.投影仪 成像特点: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3.放大镜 成像特点: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2.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2.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